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78
主题
2738
帖子
2924
积分
一、起源 今天朋友去北京海淀区博物馆,参观国庆期间新对外开放的海淀文物展,意外发现一个“陌生”的天启金五钱(见图1),至于为何“陌生”后面细说。 2020年时读浪总一篇详细解读天启金五钱的长文(见图2、3)里附的一篇报道提到,首都博物馆藏有一枚五成金的天启金五钱。另早在1951年妃子墓出土过一枚鎏金天启通宝背金五钱,后面鎏金质地扶正为金钱质地。文章较长不再复述,有兴趣的泉友可以去阅读一下。 后面1991年海淀区北下关出土的明代太监墓也出现了一枚,同时出土还有御马监金腰牌和两枚吉语鎏金花钱。此事2010年北京日报曾报道并引用了1991年的发现。 另第三枚即浪总手中那枚,早年发现于明秦王属地,传世出现的还有一枚“钵亶谜吽·三钱”(见图4)佛教经文钱 ,亦为金质,钱文形制风格仿似天启通宝金五钱。 目前所见的三枚天启金钱,1991年太监墓出土的与1951年在董四墓村明熹宗妃嫔墓中出土的金五钱,还有浪总手中藩王属地出现的一枚相比较(见图5),此三枚从文字、形制、制式工艺和铸造细节以及成分等完全相同,可见为同版模所出。三枚金钱的时代背景也拥有重要关联,藩王、内臣与妃嫔都为宫廷所属、皇庭背景。 二、思考 明代的天启金五钱所见极罕,面世三枚都可追溯来历,91年出土的这枚早年照片(见图6),金光璀璨,几乎未氧化。 与本次海淀文物展所展出的品相差距甚大,看了甚是陌生,但对比细节(见图7)可看出应为同一枚,可见是在博物馆被“过度养护”了,“养护”的水平不太高。 另外展出时只展示钱币正面而无背面,没有像展示瓷器一样增加镜子来反射盲区部分(见图8),未能展示更多钱币细节给爱好者和研究者。 此两个问题也表现出大多博物馆并不很重视钱币的展示和养护。 三、意义 与天启金五钱这枚宫赏钱相对应,有此版面文的行用钱(见图9),即小平光背的容弱版式,和天启十一两容弱版式,以及容弱面文的其他天启大钱,印证了行用钱与宫赏钱的紧密联系。 除天启金钱外,那枚写着“御马监太监”的金腰牌(见图10),也侧面展现了明代内官受宠的一个直观的缩影。 天启金五钱的发现,不仅补上了明代金天启的空缺,也为了解明代宫廷的赏赐制度以及当时的铸币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补图9、图10
8
285
301
来了,这包浆破坏可惜了
FFFangt: 来了,这包浆破坏可惜了
是啊养护水平太差了
2
582
586
看着不像同一枚钱,启字的点,通字的点,宝字的点都不一样,天字的尾部和通字距离也不同。
244
3302
3790
没事就捞出来盘盘啊?
itaoyu: 看着不像同一枚钱,启字的点,通字的点,宝字的点都不一样,天字的尾部和通字距离也不同。
拍摄角度问题,很多细节能对上,包浆覆盖了一层,养护水平太差了
泼墨煮茶: 没事就捞出来盘盘啊?
还真有可能,估计博物馆也不把这东西当回事
277
4671
5225
有没有可能是用这枚复刻的,海博那枚看着不舒服,字体细节比出土那枚粗糙
653
20916
2.2万
后两枚有点不同,细微处又有点相同,待议是否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