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03061 | 回复 65

    [欣赏] 讨论~~~~~~~~~~~平阳有燕铸的吗?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实名认证
    好评
    66
    差评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11-05-01
    最后登录
    2021-12-06
    楼主 发表于2013-01-06 10:20:09

    此类平阳有泉友说是燕国铸币,我觉得应该明确下观点,否则容易造成概念的混淆---个人认为此类平阳是三晋或周王畿地区铸币,属中原地区,燕国居北方,此非燕布。请大家讨论,谢谢!

    1_118702_ae35354de7e0fb8.jpg
    1_118702_eba9213250bc286.jpg

    离线 老李兄弟
    实名认证
    好评
    3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3-07
    最后登录
    2024-06-25
    1楼 发表于2013-01-06 10:23:40

    学习

    离线 奉命
    实名认证
    好评
    8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7-03
    最后登录
    2024-06-28
    2楼 发表于2013-01-06 10:39:42

    哈,看背面很像燕布襄平一个版式,但是襄平这样的款式的,基本都背左字。字一点燕国风味都没有,要知道战国七国文字很相近,但不相同。燕国的“阳”字和图上的的“平阳”的“阳”字可不一样呀。

    离线 隋汉堂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7-02-08
    最后登录
    2021-04-10
    3楼 发表于2013-01-06 10:44:49

    学习,谢谢!

    实名认证
    好评
    6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11-05-01
    最后登录
    2021-12-06
    4楼 发表于2013-01-06 18:15:21

    回 奉命 的帖子

    奉命:哈,看背面很像燕布襄平一个版式,但是襄平这样的款式的,基本都背左字。字一点燕国风味都没有,要知道战国七国文字很相近,但不相同。燕国的“阳”字和图上的的“平阳”的“阳”字可不一样呀。 (2013-01-06 10:39) 

    同意兄的观点,看字有隐起,可是最早的隐起文,呵呵

    离线 镜心泉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10-01-24
    最后登录
    2023-11-22
    5楼 发表于2013-01-06 20:20:18

    1_84562_dd4932a22940840.jpg




    燕国文字的特点,平字多从土旁,这点不仅可以从“襄平”、“平阴”方足布上可以看出,很多玺印也这么写法,如《玺汇》0013号“平阴”印、燕国陶文也亦同,如《陶汇》3•752,可以说,“平”字从土旁是燕国文字的一个特征!个人也感觉这类布币不属于燕国铸造。上传一枚我的,供大家一起交流!

    离线 hearts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11-16
    最后登录
    2024-06-24
    6楼 发表于2013-01-06 21:02:31

    不要只看文字,小朱和楼主的布文肯定不是燕文字,但考虑到仿制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认为没有燕文字就不是燕国造的,还要参考铸工。目前来说,发现的所谓燕铸三晋方足,其实还都是三晋布。因为燕国货币有一常见现象就是“起皮”。印象中好像是周卫荣曾经发表文章阐述过燕币质劣的原因,铜质差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且并非决定因素,铸造工艺落后才是造成“起皮”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所见疑似燕铸的三晋布(还有许多比楼主这枚更近似于燕布者,见下图),都不存在起皮现象,可见其至少在铸造工艺上与传统燕布存在差异。

    至于燕究竟造没造三晋方足,目前只能停留在猜想阶段。我曾经就燕造三晋方足提出过三种假设:
    第一,燕仿造三晋币,为与之交易流通。燕币质劣,三晋民恐不受,所以燕仿造三晋风格铸造方足,为了便于边境贸易。
    第二,燕仿造三晋币,为了在本国流通。同样因燕币质劣,燕国国民更近三晋币,而远本币,燕仿铸为的是本国流通。抑或在双边贸易中,燕币贱而三晋币贵,一些燕人仿造三晋方足以便牟利。
    第三,燕仿造三晋币应为燕铸造本国布币之前,燕为了贸易仿铸三晋方足,而后布币逐步为燕民接受,故燕开始铸造自己的方足布。
    但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待于更多的实物证据的出现。

    实名认证
    好评
    6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11-05-01
    最后登录
    2021-12-06
    7楼 发表于2013-01-06 21:03:47

    回 镜心泉 的帖子

    镜心泉:



    燕国文字的特点,平字多从土旁,这点不仅可以从“襄平”、“平阴”方足布上可以看出,很多玺印也这么写法,如《玺汇》0013号“平阴”印、燕国陶文也亦同,如《陶汇》3•752,可以说,“平”字从土旁是燕国文字的一个特征!个人也感觉这类布币不属于 .. (2013-01-06 20:20) 

    朱兄弟所说极是。

    先秦有以下地名谓之“平阳”:1、古帝尧都,春秋为晋羊舌氏邑。《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晋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赵朝为平阳大夫。即今之临汾。2、春秋鲁邑,在山东新泰县西北,《春秋·宣公八年》“城平阳。”3、春秋邾地,后为鲁地,《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越子使后庸来聘,盟于平阳,《杜注》“西平阳。”在今山东邹县西南,方舆经要及高士奇春秋地名考均以为即宣公八年之平阳,误。 4、春秋卫地,在今河南滑县南。《左传·哀公十六年》卫候饮孔悝酒于平阳,醉而送之,《杜注》燕县东北有平阳亭。 5、战国赵地,在河北临漳县西,《史记·秦始皇纪》桓龈攻赵,败赵将扈辄于平阳。6、战国秦地,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接宝鸡县界。《史记·秦纪》宁公二年,徙居平阳,武公元年,居平阳封宫。《正义》封宫在平阳城内。   方足布为战国中晚期铸造,地望应为今河北临漳县西或今陕西岐山县西南,与燕差距谬矣。

    离线 钱钱007
    实名认证
    好评
    28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10-30
    最后登录
    2024-06-17
    8楼 发表于2013-01-06 21:28:34

    学习。欣赏

    2021-04-28 转正
    实名认证
    好评
    6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11-05-01
    最后登录
    2021-12-06
    9楼 发表于2013-01-06 21:29:17

    回 hearts 的帖子

    hearts:不要只看文字,小朱和楼主的布文肯定不是燕文字,但考虑到仿制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认为没有燕文字就不是燕国造的,还要参考铸工。目前来说,发现的所谓燕铸三晋方足,其实还都是三晋布。因为燕国货币有一常见现象就是“起皮”。印象中好像是周卫荣曾经发表文章阐述 .. (2013-01-06 21:02) 

    兄之说亦可再考,我更认为是早期产品,而其中铸造粗劣者或为私铸。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