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
穿口小,背无内郭,字位置随意,文字手写。
怎么看都是花钱的样子,一点看不出流通钱的模样。
单点方通,感觉这样的写法,出现的很晚。
方头通这种写法恰恰在五代就有,
今天的讨论就很有意义了。对比之后发现“通宝”二字,和整体书风都极其接近十国闽的“永隆通宝”,而且二者都是大钱。
再来看闽国与后梁的关系:
朱温代唐自立后,于后梁开平三年年(909年)封王审知为闽王,都闽侯(即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
那么在后梁开平三年,闽在名义上是归附后梁的,王审知在开平三年年至五年(909年四月-911年四月)行用的正是开平年号。
虽然“永隆通宝”的铸型要完几十年,但在同一地区,这样接近的形制和字体。那就不得不认做出这样的判断:
“开平通宝”大钱正是闽王王审知为祝贺自己受封闽王、同时奉梁正朔而向朱温做的一个姿态,这样的姿态显然要铸大钱而不是小钱。
所以这样的研究分析,应该结合史料、钱币辩伪知识多做实例分析判断会更好一些。
附借图:永隆通宝大铁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