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5 转到
    查看 19178 | 回复 142

    [讨论] 赤仄五铢再探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佩园主人
    三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2-12-03
    20楼 发表于2013-03-10 20:03:55

    答塞北豪客泉友: 你这枚从无论从字体风格还是铸工看,都是武帝早期三官五铢。三官五铢铸造时间跨度极大,从武帝元鼎四年一直到平帝元始年间,成钱二百八十亿万枚,虽平均重量3.5克,但超过四克的并不少,少数还超过五克。因此按重量找赤仄五铢是没什么意义的。从字体书法上看,我的这批五铢的共同特征是“笔意洒脱、布白匀整、点划之间笔笔清朗,绝无缺笔少划及字迹不清”,这其实就可以排除绝大部分的三官五铢。
    1_2348_ffe92cd90de7182.jpg


    1_2348_3a644d2a9b9c0de.jpg


    离线 孔方兄*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4-02
    最后登录
    2021-04-10
    21楼 发表于2013-03-10 20:09:59

    学术的进步,要求首先要解放人的思想,为了树立起自己的观点,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是不行的,特别是评论别人的观点,不宜用诸如“荒诞”一类的词语,这些词语明显的带的强烈的攻击性和严重的排他性!

    离线 佩园主人
    三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2-12-03
    22楼 发表于2013-03-10 20:18:21

    大概的铸行时间:公元前118年(郡国五铢)-  公元前114年(赤仄五铢) - 公元前113年左右(三官五铢)
    关于赤仄五铢的铸行时间,原帖已有谈及,现重引如下:
    《汉书武帝记》明确记载:“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时在前118年。
    《汉书食货志》又记载:“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仄,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以此推算,赤仄当铸于公元前114年左右。
    《汉书食货志》又记:“是岁,(张)汤死而民不思,其后二岁,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令三下非三官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张汤死于前114年,由此推算,赤仄废于公元前113年左右。
    由此可知,作为虚额钱的赤仄钱的铸造时间只有一年左右,而且其用途也很可疑(“赋官”二字费解),这就是赤仄钱非常少见的原因。

    离线 佩园主人
    三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2-12-03
    23楼 发表于2013-03-10 20:32:51

    回 孔方兄* 的帖子

    孔方兄*:学术的进步,要求首先要解放人的思想,为了树立起自己的观点,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是不行的,特别是评论别人的观点,不宜用诸如“荒诞”一类的词语,这些词语明显的带的强烈的攻击性和严重的排他性! (2013-03-10 20:09)

    兄说得极是。小弟用语失当,抱歉抱歉!
    但兄将“毛边五铢”认为是赤仄五铢,试问上林苑有那么多废弃的毛边五铢(废品五铢),当年都可以拾来当虚额大钱赤仄五铢吗?就算”赤仄“的意思是”裸边“,似乎”精磨边“要比”毛边“更为接近”裸边“的意思吧?
    1_2348_1e687204671aa08.jpg

    古人用语含糊,令后世费解,若以赤仄作紫红铜质看,似也不当,因为很多郡国五铢的铜质也是紫红的,比如著名的“出头铢”。
    因此,像早年泉界大师那样单纯从故纸堆寻找“赤仄五铢”,本人认为是徒劳的,因为汉字释义太过笼统,史料记载又太过含糊。当前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从严谨的考古学角度,从公元前113年前后的墓葬入手(如中山靖王刘胜墓),才是寻找赤仄实物的不二法门。
    兄的那四枚极重的紫红色五铢,可否发图讨论?




    离线 孔方兄*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4-02
    最后登录
    2021-04-10
    24楼 发表于2013-03-10 21:19:27

    回兄,上林三官五铢从时间来看应在赤侧之后,而且在上林三官以前,中央不铸钱是公认的说法,上林苑何来废弃的毛边五铢以充当赤侧用;其二,赤侧毛边的作用是直观钱面可以轻易的区分郡国五铢和赤侧五铢,但并不是所有的毛边五铢都是赤侧五铢,赤侧五铢是一个综合了合方面特征的个体,特别不能混同于普通的所谓的郡国五铢废品钱!

    离线 佩园主人
    三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2-12-03
    25楼 发表于2013-03-10 21:31:10

    回孔方兄:
    一、你如果到上林三官铸钱遗址实地去看,除了大量的五铢碎陶范外,还可以采集到一些毛边的废品五铢。未经泉友同意私转几枚毛边三官五铢图片如下:
    1_2348_3a099de3a46d630.jpg


    二、所谓“直观地区分郡国和赤仄”,并不需要用毛边或磨边这么明显的做法。实际上,如果你手上有一堆郡国五铢,混入几枚三官五铢,以你玩多年五铢的经验应该可以轻易识别,反过来也一样。两千年后的我们尚且可以如此容易鉴别郡国和三官,更何况是当年使用这些货币的官府和百姓?毫无疑问,赤仄肯定非常接近三官五铢,在三官五铢还没出现的公元前114年,大家见惯的是千奇百怪的郡国五铢(以及更多的私铸轻薄五铢),突然出现首次由国家铸行的精整赤仄钱,我相信当时是极容易识别的(相似的例子就是隋代的置样五铢),并不需要特意加上毛边来扎人。

    离线 金如意
    论坛版主
    荣誉
    2015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3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9
    注册时间
    2002-09-11
    最后登录
    2024-06-20
    26楼 发表于2013-03-10 21:38:39

    高铜精工

    离线 黎明1
    实名认证
    好评
    5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10-14
    最后登录
    2023-09-26
    27楼 发表于2013-03-10 21:52:11

    好品

    离线 金陵五铢
    三级发帖
    好评
    4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2-04
    最后登录
    2021-04-10
    28楼 发表于2013-03-11 08:29:40

    学习!

    信誉较好(2014-10-9提升)
    信誉好(2015-4-24提升)191/36

    离线 眼镜兄
    实名认证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4-30
    最后登录
    2024-06-20
    29楼 发表于2013-03-11 10:12:45

    真漂亮,等咱又了钱也弄一堆来玩玩。

    已验证   黄晓龙    福建省晋江市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5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