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转到
    查看 25103 | 回复 103

    【代老师顺天斋发帖】:泉之重器,执着一拍!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东化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6
    注册时间
    2002-09-11
    最后登录
    2023-06-19
    60楼 发表于2010-06-11 16:15:48

            空首布是已知的东周时期出现时间最早的金属布币,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铸币,因其銎部中空,故名之曰空首,是后世各类平首布的直系祖先。
        1982年在山西新绛县横桥乡宋村发现了两件空首布,这两件布币銎部已经止于肩,布面有三条纵线,显然不是工具,而是比较原始的货币,这种空首布直接由青铜工具铲演化而来。这种大布,虽然只发现两例,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的确是最早的青铜铸币,由于该二布是采集而来,非出土器物,无法判断其出现的年代;根据空首布二期铸范的出现年代在春秋中期推定,该型的空首布出现年代应略早,或为春秋早期,或为春秋中期早段。
        楼主所发的所谓:“原始布”。余近年见到仅四件(包括上博一件)。在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一书中将铲分为四型,其中第三型(即楼主所发此型)为长方銎长方体斜肩平刃式,直体中部有脊隆起,整个銎部置于体内,并合为一体,銎部与肩几乎齐平,这类形式的铲,各地的西周晚期墓曾多次发现。
        从形制上来说,余近年所见的四件,与楼主所发的一件,均为一致。但除上博一件有:“丄”字符号之外,余者均无符号。楼主一件的符号,可以理解为“十七”。但是,从形制的统一上看,目前国内出现的几件此类器物均可归属为“西周末,春秋早”期的年代。在工具上铸造有文字,最早可能是检验工匠的铸件质量,后来可能演变为代表这种工具质地的一个符号(类似今天的商标)。
        关于此类器物的性质,我认为,属于典型的过渡期器。即含有货币的某些特点,又不能完全体现货币的所有特点,又带有工具的某些影子。所以说,如同带有符号的刀削一样,是春秋时期从金属工具到金属铸币转变期间的一种重要的标本。
        
        近年本人见到的四件,上博的一件,大家比较熟悉。余下的三件,我并未全部留有拓本。


    1_1223_b3d2cd9177622d0.jpg

    离线 晋秦源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3-03-30
    最后登录
    2024-04-15
    61楼 发表于2010-06-12 22:26:20

    东化老师也需没有好好看楼主所发之物!跟你所见的四枚没有任何关系,跟你所说的更是无稽之谈!!!楼主发的四边都有范线,穹首很薄已完全失去什么工具的意义了!!!!!!!!!!!!!!
    《《《《《关于此类器物的性质,我认为,属于典型的过渡期器。即含有货币的某些特点,又不能完全体现货币的所有特点,又带有工具的某些影子。所以说,如同带有符号的刀削一样,是春秋时期从金属工具到金属铸币转变期间的一种重要的标本。
         近年本人见到的四件,上博的一件,大家比较熟悉。余下的三件,我并未全部留有拓本。》》》》》
    东化老师您觉得什么样的就是钱币了?????????晚辈学习了!!!!

        

    离线 布痴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30
    最后登录
    2021-04-10
    62楼 发表于2010-06-12 22:31:55

    学习。

    离线 东化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6
    注册时间
    2002-09-11
    最后登录
    2023-06-19
    63楼 发表于2010-06-13 07:51:26

    答复61楼。

    首先,如果要答复什么是“货币”?必须知道货币的定义是什么、货币的性质有哪些。如要认定一件标本是否属于货币,需要几方面的特征?搞清楚以上的问题,才能继续这个所谓“原始布”的讨论。
    下面我简单回答一下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简单的说,货币的定义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个定义在中国的教科书上可以轻松看到。当然是这马克思提出的观点。
    这个观点在西方经济学中可没有这么简单。西方经济学中对货币的定义比较复杂。首先要满足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的统一。
    中国人喜欢把能花的东西叫做“钱”。其实这个定义很不规范。
    任何一种事物,都有起源、发展、鼎盛、衰落、灭亡的过程,货币的历史也不外如此。
    从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观点来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对货币发展的定义与众不同,这里不讨论),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实物货币阶段、金属称量货币阶段、铸币阶段、信用支付工具货币阶段。在未来,货币的发展还会进入纯粹的符号货币阶段,即纯粹的虚拟数字货币。
    所谓实物货币阶段,也即粮食布帛工具等实际物品作为货币。其实实物货币在历史上是经常出现的,例如解放战争时期,干部的工资用小米计算,这是典型的实物货币性质。
    所谓金属称量货币阶段,即铜块、楚金版等,每次使用,必先验证其成色重量。
    所谓铸币,即记枚使用的制造物货币,每次交易,数一数手里的钱的个数即可,无需验证成色重量。
    所谓信用支付工具货币,我们现在使用的纸币,即信用支付。因为一百元纸钞本身不过就是印刷品,但体现了国家信用。

    好了,明白了货币的阶段,就可以定义中国历史上所有出现的“钱”了。在严谨的经济学研究中,只有铸币阶段之后的出现的“钱”才被认为是真正的“货币”,因为铸币的出现,体现了自然物货币到制造物货币的转换、体现了货币标准化以及体现了政府对货币的控制。
    此处再说一个题外话。根据我们中国人的思路,中国是最早出现货币的国家,因为中国在上古(至少是夏)就出现了货币。其实当时的货币不外就是贝壳。是典型的实物货币。还有人说中国史最早出现金属货币的国家,(例子是商代的铜贝),其实这不过是用金属制造的实物货币罢了。而根据西方人的思路,中国并非最早出现货币的国家,而是比西方晚了二百年。因为西方经济学认为“铸币阶段”之后的货币形式才算了真正的货币。所以说,春秋出现的记枚使用的空首布,是中国的最早货币,那么比小亚细亚的金银币,的确晚了很多年。

    什么是货币。广义的说,任何参加交易的媒介都是货币。狭义的说,只有记枚使用的铸币之后的货币阶段才是货币。
    从这个角度来说,楼主所谓的“原始布”绝非铸币。铸币是由政府统一发行的具有一定形状、成色、重量和面值的金属货币。系由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而产生。
    这就引申出了另一个问题,那么所谓的“铜璜”、“铜鱼”、“铜戈”等一系列玩意,它们认定为铸币,显然不能体现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的统一。

    61楼的第二个问题。
    这路原始布,无论是否带有文字,无论是否“面有周郭”,它总不能脱离其性质,一跃成为有政府统一发行的,由财政作为信誉保证的记枚使用的铸币。
    但是这类原始布,的确是后世空首布的直系祖先,其意义极其重要。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人类的起源,人类由类人猿演变而成,但这个演变不是一只猴子生出了一个人那么简单,这一过程必然漫长。我们现在发现的所谓“北京人”、“元谋人”,仅仅是由古猿到人的中间的过程,因为这些“北京人”、“元谋人”不会使用语言,但他们可以制造工具。所以说,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征,但也具有“古猿”的某些特征。
    这就是我说的这路“原始布”,即带有工具的特征,也带有货币的特征。
    从这个角度说,北京人头盖骨是绝对的国宝,它比任何一个现代人的头盖骨都要珍贵的多,虽然北京猿人还能不能称为真正的人。
    同理,这类原始布虽然还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但它比任何一个真正的空首布,从历史意义上都要珍贵的多,虽然其还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铸币。

    ------请各位指正。

    离线 寒鸿轩
    荣誉会员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0
    注册时间
    2003-11-09
    最后登录
    2024-05-21
    64楼 发表于2010-06-13 18:52:04

    东升哥&昭迈:

    二位老师先别斗气,二位的回帖学生仔细拜读了,话题和气氛稍微有点偏离了要讨论的问题本身,学生斗胆,给二位老师往回拉一拉;
    恕学生直言:昭迈的第一个回帖稍显的有点不严肃,对这类创见品用书本主义的教条方法去分析确实稍有不妥,实物没上手的情况下你还没有去看器物本身的特点,这时候你没办法去下一个结论说本帖所发的“原始空首布”到底是不是属于铸币的范畴;之后东升哥可能是觉得学术讨论必须尊重东西本身,所以也有点气愤;昭迈第二个回帖再往下演化,我觉得就有点拱火了,咱们如果继续聊的话还是回归一下这件泉品本身吧。

    其实讨论本帖所发之“原始空首布”到底是不是铸币,我觉得没那么复杂,我们看几个关键维度吧:
    1、它的形状是什么?
    答:从原始工具铲演化而来的一个青铜铸造的象征;

    2、它能被当作工具铲来使用吗?
    答:从实物上手看,结论非常清晰:不能!
    原因:
    (1)、尺寸不对,这件“原始空首布”本身的尺寸只比我们常见的平肩弧裆空首布大那么一点点,长了一些而已,这不是工具铲的常规尺寸;
    (2)、銎壁很薄,如果插入一个木楔子之后作为工具使用的话,恐怕插进去的那一瞬间銎部就爆裂了;
    (3)、銎部的角度不对,这件“原始空首布”銎部的侧面角度只有10度角左右的起仰,根本无法用来插入任何木制手柄;
    (4)、銎部完全脱离了币身,向上移位,这种结构从力学上都不支持作为工具使用,如果作为工具的话稍稍用力即可在銎部下端出现断裂;

    3、它能不能当铸币使用?
    答:从实物的情况看是能的;这件“原始空首布”与后期流通的平肩弧裆空首布从器形上看一脉相承,如果我们去推理一下他们的沿革关系应该是被划入一类交易媒介范畴内的;并且这件“原始空首布”周身外郭完整,范线清晰,具备了作为铸币参与市场流通的条件;

    4、它是否曾经被广为流通过?
    答:这个问题暂时没有答案。因为发现的数量确实太少了,所以也可以猜想它并没有被大范围的使用过,但是这个结论是不一定的,因为在青铜作为贵重金属的年代里,因为货币形态发生了变化而导致原有铸币被大量回收熔铸的情形发生的可能性也很大。

    最后说两点:
    一、昭迈对货币定义的介绍在经典的西方经济学角度是没错的,但是其中有一个条件需要再斟酌一下,这个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萌芽期货币的史发行者不一定是政府,这一点可能经济学前辈们并没有想的那么清楚。数千年前的世界和今天不一样,今天中南海里下发一个通知说第三版人民币将停止流通,第二天广州人民就会纷纷拿着自己手里的旧币去各个银行的营业网点去兑换新币,几千年前的情况则会完全不同。萌芽期货币的产生更大的可能性是由市场作为出发点的,而不是政府驱动,直到经济生活日渐活跃之后政府才会出面来根据当时的市场局面去统一约束货币的形态和市场交易的行为规则。

    二、昭迈举人类进化的例子在这里其实不那么恰当,呵呵,生物的演化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和自然进化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状态都是连续的,而货币形态的演化却不是,因为这其中加入了人的能动性因素,所以它是一个跳跃式的过程,并不能强求每一个中间形态都可能找到实物样本去支撑。


    离线 乡下客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6-13
    最后登录
    2021-04-11
    65楼 发表于2010-06-14 06:53:41

    精彩

    离线 baiyang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5-10-27
    最后登录
    2023-03-10
    66楼 发表于2010-06-16 02:01:21

    从型制看属于铸币无疑;1,有外边郭 2,底边凹回无实用器特征3,有文字符合铸币特征4,1978年河南扶沟村出土18枚同类型银布可佐证(见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63页)。下图1为扶沟出土18枚银布,其中17枚实首(无銎)1枚空首。下图2为河南范振安先生著作《洛阳泉志》中河南伊川出土原始布,我认为此类无外郭有刃口之物道有可能属于实用器或原始空首布雏型。
    1_20441_944f96f9dd7691c.jpg
    1_20441_909e9dccea6324f.jpg

    离线 寒鸿轩
    荣誉会员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0
    注册时间
    2003-11-09
    最后登录
    2024-05-21
    67楼 发表于2010-06-17 11:18:50

    代顺天斋老师回60楼泉友:

    XX网友所引用《中国青铜器》一书的作者,可能是试图研究各种青铜工具的。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居然在没有把青铜实用铲与原始空首布之间的区别搞明白之前,就想当然的把它们归并于青铜铲还煞有介事的将其分为4类。我敢说作者从来就不懂古钱币,更甭说去研究了,只是从一个书本抄到另一个书本,根据上面的一些形似铲的东西妄自臆断。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这年头,为了谋生写本书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作者著书太不够严肃,如果XX网友对其这种分类方式也深信不疑的话,可见这种书真是毁人不倦。事实上原始空首布早已为泉界所认可,黄锡全的《先秦货币通论》第87页已明确了这一点。待续。。。

    顺天斋


    离线 乖乖虎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6-08
    最后登录
    2021-04-11
    68楼 发表于2010-06-17 12:13:13

    学习

    离线 寒鸿轩
    荣誉会员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0
    注册时间
    2003-11-09
    最后登录
    2024-05-21
    69楼 发表于2010-06-19 14:53:08

    “十七”原始空首布解析

    我们知道“原始空首布”的存世量甚为稀少,且大多都藏于一些博物馆里。这的确给许多先秦货币研究者们带来诸多不便。仅仅根据一些古钱的线图、拓片和照片,套用所谓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去做出判断,也就不可避免的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歧途和自相矛盾的死胡同。研究古钱必须要从实物出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手”。这也是古钱鉴定学的基础。如果背离了这一点,钱币理论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古钱上任何一点细微的特征变化都在向我们揭示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信息。由此,我们才能做出符合事实和逻辑的判断,这里没有捷径可言。
    事实上,“十七”原始空首布与上博的一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重量为81.65克,比后者轻了37.35克,厚度为0.12厘米,而春秋中期以后的平肩弧裆空首布的厚度为0.08-0.1厘米,两者已相当接近。上博的一件厚度不详,但仅从其重量上看,应该是相对厚重的;“十七”原始空首布的銎体,从正面看到的整体效果,侧面看时只有其三分之一为銎,而恰好銎的侧面根部就是与肩的连接处。很明显其銎部已完全上移至肩部。正因为如此,銎的正面三分之一处在肩的位置打了一个折之后,余下的三分之二部分及棱形凸脊沿钱体水平方向继续延伸(见侧图1)。请注意:春秋中期以后的平肩弧裆空首布中间的那道竖筋,凡是冲过肩至銎上的,从侧面看,都是顺着銎的坡度向下至与肩部的连接处打折后沿钱体水平方向继续延伸(看侧图2)。这无疑说明实用铲上的为了增加其强度的这一功能,在后期货币上已不再需要。就如同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的各类空首布外形一样,只是一种象征而已。而上博的一件,銎的坡度是从其顶端一直延伸至钱体三分之一处,棱形凸脊是从銎的四分之一处向下延伸至钱体的三分之二处,显得更加有力度。这亦说明其保留实用铲的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关于上博一件的“外郭”,由于只是看了图片,不好确认。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其刃部或叫做足部的地方还没有外郭。然而,“十七”原始空首布的正、背足部已出现外郭,并且和正、背肩部、两侧竖边的外郭相互贯通。其实,这才是我们所指的金属铸币意义上的外郭。可以说跟实用铲已毫无关系。当时,只有在相对频繁的记数使用和流通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其边缘的牢固性才会被创造出来(请注意:其厚度仅为0.12厘米)。同时,这一特征也是西周社会法度在货币上的体现。《国语.周语下》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将铸大钱”就是被当做一个隆重事件被史官记录下来的。这一外郭特征在货币上的完成,直接确定了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各类空首布的一般规制。人类社会的所有劳动都带有其目的性,那么金属铸币之不同于实物货币和金属称量货币,就是因其劳动目的的纯粹单一性——充当一般等价物。就“十七”原始空首布本身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其重量、厚度和形态均已趋向于更加轻薄和规范合理。已完全具备了作为金属铸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这两种属性。因此,它必然归属于金属铸币的范畴。尽管“十七”原始空首布与上博的一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是同一地域、不同历史阶段商品交换的产物,前者由后者直接演变而来。“十七”原始空首布是目前已能确定为春秋早期的最早的金属铸币。它的发现,不但填补了我国钱币发展史在这一时期缺少实物佐证的空白,也扩展和丰富了我们在钱币收藏领域的视野。

    毕建
    2010年6月19日

    1_5959_cb66850e073524c.jpg


    侧图1

    1_5959_2aeabe0bdfd56c1.jpg


    侧图2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