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查看 31586 | 回复 45

    [欣赏] 秦半两:货币史中的帝国密码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正式会员
    好评
    23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5-07-31
    最后登录
    2025-09-15
    40楼 发表于2025-08-29 12:59:39
    有电危险:

    藏品拿不出手。就拿书来凑数吧!

             点赞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玩半两  工具书必不可少。

    微信图片_20250829125849_419_61.jpg

    原网名:汇泉斋123
    正式会员
    好评
    2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5-07-31
    最后登录
    2025-09-15
    41楼 发表于2025-08-29 13:05:03
    恐怖海峡:

    感觉楼主对先秦半两有特殊的爱好和情怀!

    我特别喜欢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也特别喜欢先秦战国的大半两!初入泉坛时,承蒙西安“笑泉”等资深半两玩家的指点和关照,泉识学习和泉品收藏均颇丰;至今回想起来感激之情倍增!虽然现如今深受当今唯美派冲击的影响,但那骨子里的喜爱却难以舍去!

    发几枚拙藏,以添一趣。

     

    朋友的藏品令人印象深刻。第二枚尤为出色,佳品

    此币为泥范所铸,风格放逸洒脱放逸类  千钱千面战半。币文为大篆,书体大开大合,气韵磅礴。从锈色与风貌判断,其坑口应为西安地区。观您朋友所藏,亦以西安、桂林两大坑口为代表,收藏具特色。

     

    郢城半两在此贴  请朋友关注

    https://bbs.chcoin.com/show-17776641.html

    原网名:汇泉斋123
    正式会员
    好评
    2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5-07-31
    最后登录
    2025-09-15
    42楼 发表于2025-08-29 15:18:09
    荆州汇泉阁:

     

    朋友的藏品令人印象深刻。第二枚尤...

     

     

    西安,堪称半两钱收藏的圣地。这里大家云集,汇聚了中国钱币收藏的半壁江山——杜维善先生的诸多珍品,便多出于此地。

    IMG_20191107_152308.jpg

     

    我曾数次从西安坑口收获秦半两。这些古钱红斑凝古、绿锈沁骨,钱文苍劲,隐隐透出先秦的风骨与气度。它们直径多在寸余之间,入手沉甸如碎银,每一枚,都如同青铜铸就的史书残篇。

    微信图片_20250829144002_462_61.jpg

    微信图片_20250829144000_460_61.jpg

    斑驳铜绿之间,恍惚如见咸阳古道上尘沙漫卷,顷刻间时光倒流,令人心驰神往。

    微信图片_20250829143957_457_61.jpg

    下列藏品重8克至12克,直径在32毫米至35毫米之间。依据文字渐变的特征与铸造工艺的演进,可断代为先秦中期至战国晚期。

    IMG_20191107_151658.jpg

    IMG_20191107_151653.jpg

     

    原网名:汇泉斋123
    正式会员
    好评
    2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5-07-31
    最后登录
    2025-09-15
    43楼 发表于2025-08-31 10:35:07
    荆州汇泉阁:

     

     

    西安,堪称半两钱收藏的圣地。这里大家云集,汇聚了中国钱币收藏的半壁江山——杜维善先生的诸多珍品,便多出于此地。

     

     

    忆2005年间,余常盘桓于博宝网站。时古泉价极廉,秦半两不计铢两、不别径幅,虽至精者不过百元。

    尤记水坑崇宁通宝,每枚仅二元,然需百枚方售。值此良时,余屡购西安、辉县所出秦半两,盈箧满笥,所藏半两之体系由是大备。

    微信图片_20250831103358_77_2.jpg

    尤可述者,经五十轮竞逐,终得一半两奇品。是钱形制殊异,兼众特征于一身:型制灯笼,地章满穿,面缀定位星,更兼旋读汉篆,四美并臻。

    微信图片_20250831102015_74_2.jpg

     

    泉海茫茫,如此异品实乃千载难逢,今得藏之,诚为金石奇缘。

    微信图片_20250831102025_75_2.jpg微信图片_20250831102042_76_2.jpg

     

    原网名:汇泉斋123
    正式会员
    好评
    2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5-07-31
    最后登录
    2025-09-15
    44楼 发表于2025-09-01 11:16:22
    荆州汇泉阁:

     

     

    忆2005年间,余常盘桓于博宝网站。时古泉价极廉,秦半两不计铢两、不别径幅,虽至精者不过百元。

    尤记水坑崇宁通宝,每枚仅二元,然需百枚方售。值此良时,余屡购西安、辉县所出秦半两,盈箧满笥,所藏半两之体...

     

     

    二、郢城半两

     

    纪郢寻泉录——半两收藏与历史呼吸

     

    1991年的盛夏,站在荆楚大地的废品回收站里,我捧着锈色斑驳的秦半两,恍惚又听见久远的青铜私语。眼前这堆即将熔毁的古泉,

    听闻竟与三公里外纪南故城的夯土遥相呼应,串起跨越两千年的历史叙事。

    20277_2009040713175160Dmu.jpg

     

    楚人营建纪郢四百余载,将青铜冶铸之术推至巅峰。当白起破郢的烽烟散尽,秦半两的叠压堆积——这正是秦制取代楚风的物质见证。

    彼时拮据的我倾尽所有抢救的三十斤精华,那些钱文渐趋规整的"战国半两",钱径从35毫米到19毫米的渐变序列,恰是秦制从本土向新征服地区渗透的物质轨迹。

    微信图片_20250826100849_237_61.jpg

     

    每枚铜钱都是流动的历史节点,记录着军事征服与货币统制的双重进程。

    最令人怅惘者,莫过于目送千斤古泉重归熔炉。杜维善曾痛陈:"每枚半两都是解码古代经济的基因片段。"

    秦钱是否留有江汉工匠的改良痕迹?这些疑问终随那缕青烟成为永恒悬案。

    微信图片_20250826100844_232_61.jpg

     

    如今重读《半两考》,方悟杜公所谓"收藏乃与历史对话"的真义。当指尖抚过钱币上清晰可辨,大开大合,造成视觉张力的钱纹,仿佛触摸到秦人车同轨的雄心与楚地化剑为犁的阵痛,听见历史在天平两端细微的呼吸。

     

     

    郢城窖藏半两钱考略与青川七钱的互证

    郢城窖藏半两钱(19-35mm,1.7-13g)与青川七钱(直径27-32mm,重2.4-6.9g)遥相呼应:二者都呈现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前的连续减重谱系。青川木牍的纪年(前309-前307年)为半两钱铸造上限提供铁证,而郢城窖藏中未出现四铢汉半两,结合白起拔郢(前278年)的战争节点,可锁定窖藏时间为秦占郢都至初的过渡期,填补了秦楚货币交替的空白。

    微信图片_20250826100847_235_61.jpg

    铸币工艺的演进轨迹

    形制溯源:窖藏中35mm重钱(10g+)延续青川七钱“分脚半两”的铸造范式,其“半”字横折与穿口平齐的特征,与青川M50墓出土钱币一脉相承。而28-32mm主流钱体(4-7g)则显昭襄王后期减重趋势,印证《史记》“钱益轻薄”的记载。

    微信图片_20250826100845_233_61.jpg

    工艺分野:青川七钱单面范铸的原始工艺(外轮不圆、浇口毛茬)在郢城窖藏中早期合范,大篆。但仍保留战国错范流铜现象,与汉初叠铸形成技术断层,揭示秦制衡权系统向楚地的渗透。

    微信图片_20250826100846_234_61.jpg

    货币交融的战争烙印

    两枚燕明化环钱与窖藏主体半两共存,映射战国晚期货币体系的复杂性。青川七钱出土于秦军经略巴蜀的战略要地,郢城窖藏则处于秦楚交锋之地,二者共同印证蒋若是“先秦半两随秦军扩张流通”的论断。燕币的混入或为秦楚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与辉县出土秦半两军资窖藏(前256-前225年)形成军事货币网络的南北呼应。

    断代范式的学术革新

    传统以直径35mm为秦半两断代分界的观点,因郢城窖藏中35mm大钱与19mm小钱并存而被颠覆。青川七钱的标准重量(6.7g±)成为衡量战国半两减重进程的标尺:郢城窖藏4-7g钱体集群,恰处于青川标准与汉初荚钱(2-4g)的中间态,构建起半两钱“重如其文→虚值化→符号化”的三阶段模型。此发现直接推动《中国钱币大辞典》增设“郢城式”词条,重塑半两编年体系。

    微信图片_2025-08-21_102709_518.jpg

    文保启示与历史隐喻

    郢城水坑环境(湿度75%)与青川七钱的对比,揭示青铜器保存的生态多样性:前者蓝绿薄锈锁住钱文锋棱,后者红绿锈色凝固战国铜锡配比。正如青川木牍改写货币史认知,论证出秦帝国铸币监管网络的南方支点。

    微信图片_2025-08-21_102659_675.jpg

    青铜孔方里的文明张力

    从青川七钱到郢城窖藏,半两钱不仅是度量衡统一的载体,更是军事征服与文化整合的物质见证。当考古锤叩开纪郢的封印,每一枚锈迹斑驳的钱币都在诉说:历史的分合,早在金戈铁马之前,已镌刻于匠人范铸的方寸之间。

    2b915f3fac36628d75fbf4c99b90a825.jpg微信图片_20250829125849_419_61.jpgIMG_20191228_110811_mh1577771409808.jpg

    微信图片_20250901112100_475_61.jpg

    — 此帖于 2025-09-01 11:22:36 被 荆州汇泉阁 编辑过 —
    原网名:汇泉斋123
    正式会员
    好评
    2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5-07-31
    最后登录
    2025-09-15
    45楼 发表于2025-09-04 16:54:16
    荆州汇泉阁:

     

     

    二、郢城半两

     

    ...

     

     

    三、辉县坑

    辉县坑是战国秦“半两”钱中的经典坑口,在“半两”收藏中具有重要地位。本人先后收藏有多批次出自该坑口的半两钱。

    总体来看,辉县坑所出半两钱锈蚀普遍较轻,多见土花绿斑与红锈,铜质纯净、质地良好。

    IMG_20241026_092239.jpg

     

    钱文采用大篆体,笔意古朴苍劲,涵盖了具有代表性的先秦中晚期类别,如“分脚两”“月弧半”等典型版式。铸造工艺仍保持原始特征,为单面范铸,外轮不甚圆整,常保留浇口痕迹与毛边。“半两”二字写法多变,整体风格粗犷、形制多样。

    MEITU_20241027_163805671.jpg

     

    辉县坑钱币多数具有两个浇口茬,部分只可见一个。直径分布于28 33毫米之间,重量多在2.7克至6克之间。因早年经由网络渠道购得,其中大直径、高重量的半两钱多已被卖家筛选分售。

    微信图片_20250904163029_546_61.jpg

     

    根据锈色与保存状态,我收藏的辉县坑半两区分为以下两类:

    一、辉县薄锈坑

    IMG_20241026_091057.jpg


    二、辉县石灰坑

    微信图片_20250904163028_545_61.jpg

    IMG_20191103_091900.jpg

     

    原网名:汇泉斋123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