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泉者:西夏早期问的太笼统了 宋绍兴二十八年西夏始立铸钱监 这时候也不能称之为早期了 西夏为防止自身铜资源的外流 在其东南部的地区普遍流行铁钱 如果他造宋钱的话 与宋钱相混淆掺杂 长期往来 难免造成一种间接性的资源外流 岂不是给宋造钱 与之初衷相矛盾 且伴随宋钱与西夏钱如何等值 .. (2013-10-30 22:15)
个人愚见:
1、至道年号始用于公元995年,到997年结束。由出土的“福圣宝钱”来看,目前为止为西夏最早的以自己年号铸造的钱,推测最早也应该铸造于 夏毅宗 ( 李谅祚1048-1067) 福圣元年(公元1048年),此时,距至道元年53年。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此前,仍有夏太祖 ( 李继迁991-1004)夏太宗 ( 李德明1004-1031),那时候他们不使用货币吗?没有经济往来吗?西夏始立铸钱监于宋绍兴二十八年(即 公元1158年),那么按楼上朋友的看法,始立铸钱监才会铸造铜钱,那么公元1158年的南宋绍兴28年距离福圣宝钱、大安宝钱100年有余,那么这些钱在没有立铸钱监的时候又怎么铸造出来的呢?
2、没有铸钱监仍铸钱的事情比比皆是,每个时代,都有百姓的私铸品,百姓何谈钱兼,但是仍可铸造钱币,由此推断,没有铸钱监仍可铸造钱,是确凿无疑的事情,是否铸造钱与有没有铸钱监无关。铸钱监只相当于“中国人民银行”这样的法定国家铸造流通货币的场所。
3、北宋至道年号相对应的西夏国确实早期,早期国家正在建立的过程中,推测,应该还无暇顾及铸钱监的问题(这也由南宋绍兴28年才始立铸钱监证实)。而那个时候,国家也需要经济往来,不难推测,其中一部分钱体,是由自己“小规模”铸造的。同样的事例可参考辽铸造货泉、铸造开元。
4、西夏本铜少,防止外流的事实人人皆知。仅仅为了防止国家铜的资源外流,就不会仿铸宋钱的理由实难服众。那要是仅仅为了防止铜资源外流,也不用再铸造福圣宝钱了。因为铸造了福圣宝钱,也可能使铜资源外流。
以上云云,得出个人观点:是否仿铸过他国用币,与是否设立铸钱监无关。对一个钱断代问题,应该参考于他的铸造工艺和风格,当然,历史一定是前提条件。譬如两年前发现的“藩国宝钱”,《收藏》杂志上的专家就是根据他的铸造风格、字体走势,倾向于时间为大安宝钱的前后。辽也是游牧民族,也是一个缺铜的国家,为什么就有公认的辽铸太平?岂不是也会和宋产生等值交换问题且铜资源外流的问题?故,这种观点不能作为西夏从没有仿铸过宋钱的有力证据。辽可仿,那么自然就推断西夏可仿。当然,也只是推断,因为很多历史实物无法考证,此时,我们就只能参考其他相似点来考证了。
个人愚见,不知对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