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943 | 回复 14

    川炉的特色 & 智慧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0512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4-20
    最后登录
    2021-04-10
    楼主 发表于2006-02-20 21:15:00

    清川钱的铸造工艺有相当特色,就是钱肉突出现象,为何要铸造成如此呢?我们从许多文献上记载很严谨的清制【钱重一钱二分】,也就是清中央只规定重量并不规定外径,要达到符合中央政府钱重一钱二分之规定又能方便大量鼓铸 就拟采用 将钱径缩小方式,以增加每铸之穴数量,我们从目前之注塑技术可以知道,若是要增加【生产效率】,就是把穴数增加,但是问题来了:
    1.      若是钱径不变,则增加穴数会使用尾部因压力不足 产生过多铜料不足现象,反而铸造不良率增加。
    2.      而且若是外径不变时,增加穴数也必需要让模具加大。
    在此状况下 如何维持【标准重量】,又要提升【生产效率】,就是把钱径缩小变厚,而又要充分利用钱肉空间,使其不致太厚,减少【携带不便】,因此在川炉的智慧下产生了 今日我们所见的 清川钱特色,这增加穴数的方式也影响后续其它局的鼓铸方式。

    这或许也与 【邓通半两】之启示相同。

    以上纯属从铸造效率推断,仍请川内同好继续批评与考证!200622013135430265.jpg

    离线 至尊通宝
    实名认证
    好评
    2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11-09
    最后登录
    2021-04-10
    1楼 发表于2006-02-20 21:19:00

    好解

    离线 益泉
    荣誉会员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6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5-26
    2楼 发表于2006-02-20 21:29:00

    好解!

    离线 猎泉NO1
    实名认证
    好评
    2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3-08-07
    最后登录
    2024-04-04
    3楼 发表于2006-02-21 00:00:00

    学习了!!!

    离线 8888888888
    论坛版主
    好评
    12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4-05-26
    4楼 发表于2006-02-21 05:15:00

    不会罢?!
    过去形容一个人机械古板,就说他是"板板64",意思就是此人的为人和钱局铸钱一样呆滞.
    从<钱币学纲要> <宝苏局钱币><清代货币金融史稿>等等已知文献来看,
    清13朝铸钱包括急铸和边铸仍然是沿袭<天工开物>中的翻砂铸币法---每板64枚的定制.
    川钱有区别于外局钱,个人认为非工艺的革新,而是铸币所用铜的比例有异和使用砂型的不同.

    二级发帖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1-23
    最后登录
    2017-05-26
    5楼 发表于2006-02-21 06:10:00

    可备一说。

    离线 0512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4-20
    最后登录
    2021-04-10
    6楼 发表于2006-02-21 06:36:00


    http://www.kyqs.com/bbs/uploadImages/20035131624550337.jpg
    http://www.kyqs.com/bbs/uploadImages/200351316375733032.jpg

    离线 8888888888
    论坛版主
    好评
    12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4-05-26
    7楼 发表于2006-02-21 18:18:00

    认真看了老师所链用的图
    钱树均有冠和座并且有的还带饰,这清楚地说明这样的钱树不是钱局普通的范板铸造,而是根据需要后加工成型或者是利用普范成钱修剪而成的。
    《咸丰泉汇》中马定祥特别针对这样的钱树作出了说明:清贵胄们沿袭中国传统的钱树图腾,利用职务和权势之便,曾经少量地制造了一批这样纯粹的工艺品来用于摆设、收藏、赏玩。但是并未在当时的社会形成为一种时尚。
    现在看来,清代钱树确实是个好东西,量少物稀品美。在而今的大陆即便是出产地京津都难得有见。
    所以,学生认为不形成批量大规模铸造的事实以及文献记载,很难说明和证明是工艺上的革新和创造。
    残砖之见  请各位老师洒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1 10:23:08编辑过]

    离线 ghf
    实名认证
    好评
    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2-10-13
    最后登录
    2023-01-05
    8楼 发表于2006-02-22 01:40:00

    先学习一下

    离线 8888888888
    论坛版主
    好评
    12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4-05-26
    9楼 发表于2006-02-22 05:21:00

    录<咸丰泉汇> 第 925 页   38  钱树
     钱树生产于铸钱工艺之中,明<天工开物>即有工匠从钱树上摘取铸币进行锉磨加工之记载.现多见为清代钱树,以小平钱钱树为多.
     钱树长短不一,一般为600毫米左右.
     树身两侧的钱币,有单排,也有双排和多排的.
     顶端往往附有含意吉祥的饰件,铸以蝙蝠'万年青'元宝等形状.
      ......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