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2919 | 回复 106

    [讨论] 一品罕见的周代铭文桥梁币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24
    90楼 发表于2010-01-11 22:11:54

    d. 现代“都”字“右耳部”在古文字中是从“邑”的,两者是一回事。而“邑”字的写法在古文字中可以用“双圈”表示的。裤币“马服营”中的那个“双圈”实际上也是个“邑”字,都是表是都邑、城邑的意思,为表地理的专用部首。

    注:
    马服营布币,为战国中后期流通于三晋和北方的燕国地区的平首平肩方足布。此币的“双圈”习惯认为是营字的省写,居住地。赵惠文王就封赵奢为马服君,当然是先有马服的地名,后有马服君的封号了。
    为什么认为是邑字呢?

    先看营字的解释:
    营,币居也。——《说文》。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桂馥义证:“营谓周垣”。
    冬则居营窟。——《礼记•礼运》。按,四围拥土也。
    由此可知既然是马服君的封地,那么如果只是一个土墙围起的小居所,当然太小。

    再看邑字的解释: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2 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3 国都,京城。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
    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翼翼:整齐的样子)
    4 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
    5 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小则获邑,大则获城——宋•苏洵《六国论》
    6 旧时县的别称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唐•柳宗元《封建论》
    7 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 邑万家。——《战国策•燕策》;然广不得爵邑。——《史记•李将军列传》;又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邑,采邑;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1_5003_01c1f2ce9d1513c.jpg
    1_5003_b06d284f0b1fb6d.jpg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24
    91楼 发表于2010-01-11 22:12:59

    综上所述,两个圈圈如果表邑字的话,更合古意,即为“马服邑”;或者鉴于战国钱币大多取两字地名,就直接是一个表地名的字“服+右耳旁”,钱币为“马服+右耳旁”。

    绕了弯子考证了“马服+右耳旁”,再回来看这个“都”字的“双圈”,就能更好理解其为“都”字的“右耳旁”了。之所以下在下面,主要是考虑到纹饰的对称性,“双圈”刚好和“昌”字组成对称结构,符合桥梁币传统纹饰习惯,更符合周礼中规对称的传统。因此就把这个“右耳旁”挪到了昌字的右旁,这种偏旁位置挪移现象,在古玺印印文中经常能见到。1_5003_095485f1838bab0.jpg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24
    92楼 发表于2010-01-11 22:14:17

    (2)“昌”字

    昌字的字型如前所述,因为要借一个“日”字给上面的“都”,所以两个“日”字间距拉大,而又为了和“都”字的“邑”旁组成符合桥币纹饰传统的对称结构,因此下面的“日”字就近靠“邑”了,同时上面的“日”字斜书,以示“都”“昌”共用。同样,这种合文现象在在古玺印印文中也经常能见到。
    这个字比较好认,就不多花笔墨了。

    注:关于都昌这个地名,秦超 在《东岳论丛》2007年第02期中发表的文章“山东省古今县名命名方式初探”中就有描述:
    。。。。。。
    (二)以古都邑为名 山东地区早在先秦时期,已非常发达,方国林立,都邑密布。县制出现后,即大量采用古都邑名称。今县中有7个县市。昌邑市,春秋时为齐都昌邑。费县,春秋时为鲁国大夫季友的私邑——鄪邑。冠县,晋国冠氏邑。鄄城县,春秋战国为鄄邑,属卫国。平阴县,春秋为齐国首邑。武城县,为赵地,为御齐,屯兵修城,名日武城,后设县,袭用武城邑名。郓城县,春秋时鲁邑。
      旧县有35县以此命名。临淄,齐国都城。曲阜,鲁国都城。祓国,“春秋定公三年,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祓”8(P356)。卞,为鲁国卞邑。博,战国齐博邑。乘氏,春秋时曹国有乘丘邑。重丘,齐有重丘邑。楚丘,为宋楚丘邑。都昌,春秋时为齐都昌邑。范,春秋有范邑。方与,战国为宋有方与邑。刚,今宁阳县北,战国为齐刚邑。湖陵,鲁有胡陵邑。葭密,战国魏有葭密邑。计斤,莒初都计斤。剧,齐有剧邑。琅琊,为齐东南要邑,越曾都此。廪丘,齐有廪丘邑,今鄄城东北。灵,为战国齐灵丘邑。卢,战国齐卢邑。启阳,为春秋鄅国都启阳。桑丘,战国齐桑丘邑。桃乡,春秋鄣国桃邑。堂邑,春秋楚地,今冠县东。无盐,古宿国邑。邵乡,春秋齐国邑。兰陵,战国楚国邑,荀子曾在兰陵为官。襄贲,战国楚秦襄贲邑。赢,齐邑。育 ,为莱夷育 邑。中都,孔子曾为鲁中都宰。薄,薄通亳,为鲁毫邑。平阳,春秋时鲁平阳邑。益,战国齐益邑,今寿光南。谷城,春秋时齐邑。
    。。。。。。1_5003_682347e3df74657.jpg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24
    93楼 发表于2010-01-11 22:15:51

    (3)“化”字
    先看看新华字典对“賹化”中“化”字的解释:
    战国后期齐国所铸的一种环钱。大约在襄王击退燕军复国后开始铸造。。。化,通“货”。继賹化后,齐国还铸賹四化﹑賹六化钱。
    再看“货”字,其基本解释有:
    1商品:货物。货主。货位。货栈。 2钱币:货币。通货。 3卖:货殖(经商)。货卖。4贿赂。5骂人或开玩笑的话:蠢货。宝货。
    因此,“賹化”就可以解释成齐国賹地(今山东益都县,旧名青州)铸造的货币了。同样“齐之法化”就可以解释成:齐国的法定货币,以此类推的还有“安阳之法化”、赵国的“晋阳化”等。
    其实以上的解释,大多数学者都已认同,虽然在下在这里只是鹦鹉学舌一下罢了,但是正是这个“化”,如果出现在桥梁币上,就足以定性桥梁币为“货币”了。

    回归正题,看看此币中的“化”字:

    和前面“者”部左右两折被处理成左右云纹图样一样,这里的“化”字则在本字型的基础上按照笔势,也被处理成了了卷云纹,不过大头向上。1_5003_4c86a71562484f1.jpg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24
    94楼 发表于2010-01-11 22:16:35

    在这里,我只能赞叹先人的智慧与审美是多么的灿烂夺目了,如果您了解战国时期的鸟虫篆的话,您就会对这个铸币工匠赞叹不已了。他思想中闪耀的的创造力,比其后在货币中引入悬针篆、玉箸篆的那些铸币工匠更为慑人心魄。1_5003_8f7001868be29fd.jpg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24
    95楼 发表于2010-01-11 22:17:31

    (4)“左工”两字
    商代卜辞中有“多工”“百工”“左工”“右工”等记载,《逸周书.程典》:“工不族居,不足以给官”,说明这些工匠是被按族编制起来进行集体劳动的奴隶。
        春秋的官府“百工”仍是不自由的工奴,可以被转让、赠送。如《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因楚国侵略鲁国,鲁国派孟孙去赂之,“以执斫(木匠)、执针、织衽(纺织女工),皆百人”
        战国的官府手工工匠主要是官奴。如秦国,云梦秦简有《均工律》载:“隶臣有巧者可以为工者。”“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即第一年的生产定额可以减少一半。
    燕明刀上经常会出现“左工”“右工”的字样,其他钱币中也有这样的字样出现。为什么这样?是不是为了标明这批钱币是哪部门的奴隶所铸,如出现问题好按责任,就不得而知了:)
    这两个字很容易分辨,这里就不多罗嗦了。1_5003_54ddcb1f59279f3.jpg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24
    96楼 发表于2010-01-11 22:18:23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字型分析,可以辨识出这枚桥梁币的铭文为:“都昌化左工”。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枚桥梁币上出现了钱币中独有的标明身份的“化”(通“货”)字,因此定性为钱币就顺理成章了。

    今天推理完毕:)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24
    97楼 发表于2010-01-11 22:23:48

    http://www.esgweb.net/Article/Class138/Class109/Cl.../24425.htm

    这篇介绍刀币的文章中提到:
    “明刀”以其刀曲折的状态分为“圆折刀”与“磬折刀”两种。。。。。“磬折刀”(又称方折刀),一般体形较小,长约12.4-13.3厘米,宽1.5-1.7厘米,重12-18克,有的仅重1.4克,这是个别现象。刀身与刀柄连接处是方折,古钱家称这种方折为“磬折”。。。。

    呵呵,像不像桥梁币的改进型呢?从形态上来说,“磬折刀”是桥梁币的延续,也不是无中生有的哦:)1_5003_c1abd6e190f3225.jpg

    离线 庖丁
    三级发帖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3-07
    最后登录
    2024-06-12
    98楼 发表于2010-01-11 22:31:12

    能把离得八丈远的两个卷云纹硬拉在一起解读成一个化字,很不容易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24
    99楼 发表于2010-01-11 22:34:59

    回 98楼(庖丁) 的帖子

    谢谢评论:)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