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转到
    查看 25107 | 回复 103

    【代老师顺天斋发帖】:泉之重器,执着一拍!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华英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3-19
    最后登录
    2024-06-06
    50楼 发表于2010-06-07 20:07:54

    难得一见!

    2021-04-29 转正
    离线 拥抱阳光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4-27
    最后登录
    2023-09-14
    51楼 发表于2010-06-08 09:17:41

    离线 陈钱
    一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5-31
    最后登录
    2022-09-08
    52楼 发表于2010-06-09 14:03:34

    学习

    离线 陇上人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5-10-14
    最后登录
    2021-04-10
    53楼 发表于2010-06-09 22:04:35

    向毕哥致敬!

    离线 水归堂
    荣誉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9
    注册时间
    2004-04-10
    最后登录
    2021-11-25
    54楼 发表于2010-06-10 10:33:26

       先秦最原始货币实物,是人类货币概念萌芽的产物。因为具有开创性,所以既有意义又有趣味。尤其是刀、布、环钱这些世上本无有、由人始为之的物件。长期以来,我一直关注着这类实物的出现、发现和认识。
       其实我本人一直对上博那枚心存疑虑,怀疑点在于其銎上的那个孔。空首布上的孔是铸造工艺需要形成的,因而不规整。上博那枚的孔很规矩、贯通性很好,显然钉个钉子起个实用的固定作用是很方便的。当然,从相反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最早期的货币雏形还没有摆脱实用工具的某些特征",也是合乎逻辑的。毕竟人类当时处在货币概念的形成期,绝不会象今人那么理性和机灵。呵呵。
      
        楼主的这一枚,銎上的孔粗糙、只单面有、通体有郭,的确具有非实用器特征。粗壮的星形单筋同样也可以解释为"工具的“遗传基因”。那么唯一令人怀疑的便是该器的铸造年代了。楼主可以查找下春秋中早期那两个字的写法加以佐证,那么该器就可以理解为“比上博那枚出现稍晚些的原始空首布”。
        一己之见,妥否,与楼主和诸方家商酌。

    离线 义伐
    实名认证
    好评
    5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4-25
    最后登录
    2024-06-19
    55楼 发表于2010-06-10 14:07:20

    欣赏。

    2024-02-08 转正
    离线 至尊无上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4-12
    最后登录
    2017-03-24
    56楼 发表于2010-06-10 19:15:50

    真好

    离线 寒鸿轩
    荣誉会员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0
    注册时间
    2003-11-09
    最后登录
    2024-05-21
    57楼 发表于2010-06-11 00:52:52

    回54楼董老师:

    老师提醒的对,文字写法的时间定位确实对说明这枚布的铸造年代有作用;

    如果顺着从战国向前推演的方式来追朔一下“十七”二字的变化过程,目前我手头可以查阅到的资料如下:
    1、战国时期“十七”二字的类似写法:在燕明刀背文中出现了部分很接近的字形,如黄锡全先生著《先秦货币通论》第240页至第243页中所罗列的明刀背文,其中“第240页第一行左起第九项”、“第240页第六行右起第二项”、“第242页第二行右起第三项”都是很类似的写法,由此可见,燕明刀中的类似文风是存在的;
    2、上朔至春秋时期平肩弧裆空首布的背文,参加《中国钱币大辞典——先秦编》第47页、第48页所载之“十一”、“七”字计数文字平肩弧裆空首布,其文字书写方式与“十七”原始空首布的文字书写几乎完全一致;

    由此可见,至少在春秋中晚期平肩弧裆空首布的铸行年代,这两个字是存在的,至于更早一些的文字写法还有待各位老师进一步提供补充资料供我辈学习学习。


    离线 寒鸿轩
    荣誉会员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0
    注册时间
    2003-11-09
    最后登录
    2024-05-21
    58楼 发表于2010-06-11 00:58:28

    另外,对比汉代“第”字系列的酒令钱上的文字铸造方法其实和“十七”原始空首布区别也比较大,铸造的风格似乎不是一回事儿,汉代铸币的文字书写基本上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而先秦之物中“交叉笔”和“隐起文”的现象较多,“十七”原始空首布在这两个特点上都非常明显,以我个人的拙视此布的年代按照董老师所想定义为:“比上博的那枚出现的稍晚的原始空首布”还是比较贴切的


    离线 寒鸿轩
    荣誉会员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0
    注册时间
    2003-11-09
    最后登录
    2024-05-21
    59楼 发表于2010-06-11 12:06:31

    1_5959_67b30205b9e2a16.jpg


    附《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卷》所载之“七”字平肩弧裆空首布,供诸位老师参考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