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52799 | 回复 72

    [讨论] 宋钱铸币工艺或有新发现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金如意
    论坛版主
    荣誉
    2015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39
    差评
    0
    精华
    9
    注册时间
    2002-09-11
    最后登录
    2025-09-20
    10楼 发表于2024-08-29 20:42:02

    篆书在下方底纹

    离线 素手锋芒
    禁止发言
    好评
    0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5-05-03
    11楼 发表于2024-08-29 21:43:05
    该用户已被禁言
    离线 素手锋芒
    禁止发言
    好评
    0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5-05-03
    12楼 发表于2024-08-29 21:44:08
    该用户已被禁言
    离线 古泉定投
    四级发帖
    好评
    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9-09-16
    最后登录
    2025-05-20
    13楼 发表于2024-08-29 22:00:22

    看看。

    离线 紫色天堂
    初级发帖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2-09-30
    最后登录
    2025-09-20
    14楼 发表于2024-08-29 22:57:51
    大海龟: 宋母的铁证

    宋是有母的

    离线 素手锋芒
    禁止发言
    好评
    0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5-05-03
    15楼 发表于2024-08-29 23:00:36
    该用户已被禁言
    离线 古泉屌丝
    未验证会员
    好评
    0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4-08-29
    最后登录
    2025-01-01
    16楼 发表于2024-08-29 23:28:10

    啥价

    离线 济泉
    实名认证
    好评
    5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5-19
    最后登录
    2025-09-19
    17楼 发表于2024-08-30 11:20:40
    大风起兮:

    这就是北宋对子钱同时开铸的证据。两种书体的母钱同时印模,翻转时,其中一枚篆书母钱脱落,落入一个行书模腔内。

    正解

    离线 泉娃01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2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0-20
    最后登录
    2025-03-31
    18楼 发表于2024-08-30 11:25:58
    素手锋芒: 叠字铸造成因的母钱掉落说,个人感觉并不成立,既不客观也不符合两宋的制铸工艺。
    翻砂不管是单拓还是叠拓,以砂箱的翻转间隙,砂腔不可能造成币体的大距离移位,接近铸币大小的距离加之砂范阻隔,根本不可能产生25MM左右这么大的位移。
    如果是掉落,同样以砂箱翻起的距离和砂范的硬度,4-5克的铜钱摆脱砂范的摩擦阻力自然掉落,也不可能在砂型上形成清晰印记。
    以现在可知可靠的零星翻砂法铸造工艺记载,夯砂是北宋翻砂法必备工艺,也是推定北宋翻砂法脱离范铸的主要依据,夯砂后的砂范都可以摆脱范铸法的烧制定型,那硬度和表面张力可见一斑。一个4-5克的东西,别说翻箱掉落,哪怕就是手持掉落,也不可能形成叠字印记。
    正如我支持的两宋多种制铸工艺并存,而非是单一翻砂法。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篆书在下,后期制铸时候发现了行篆铸量差异,或者人为增加行书铸量,将篆书的范印覆砂抹平,然后又印拓上了行书,因为后面覆砂的粘性强度出了问题,导致覆砂后的砂范表皮脱落,砂型地章下篆书印范的痕迹就显露了出来,再次行铸的时候,就出现了类似这种深浅不一的隐起状叠字铸币特征,观察铸币的穿郭,也能很好的印证这一点,这样的考证和推导是不是更符合此枚实物特征呢?当然,这样的推断前提是此币排除一铸一散一夯的翻砂工艺。
    诚如之前一位泉友发的崇重背“三星”,如果是翻砂法铸币,背“三星”必须要是铸造过程中产生的随机流铜,那可以试想一下,随机出现,随机形态,随机情况下,同版式下出现同位置,同形态的“三星”几率到底有多大?我想,这种翻砂随机性概率应该为零,没问题吧?
    如果“三星”特征是母钱特征遗传,那么我们现在推定宋母的方式方法,理论依据,就要全盘否定。
    如果“三星”特征是可使用的陶化循环范,是固定范模下的固定瑕疵,那么一切是不是都说的通了。
    如果这些年钱监考古发现的所谓的当时三产砖胚不是砖胚,就是当时还没有印拓和烧制的范胚,是不是也就合乎情理了。
    同理“三星”成因推导考证这枚叠字铸币,是不是也十分契合呢?
    我是新手,不懂瞎说。字多不一定有道理,单纯以币论币实事求是的讲道理,真的是在抛转,引不引玉不奢望,各抒己见,别碰就好。
     

    个人认为宋母是木制,只有铁母是木制翻砂成铜质后再使用。

    离线 轩辕星
    实名认证
    好评
    6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25-09-18
    19楼 发表于2024-08-30 11:28:54

    学习!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