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1229 | 回复 92

    中国历代泉布(弘扬货币文化 普及钱币知识)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30
    最后登录
    2021-04-10
    楼主 发表于2009-01-07 15:31:09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一 布币 1 空首布 平肩弧足空首布 耸肩尖足空首布 斜肩弧足空首布 2 平首布 桥足布 尖足布 圆足布 方足布 锐角布 三乳布 长足布 二 刀布 三 圜钱 四 方孔圜钱 五 蚁鼻钱 六 楚金版 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 两汉(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 两晋十六国(公元265-420年) 南朝(公元420-589年) 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61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 五代十国(公元902-979年) 一 五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燕 二 十国 前蜀 后蜀 南唐 南汉 闽 楚 宋代(公元960-1279年) 一 北宋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宋神宗 宋哲宗 宋徽宗 宋钦宗 二 南宋 宋高宗 宋孝宗 宋光宗 宋宁宗 宋理宗 宋度宗 临安府行和钱牌 辽(公元907-1125年) 西夏(公元1032-1227年) 金代(公元1115-1234年) 元代(公元1260-1368年)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一 大中通宝 二 洪武通宝 三 永乐通宝 四 弘治通宝 五 嘉靖通宝 六 万历通宝 七 泰昌通宝 八 天启通宝 九 崇祯通宝 十 弘光通宝 十一 兴朝通宝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一 天聪通宝 二 顺治通宝 三 康熙通宝 四 雍正通宝 五 乾隆通宝 六 嘉庆通宝 七 道光通宝 八 咸丰钱 九 祺祥钱 十 同治通宝,重宝 十一 光绪通宝,重宝 十二 宣统通宝 十三 太平天国钱 十四 义记金钱  十五 民国货币 --------------陕西钱币学会[普及钱币知识]》》》----------------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30
    最后登录
    2021-04-10
    1楼 发表于2009-01-07 15:35:25

     

    平肩弧足空首布  尖足平首布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
      春秋至战国早期(公元前8-5世纪)主要为周王畿铸币,卫、宋等国亦有少量铸造。形制特点为长銎(音穷),平肩,足线向上呈弧形弯曲。四周有廓,銎上多有三角形或不规则穿孔,銎内常见残留范泥。平肩弧足空首布一般分大、中 、小三型。大型布通长10厘米、足宽5厘米左右,重约35克;铜质精细,造型规整,系早期所铸。钱面铭文多为单字,内容为记数、记干支及吉利语等约180种。中型布通长8.5厘米、重15~20克左右,铭文一至四字。小型布通长7厘米、重13克左右,钱文多为二字;制作较粗糟,系晚期所铸。据建国前己发现的近万枚平肩弧足空首布中,钱文不同者共约200种,多已获释,亦有少数存疑待考者。
      成色年代:春秋早中期 形制特征:平肩、裆部呈弧形,銎(音穷)长,有穿孔,銎内一般留有寒。面文铸有干支、数目、天象、地名、事物、阴阳五行、方位、吉语等。币材多为青铜。空首布是春秋战国时期仿制农业生产工具青铜铲而来的铸币。这种平肩弧足空首布主要行用于东周的王畿之地,大多铸有文字或符号。


    耸肩尖足空首布  耸肩尖足空首布:指布币的两肩向上耸起,并与币身中线成一定的斜角,尖足指裤足下端尖锐,它的头部又有一个空腔,所以叫“耸肩尖足空首布”。春秋中晚期(约公元前7—5世纪)晋国所铸布币。形制特点为长銎(音穷)、耸肩、尖足,分特型及大、中、小四类。特型大布无铭文,面背各有三道平行竖线;通长达14.5厘米,足宽6厘米,今绝少见。大型的其特征:空首、长銎、銎有穿孔、因銎有范塞而不透,耸肩、尖足,背有三条竖纹,体形薄而博大,长约16厘米左右,肩距6厘米左右,厚约0.07—0.1厘米,一般重35.3—37克,铭文有一、二、四、六、七、八、吕、共、日、工及甘丹等。绝大多数无文字,所以旧谱称为“无文大布”。中型布通长12厘米,重30克左右;1955年山西侯晋故都出土的 “新晋共黄釿”系首次发现的五字中型布。小型布通长10~11厘米,重15克左右。小型耸肩尖足空首布,形状与大型相同,长约11.7—12.5厘米,肩距4.7—5.3厘米、厚约0.05厘米,重约25.3—30.7克,面无直纹,背平素,颇为罕见,故为古钱币中之瑰宝。

    垂肩弧足空首布
      春秋战国间(约公元前6-4世纪)周王畿及晋、郑两国所铸之币。形与平肩弧足布近,均为长銎、弧足;所不同者,在于垂肩布两肩下垂,足布稍张,旧称“削肩”或“斜肩”布。分大、中 、小三型。大者如“三川釿”(旧释“济釿”),通长8.6厘米、足宽5.3厘米、重约37克;中型布如“卢氏“通长8.2厘米、足宽5厘米、重约20克;小型布如”武安“通长7厘米、足宽4厘米左右、重约14克。垂肩布铸量及品种都较少,迄金发现有武、卢氏、三川釿、武安、武采、武釿及函阳等7种,其中以”武“字布较常见。


    --------------陕西钱币学会[普及钱币知识]》》》----------------  

    离线 好钱88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5-11
    最后登录
    2021-04-10
    2楼 发表于2009-01-07 15:47:53

    不错。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30
    最后登录
    2021-04-10
    3楼 发表于2009-01-07 15:47:58

     

    平首桥足布
      战国中晚期(约公元前4—3世纪)主要为魏国所铸。形制特点为:平首,方肩或圆肩,双足以弧裆相连,看去行若桥拱,故称“桥足布”。分大、中、小三型;记重单位多标为“釿”,一釿约今15克,相当秦制一两。大型二釿布通长约6.5厘米,重28克左右;中型一釿布通长约5.5厘米,重14克左右;小型半釿布通长4厘米,重6克左右。三种布豆油减重现象。桥足布迄今40余种,其中晋半釿、晋阳一釿、晋阳二釿有定为赵布者;亦有人析为魏晋阳或晋阳属魏时(后为赵占)魏造。今已隶定魏布者有:梁(颖)二釿、梁(颖)一釿、梁(颖)半釿,甫反一釿,阴晋一釿,阴晋半釿,安邑二釿、安邑一釿、安邑半釿,陕(虞)一釿、陕(虞)半釿,垣釿,共半釿,安阴,阳山(山阳),以及魏迁都大梁(开封)后新铸之梁新斤百当寽(魏制一寽约1400克),梁正尚百当寽、梁正尚二百当寽、梁新釿二五十当寽等。此外尚有归属存疑的彘釿、京一釿、文定半釿、卢氏半釿等。货币研究者一般剖析桥足布中以方肩者先铸、以深裆厚肉者先铸;其中不乏珍奇之品。  


    战国时期的大尖足布
    尖足布
    “平首布”是由“空首布”蜕变而成的,其形式十分混乱,而最先出现的为“尖足布”。在“空首布”中,有种耸肩尖足的大布可能就是尖足型布的蓝本。


      “圆足布”的特点是圆首、圆肩、圆裆、圆足,故称之为“圆足布”或“圆首布”。“圆足布”是战国后期在中国北方的晋地所铸行的一种平首布币。

      清末的学者认为“圆足布”是由“方足布”演变成“圜钱”的过渡形式。现在经考古学家在实地发掘所获的直接资料证明,“圜钱”早有出现,所以他们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圆足布”应该是晋国铸币者为改革方足布而创造的,其开铸时间不会远于方足布中的有耳布(锐角布)。“方足布”、“圆足布”的诞生都是在“尖足布”产生之后。“圆足布”兴于晋北,“方足布”则产生于河南,后来“方足布”流行于中原各地,“圆足布”则在黄河以东一带流行,数十年无重大发展。

    圆足布
    分类
      “圆足布”中有两种:一种无孔, 另一种有孔。

      无孔的“圆足布”,铸造较早,现今发现的有大阴、隰氏、晋阳、离石、蔺等,前三者尚未见大型的,而离石与蔺字则具有大、中、小三种,形制整齐,面文为地名,背面从肩至足有直文,稍倾斜,两竖纹之间有数字,如一、二、三、四、五、十一、十五、廿、四十、五十、卅六等等。以“蔺”、“离石”字布为例,其大型的长约8厘米左右,足距3。8厘米,重15克左右。中型的长5—6厘米左右,重12克左右,小型的长6—7厘米左右,重8克左右。一种钱币分三等,是我国货币史上的创举。

      三孔布是有三个孔的圆足布,是战国末期由秦铸行的一种圆足平首布,其特点非常显著:圆肩、圆首、圆裆、圆足,与圆足布特征相似,不同之处是在其首部和两足之上各有一个圆形的穿孔,因此而得名三孔布或称三窍布。

      三孔布正面铸有地名,背面铸有数字,如一、二、廿、四十、七十等,背的腹部铸有记重文字。三孔布分大小两种:大者背铸“一两”二字,小者背铸“十二朱”三字,形制整齐。以南行易(唐)为例,大者约长7.2厘米,厚0.1厘米,重约15-17克。小者约长5.2厘米,足距约2.7厘米,厚0.07厘米,重7.2-8克。

      已发现的三孔布钱文有上邲阳(一两)、下邲阳(一两·十二朱)、北九门(十二朱)、阿(十二朱)、上艾(上艾十二朱)、平台(十二朱)、渝阳(十二朱)、安阳(十二朱)应乡(一两·十二朱)、南行易(唐)(十二朱)、南行易(唐)(一两)、家阳(一两)、宋子(十二朱)等等。
    历史
      三孔布是战国时期的铸币。持秦国布币来论者认为秦派胡阳通过韩的上党攻赵的阏与,时为公元前270年,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西北)显然是秦攻赵进军路线上的一个战略城市,三孔布有阏与布可以为证。公元前236年,秦派王翦、桓齮、杨瑞和攻赵,取阏与、撩阳、邺、安阳等城,三孔布中有安阳布可以为证。公元前229年,秦又派王翦率上党郡兵攻井陉(今河北井陉),派杨瑞和带河间兵攻赵,这次进军路线上的城邑终由秦占领,所以三孔布是秦占领赵邑时当地出现的铸币。有学者认为三孔布面文地名均为赵地,三晋亦用“朱两”为重量标度。也有学者认为三孔布为公元前四世纪中山国所铸钱。中山国立国仅八十年,为白狄族(或称鲜虞)所建,战国时建都于今正定县,后迁都至灵寿(今河北平山县东北),至公元前三世纪为赵所占。中山国当时政治独立,军力强盛,工商及手工业都很发达。据说1975年在平山出土了大量“成白”布币证实“成白”非赵币,并足以说明中山国所用之布币即为三孔布。

      三孔布断代归属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赵国铸;二、秦占赵地后铸;三、中山国铸。三说中,以目前资料论证,似为战国晚期铸币,可能属于赵国所铸。

      三孔布发现较晚,传世品极稀少。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流出国外者颇多,日本银行所藏三孔布多达二十枚左右。1984年4月,在山西省朔县出土的宋子三孔布,为有出土记录之开始,极其珍贵。  




    方足布
      “方足布”是指“布币”的裤足较为平直方正,所以被称为“方足布”。当“尖足布”盛行于晋地的时候,郑、卫、宋诸国也开始铸造新币,它们以方足大布为基础,取长补短,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抛弃了容易折损的尖足,改为抗击力较强的方足。二、加宽颈部并在头部添加了两个突出的小耳朵,故称为“锐角布”或“有耳布”。这种钱币大约长4.5—6.5厘米,重13克。

      “方足布”郑国铸的较重较大,时间可能较早,宋、卫两国铸造的较小这些“布币”与“尖足布”同时流行,但其文字、轮廓、铸工、铜料都比较好,其中卢氏一个地方就曾出过“空首布”、“尖足布”、“方足布”等,其制造精美,是当时重要的铸币地区。稍晚的还有韩、隰氏、皮氏、阴氏、大阴、平周等,也相继铸造了新币。它们一方面采用宋、卫轻型有耳布(锐角布)的重量与形制,但却去掉了“空首布”的耳朵,另一方面也保留了许多“尖足布”的形制,创造出了典型的“方足布”。此时正是三家分晋,战国时代的开始。

      战国时代虽然战争频繁,但工商业却比较繁荣。许多士大夫退而经商,也有很多人挟财入仕,可能是他们教给那些士大夫们铸钱牟利的方法,虽不能说完全出于商人之手,但也无法判定是出于政府之手。因为当时政府虽然已开始铸钱,却还未禁止民间私铸。总之,越晚官钱就越多,民间铸的钱就越少。
    分类
      战国初期,燕国的涿、益邑、纕坪、陶阳、渔阳、右明等地均铸有“方足布”,它们保有“尖足布”的特征,但体形略小。其中有光背的,有背面纪数的,也有背面纪“左”“右”“大”等文字的。燕国行用“方足布”,有史文记载,就其实物而观,铸造时间较早,流通的地区也很广,大多都是出自官炉。

      在“方足布”中,较重的还是三晋所出的,计有北屈、大阴、汝阳、子阳、中邑、屯留、尹阳、平阳、平周、平留、平原、皮氏、宅阳、猗氏、梁邑、高都、襄垣、鲁阳、宜阳等等。这些地方所出的钱币,数量很多,也较为规律,大约长5厘米左右,重7—8克左右,最小的也有5克以上,铜质也很好,不易折损,使用收藏都很便利。但在流通期间购买力如何,单枚代表的价值是多少,现在无法考证。当时魏、赵两国都有当寽布或釿币流通,而赵也有“刀币”,魏国还有“圜钱”,彼此间该如何兑换,也不能确知。

      三晋外,齐、鲁、宋、魏等国也曾铸行过“方足布”,如齐国的齐氏、齐阳、齐贝等,鲁国的邾邑、成邑,宋国的商城,魏国的母丘等,均有出土,数量也很多,形制与晋布无大差别,书法与铸造的工艺有些变化,可见行用颇久。

      秦国也曾铸造过“方足布”,如杜阳、梗阳、木邑、木门等。惠文王八年,秦取得魏国的梁邑。这里曾是魏国的河西造币中心,曾出过“尖足布”,似乎也出过“方足布”。秦人占领之后,铸币并没有间断。现在传世的梁邑布中,那些文字轮廓、字体结构的变化风格与安阳布相比略有近似之处,可能是秦人所铸。此后,秦人东进打败赵武灵王,取得离石与蔺。这两个地方是赵国北疆的铸币中心,蔺曾出过“刀布”,“尖足布”,“圆足布”等,有种文字豪迈的“方足布”,可能是秦以后铸造的。秦早期东侵,摧毁了唐是、中都、晋阳、隰氏,占领了魏国的宁新,后改名安阳。其地是中原的枢纽,是商业重地,秦正可以在这里发动一次货币战争,以扰乱赵、魏的金融,榨取三晋资源,支持其长期的侵略,于是铸造了大量的“安阳布”(安阳大布),其数量之多超越了各地的纪录,现存的“方足布”中它可能居四分之一。之后又出了一种大型的重量仅是小布的一倍,而面值则可能高至十几倍以上。这是我国发行大钱的开始。在黄河南岸秦人首先取得魏国的阴晋,后改名为“宁秦”。接着东出崤函占领了宜阳、鲁阳,在那里铸造鲁阳布。这几种方足布风格接近,款式相同,数量也很大,在“方足布”中不失为上佳品。在此期间,政府竭力推行当寽布,齐、燕、赵也着重铸造刀货,宋国一度发行“殊”“四”釿布。“方足布”的维持全靠秦国。这一变动是意想不到的。不过秦国并非对“方足布”有特殊的好感,它推行“方足布”只不过是经济战略中的一种策略而已。自从安阳、梁邑等大布发行之后,方足布的信用就被破坏,结束了它二百年流通的历史。
    地位
      “方足布”在先秦古币中一向居于显赫地位,为人所重视。初期大布如卢氏捏金、洮捏金等,现今颇为少见的锐角布(有耳布)如垂、公等,也是很难得。中期的半布传世较少,燕布也不是很多,三晋所产的方足布,直读、传形、合背、倒书,向来是收藏家们的收藏目标。后期秦国所出的安阳大布较为多见,而梁邑大布则少见。“方足布”中称为“稀世珍品”的“右明新治”四字布更为珍贵。


    锐角布

    异形尖角布
      异形尖角布旧称“锐角布”。考为战国时(公元前475—221年)韩国所铸,时限据析早于方足布,所异者:1.除方裆外有呈“人”字形尖裆者;2.更重要的,首部顶端向外伸出双角成“?”形,遂称之“尖角布”。有大小二型。大型布有涅阴、卢涅阴、洮涅阴等,通长约7厘米、重18克左右。小型布有垂、公、宁、宝等,形态不一。异形尖角布传世及出土极少,其中不乏奇珍之品。

    三乳布( 待补)

    长足布( 待补)


    --------------陕西钱币学会[普及钱币知识]》》》----------------  

    离线 好钱88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5-11
    最后登录
    2021-04-10
    4楼 发表于2009-01-07 15:48:48

    不错。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30
    最后登录
    2021-04-10
    5楼 发表于2009-01-07 15:57:44

     

    刀布


    古代货币。《管子·国蓄》:“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託用於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荀子·荣辱》:“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餘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丝帛。” 杨倞 注:“刀布,皆钱也。刀取其利,布取其广。”《史记·平準书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司马贞 索隐:“布者,言货流布,故《周礼》有二夫之布。《食货志》货布首长八分,足支八分。刀者,钱也。《食货志》有契刀、错刀,形如刀,长二寸,直五千。以其形如刀,故曰刀,以其利於人也。” 晋 左思 《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

    --------------陕西钱币学会[普及钱币知识]》》》----------------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30
    最后登录
    2021-04-10
    6楼 发表于2009-01-07 16:01:23

      圜钱也称圜金、环钱,是一种中国古代铜币。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国和魏国。圆形,中央有一个圆孔。钱上铸有文字。一说由纺轮演变而来;一说由璧环演变而来。是方孔钱的前身。
      “圜钱”是中国战国时期铸行的一类圆形铜质货币,又称“圜化”,简称“环钱”,是我国先秦时期铜铸币四大系统之一,也主要是秦国的铸币形式。圜钱有两大类:一是圆形圆孔,比较原始;二是圆形方孔(由圆形圆孔逐渐演变而成)。初期圜钱的穿孔比较狭小,以后逐渐变大。圜钱的正面铸有铭文,反面则无任何文字。
      圜钱是由玉璧和古时的纺轮演化而来的。圜钱是沿用璧、环的专称来称其形体的。《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肉倍孔位之璧,肉好若一谓之环。”“好”是指璧、环居中的穿孔,“肉”是指穿孔至廓之间的实体。环钱的穿孔也称好,自穿孔至廓之间的实体也称“肉”,可见圜钱与玉璧之间的关系是有联系的。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30
    最后登录
    2021-04-10
    7楼 发表于2009-01-07 16:02:09

     方孔圜钱谓之孔方兄。晋鲁褒《钱神论》:"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又"见我家兄,莫不惊视"(《晋书.鲁褒传》)。它是古代的铜钱是一种辅币,一千个为一贯.在铸造时为了方便细加工,常将铜钱穿在一根棒上,为了在加工铜钱时铜钱不乱转,所以将铜钱当中开成方孔.后来人们也称方孔圜钱为孔方兄.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30
    最后登录
    2021-04-10
    8楼 发表于2009-01-07 16:03:43

     

      蚁鼻钱是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货币,是从仿制贝转化而来的。由于楚国的经济、文化比中原各国落后,镈、刀、纺轮的使用也较迟,铜铸币就沿用了仿制贝的形态。蚁鼻钱的形制,为椭圆形,正面突起,背面磨平,形状像贝但体积较小。




    2008931655873753.jpg [删除] 图片:
    20089513534365461.jpg [删除]




    欢迎收到书的泉友发表看法,谢谢

    ----------------------------- 已确认购买 恍然、方泉水、丙辰中秋、泉钱交易、五花马、qw2895522、Hong Sun Wung(美国 易趣网友)、ZYD、晓泉、北泉书楼、lichunlai111、文祥、齐泉阁、云龙湖畔,云南幽泉、明光泉刘、linda183、chengweigemi

    -----------------------------

    强烈推荐支付宝交易 http://shop36596991.taobao.com/ (该店是陕西钱币学会指定网店,欢迎大家光顾,安全方便~~大家省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 由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主管、《西部金融》编辑部出版、陕西省钱币学会主编的《西部金融》2008年钱币研究增刊(总第2期)已于8月下旬出版发行。该期增刊设有钱币学货币史、出土与发现、古币、机制币、近现代纸钞、根据地货币、当代纸币、银行及博物、泉界精英、币市追踪、外国钱币、学会动态12个栏目,精选优质稿件44篇、17万多字,文中配有钱币及相关实物图片1100多幅。是一期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高质量、高水平的钱币研究刊物。该期增刊包括封面封底共计彩页12页。其中彩色封面主图为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开元通宝”金银钱,十分珍罕。刊首8个彩页,刊选“文中钱币辑要”和“会员钱币珍稀品荟萃”彩图119幅。接下来为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戴志强先生的题词:“泉学似水润泽心身;钱德如山净化灵魂”。


      该增刊刊发的主要文章有:《中国钱币学的研究对象再研究》、《汉武帝货币改制的特点》、《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钱币》、《大朝通宝银钱研究》、《增重型战国半两的解读》、《珍泉鉴藏》、《国家博物馆馆藏“康熙通宝”初探》、《清代伊犁“宝伊xxx”与咸丰当百大钱》、《清钱中的臆造品》、《陕西铜元考证》、《论近代机制币生产过程中奇异币的产生原因》、《清代陕西乾州民间钱帖私票》、《解读两张清末民初时期的官盐票》、《陕西革命根据地货币的演进与人民币的流通》、《人民币纸币的收藏与鉴赏》、《背绿水印壹角券价格走势及其真赝鉴别》、《流通纪念币投资前景看好》、《电子货币:领航人类货币新纪元》、《展现百年金融风云的上海市银行博物馆》、《中国金融史上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票号——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中国嘉德2008春拍钱币专场掠影》、《构思独特的“拿破仑”三世银元》、《日本德川吉宗的元文货币改铸》等,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资料翔实,图片清晰,值得广大金融工作者、钱币收藏研究者参考和欣赏。
      《西部金融》2008年钱币研究增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A4开本,168页,标题附英文翻译、彩图12页,
    定价:内地:RMB20.00元 港澳台:US$ 6.00元 国外:US$ 15.00元。

    强烈推荐支付宝交易 http://shop36596991.taobao.com/ (该店是陕西钱币学会指定网店,欢迎大家光顾,安全方便~~大家省心)
    ----------------------------

    有泉友来信要订购《西部金融》2007年钱币研究增刊 现有货


    定价:内地:RMB15.00元




    陕西钱币协会好书推介

    目录请查看 http://shop36596991.taobao.com/



    目录请查看 http://shop36596991.taobao.com/



    目录请查看 http://shop36596991.taobao.com/



    1. 《钱币研究》 ( 工本费 )
    1989 、 1991 、 1992 年合订本 ,5.00 元 / 本 ;
    1994 、 1996 、 1998 、 2000 、 2002 年分年合订本 ,6.00 元 / 本
    2003 年合订本 12 元 / 本 ;
    2008 年全年 12 期 18 元。 2. 代销图书
    《中国苏区货币文物图鉴》 120 元 ,
    《中国民间钱币藏珍》 60 元 ,
    《世界硬币图鉴》 168 元 ,
    《华南革命根据地货币金融史撰编》 23 元 ,
    《中国钱币》 5O 期总目录索引 1O .50 元 ,

    .《辽东泉拓集》 35 元 ,
    《北宋钱币》上下卷共 56 元 ,
    《中国丝绸之路货币》 1O O 元 ,
    《中国民间钱庄纸币》 30 元。 一、钱币学会文集、专辑 ( 王本费 / 本 )
    .2006 年《陕西钱币研究文集》 2O 元
    .2004 年《陕西钱币研究文集》 20 元
    .2003 年《陕西钱币研究文集》 20 元
    .2002 年《陕西钱币研究文集》 2O 元
    .2001 年《陕西钱币研究文集》 2O 元
    .2000 年《陕西钱币论文集》 16 元
    .《西部金融.钱币专辑》 2007 年增刊 15 元
    .《西部金融.钱币专辑》 2008年增刊 20 元 二、钱币学会自有书 ( 寇价 )
    《新莽钱范》 380 元
    《元宝图录》 元
    《两宋铁钱》 13O 元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货币史》 68 元 陕西金融(1988年增刊)-钱币专辑(9)唐代钱币 10元陕西金融(1989年增刊)-钱币专辑(11) 10元陕西金融(1992年)-钱币专辑(17)厌胜品研究专辑 10元陕西金融(1993年)-钱币专辑(20) 10元陕西金融(1994年增刊2)-钱币专辑(22) 10元陕西金融(1998年增刊)-钱币专辑(26) 10元《湘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 30元《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货币史》 68元


    普及钱币知识,弘扬钱币文化
    陕西钱币学会专帖:http://www.chcoin.com/bbs/read.php?tid=1675753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30
    最后登录
    2021-04-10
    9楼 发表于2009-01-07 16:07:16

      古代黄金货币。又名印子金,或称金钣、龟币。印子金是因金钣上铸有方形的戳子而言。1969、1970年,在安徽的阜南、六安和霍邱等地的春秋战国楚墓中,均发现郢爰。郢爰,是楚国的金币。早在宋代李石《续博物志》和沈括《梦溪笔谈》中就都有记载,惟将两字释为“刘主”,清李兆洛《凤台县志》中所记与上述相同,仅改篆文为“主刘”,都认为是淮南王刘安的药金。清吴大徵《权衡度量实验考》和方浚益《缀遗斋彝器考释》才考证两字为“郢爰”。尽管至今对“爰”字仍有不同的解释,但根据郢字,考定为楚国的货币,这已是确定无疑。 [编辑本段]相关介绍   中国广泛铸造和使用金属货币,是春秋战国(公元前475年 -前221年)时代。这时,商品经济的持续飞跃发展,促使各诸侯国纷纷铸造金属钱币。当时有金、银、铜三种金属货币。春秋战国时期通常流通的是铜质的蚁鼻钱、银质的铲状布币、金质的郢爰等金属钱币。   金币是楚国(当时的一个小国)的主要货币形式之一。史称楚金币为印子金、版金、金版、饼金,等等。现在一般将楚金币称做爰金。爰金,是目前中国发现并已著录的最早的黄金货币。在已发现的爰金中,钤印有“郢爰”的占绝大多数。因此,通常又以郢爰代指爰金,也就是楚金。   1974年,在中国河南省扶沟古城村出土金币392块,总重量8183.3克。1979年,在安徽省寿县花园村出土爰金十八整版和一小块,重5187.25克。1971年,在湖北江陵郢城也曾出土一块郢爰,重17.5克。这些楚金币的含金量多少不一,一般都在94-98%之间,少量的仅为85%左右。   楚金币的称谓甚多,主要根据金币上钤刻的文字命名,如“郢爰”、“陈爰”、“融爰”、“卢金”等,“郢爰”是楚金币中出现时代最早、当今出土最多的一种,因而人们多以它作为楚国黄金货币的代表。“爰”,有人认为是楚国的重量单位,一爰即楚制一斤,约250克。   楚金币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金版,另一种是扁圆体的金饼,以前者为多见。从出土实物来看,整版的“郢爰”每件约重250至260克,正面都刻有排列整齐的“郢爰”印记,印记多少不等。金饼上多无印记,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形状酷似龟。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楚金币,除极少数为墓葬出土外,绝大部分来自于窖藏财富。从文献中可以看出,黄金的流通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只在国际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使用时动辄百金、千金,至少为一镒。   楚金币是一种称量货币,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再行交换。因而出土的楚金币,大都是零星碎块,大小轻重相差悬殊,而且明显看出曾被切割过的痕迹。   楚国之所以能在中国最早利用黄金作货币,是因为楚地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楚国金币是选用高品位的天然金块熔铸而成。   战国时期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铜铸币和黄金。铜铸币分布币、刀币、圆钱、贝四种。布币主要流行于韩、赵、魏三晋地区、刀币主要流行于齐、燕、赵三国。圆钱主要流行于周、秦及赵、魏两国沿黄河的地区,铜贝主要流行于楚。战国的黄金货币主要流行于楚,分饼金和金版两种,金版多标印记.   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距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黄金货币。“郢爰”是一种称量货币,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金版,另一种是扁圆体的金饼,以前者为多见。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进行交换。因而出土的楚金币,大多为零星碎块,大小轻重相差悬殊,经过流通的“郢爰”能明显看出曾被切割过的痕迹。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只在国间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

    --------------陕西钱币学会[普及钱币知识]》》》----------------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