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8
主题
83
帖子
119
积分
一50%看真,二0%看真.
6
489
501
楼主的两枚个人认为都不对。理由:第二枚大家基本认同,无须多说了。第一枚存在争议,我个人看假的观点是:1、宝源当五十大钱其精整程度之高,且不拿其与地方局铸币相比,就是在泉、源两局中其精湛的工艺也是名列前矛的,这最起码说明了一点,当初开铸此钱的规格和工艺要求也是相对较高,也就是说铸币的成本要高些。2、此钱(真品正样打磨后直径应是56mm、厚4mm)伪品的铸造工艺钱质疏松,火气较重,钱面砂眼和气孔虽经打磨,但明显不及自然流通过的钱币。3、楼主的这枚其文字虽精神十足,包浆也尚可(从图看似水坑),但钱体充满砂眼、未经打磨其工艺类似福局诸钱,说是砂版就更不可能(在1中已说明,此钱不可能存在砂版),所以我赞同6楼泉友的观点。(仅供参考) 我国收藏开网络之先河已有数载,大家茶余饭后、闲暇之余在园地评泉、论泉本是一件快事,虽意见不同但道合,无论是收藏的、还是卖家都有购假的经历、体会各不相同,收藏者谁都不愿自己的藏品是一些伪品、改刻品、修补品,真正的卖家也不会拿自己的信誉和品格开玩笑。说“万事皆为利”,我看“万事首为理”。
12
408
432
以下是引用于是之在2006-5-9 10:03:08的发言: 钱老说的“清代8道加工工艺”大概指的是:“毎爐額設爐頭一人,其所需工價有八行匠役,曰看火匠,曰翻沙匠,曰刷灰匠,曰雜作匠,曰剉邊匠,曰滚邊匠,曰磨錢匠,曰洗眼匠。”吧? 其实这段无非指的是八行匠役而已,八行并不一定代表是加工流程的八个环境,毕竟古人没有现在流程意识这么强。再说“雜作匠”本身就说明这不应该是一项独立的工艺——杂作嘛,大概就是多种事务的集成吧。 倒是皇朝文献通考里的一段值得看看:“官局每錢一文計重一錢四分,鼓鑄之法由紅爐、翻沙、刷灰、剉邊、滚邊、磨洗而後成錢。”这段应该指的康熙或是雍正,乾隆就是一钱二分和一钱的了。那么就是说至少会有6项加工工艺。 说几句闲话:铸钱工艺显然不止是加工工艺,至少还有铸造工艺,钱老跟中国钱币学会走的很近,应该知道周主任他们正在搞的这方面的课题。但是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加工工艺,都是因时因地而异的,有清一代大概除了泉源两局工艺还算稳定,各地方局工艺的变化应该都是有的,所以无论加工工艺的8种说还是6种说,还有铸造工艺,也都只能是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的,只能说是近似普遍罢了,甚至可能只是则例,不见得回落实。写到这里我想的顺治年北京铸钱匠人曾有一次暴动,可以去查查具体都是些什么人,呵呵呵 好文,学习!
514
10563
1.2万
罗嗦一句,和大家看法差不多: 第一枚看不懂,第2枚是一眼上去的不开门,字的精神不对
14
241
269
以下是引用于是之在2006-5-9 10:03:08的发言: 钱老说的“清代8道加工工艺”大概指的是:“毎爐額設爐頭一人,其所需工價有八行匠役,曰看火匠,曰翻沙匠,曰刷灰匠,曰雜作匠,曰剉邊匠,曰滚邊匠,曰磨錢匠,曰洗眼匠。”吧? 其实这段无非指的是八行匠役而已,八行并不一定代表是加工流程的八个环境,毕竟古人没有现在流程意识这么强。再说“雜作匠”本身就说明这不应该是一项独立的工艺——杂作嘛,大概就是多种事务的集成吧。 倒是皇朝文献通考里的一段值得看看:“官局每錢一文計重一錢四分,鼓鑄之法由紅爐、翻沙、刷灰、剉邊、滚邊、磨洗而後成錢。”这段应该指的康熙或是雍正,乾隆就是一钱二分和一钱的了。那么就是说至少会有6项加工工艺。 说几句闲话:铸钱工艺显然不止是加工工艺,至少还有铸造工艺,钱老跟中国钱币学会走的很近,应该知道周主任他们正在搞的这方面的课题。但是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加工工艺,都是因时因地而异的,有清一代大概除了泉源两局工艺还算稳定,各地方局工艺的变化应该都是有的,所以无论加工工艺的8种说还是6种说,还有铸造工艺,也都只能是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的,只能说是近似普遍罢了,甚至可能只是则例,不见得回落实。写到这里我想的顺治年北京铸钱匠人曾有一次暴动,可以去查查具体都是些什么人,呵呵呵 佩服[s:17]您这样的人称专家我信服,相比之下有些人那就差的太远了!泉识仅仅是一方面,言行以及对人的态度则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深度.
1477
3890
6844
多说一句:园地里有几位年轻的泉友,其实已经沦为幕后所谓"大家"的马仔.挺可惜的,做事先做人,钱识未学到,先把心玩黑了.挣回一座金山也不值啊.以爱好为动力或是以升值为目的....的善良泉友们,你们周围已经布下很大的一个套,小心哟.
603
18482
2万
[s:07] 很简单嘛,把第一个用细砂纸细心打磨一下,再扔到天井里让风霜雨雪曝几年,最后挂在老农的烟包上晃悠个三年两载的. 到那时看谁再说假??~~~~呵呵
31
643
711
以下是引用铁扇子在2006-5-8 8:22:56的发言:第一枚平面好像没有锉磨过,其它外轮和穿孔的工艺都对,外轮锉磨不到位。第二枚看文字和包浆还不错。 ???[s:06]
1302
17185
以下是引用88gwx在2006-5-9 14:21:05的发言:楼主的两枚个人认为都不对。理由:第二枚大家基本认同,无须多说了。第一枚存在争议,我个人看假的观点是:1、宝源当五十大钱其精整程度之高,且不拿其与地方局铸币相比,就是在泉、源两局中其精湛的工艺也是名列前矛的,这最起码说明了一点,当初开铸此钱的规格和工艺要求也是相对较高,也就是说铸币的成本要高些。2、此钱(真品正样打磨后直径应是56mm、厚4mm)伪品的铸造工艺钱质疏松,火气较重,钱面砂眼和气孔虽经打磨,但明显不及自然流通过的钱币。3、楼主的这枚其文字虽精神十足,包浆也尚可(从图看似水坑),但钱体充满砂眼、未经打磨其工艺类似福局诸钱,说是砂版就更不可能(在1中已说明,此钱不可能存在砂版),所以我赞同6楼泉友的观点。(仅供参考) 我国收藏开网络之先河已有数载,大家茶余饭后、闲暇之余在园地评泉、论泉本是一件快事,虽意见不同但道合,无论是收藏的、还是卖家都有购假的经历、体会各不相同,收藏者谁都不愿自己的藏品是一些伪品、改刻品、修补品,真正的卖家也不会拿自己的信誉和品格开玩笑。说“万事皆为利”,我看“万事首为理”。 [s:17][s:17]
以下是引用tanzhiwen在2006-5-10 2:07:16的发言: [s:07] 很简单嘛,把第一个用细砂纸细心打磨一下,再扔到天井里让风霜雨雪曝几年,最后挂在老农的烟包上晃悠个三年两载的. 到那时看谁再说假??~~~~呵呵 [s:06][s:06][s: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