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我铸造专业经历来看所有的母钱都不是母钱,只有雕母才是母钱或是进呈样。因为我可以把任何实物都做为模具生产出同样的东西,当然会不规整或粗糙,但钱币生产出来也是要进行加工的,所以第一步的工序粗糙点也没关系,到了清代晚期,钱币的粗糙程度大家有目共睹。我认为以前铸钱时不是用所谓的母钱为模的,因为当有一定数量的模具在同一个铸型箱中没有固定的话,一旦在进行型砂夯实的过程中那些模具就会移动,那如果产生移动后又怎么安排浇筑口?所以我是铸造工艺师的话,我会采用像汉代钱树一样的东西,根据型箱的大小安排一个固定的模具,而且这个模具很可能是木制的,成本低廉好管理,损坏了再生产就是了,坏的一把火烧了也不会流出到外面。现在我们国家的铸造车间还是这样的配制:造型班,木模班,配砂班,熔炼班等等,所有需要制造的产品都先由木模班做出木模具,由造型班做出产品,再交给车铣刨磨精加工了。
所以我自认为所谓的母钱只是前朝的工匠练手的物件而已,我也不怕别人骂,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反正做为有铸造经历的人对所谓的母钱是不感冒的,有也好没有也罢,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