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查看 45027 | 回复 53

    [欣赏] “大乐五铢”背四神西王母题材银质符命钱考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04-24
    楼主 发表于2025-03-28 00:13:01

           今日偶得一品“大乐五铢”背四神西王母题材银质符命钱,相当罕见。此枚钱币正面为戴胜的西王母居中,旁边陪侍两位仙人,仙人怀中各有一个圆球,上面纹饰分别为金乌与金蟾,代表日月;下面为一玉璧状的圆环,上书“大乐五铢”四字。背面则为王母和的后背以及两仙人另一侧面,下面璧状圆环分别饰有“四灵”纹,位置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分别对应南北东西四方位。整个钱币上部设有挂环,可供佩戴。同样品种铜质符命钱园地2024年10月拍出一枚。http://pai.chcoin.com/show-3790026.html。拍品重5.4克,此品重6.3克,银质无疑。

           对于这枚钱币的性质及背景,可分以下几部分论述:


    360截图20250328000818172.jpg
    360截图20250328000920487.jpg
    360截图20250328001040203.jpg
    道泠 觉得赞
    1条评分 ,红包+100.00
    园地网络客服 红包 +100.00 优秀文章 2025-04-09 14:14:11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04-24
    1楼 发表于2025-03-28 00:15:09

    一.西王母题材

           关于这类西王母题材的符命钱,就不得不提及发生在西汉哀帝建平四年的“行西王母诏筹”事件

           西汉哀帝前,关于西王母的记载, 似皆神怪之谈,如远居流沙、昆仑等。民众奉以为神,则首见于《汉书》的“哀帝纪”。这次事件,《汉书·哀帝纪》《五行志》《天文志》以及《前汉纪·哀帝纪》等文献多有记载,罗列如下:

           (建平)四年春,大旱。关东民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西入关至京师。民又会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屋,击鼓号呼相惊恐。(《汉书·哀帝纪》)

           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民惊走,持稾或棷一枚,传相付与,曰行诏筹。道中相过逢多至千数,或被发徒践,或夜折关,或踰墙入,或乘车骑奔驰,以置驿传行,经历郡国二十六,至京师。其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祭)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传书曰:“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至秋止。(《汉书·五行志》)

           四年春正月,关东民相惊走,或持筹相与,号曰“西王母筹”。道中相逢多至数千人,或披发徒跣,斩斫门关,逾墙入屋,或乘骑奔驰,或致驿传行。经历郡三十六所,至京师。又聚会祀西王母,设祭于街巷阡陌,博奕歌舞。又传言:“西王母告百姓:佩此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户枢中有白发。”(《前汉纪·哀帝纪》)

           哀帝建平元年正月丁未日出时,有著天白气,广如一匹布,长十余丈,西南行,如雷,西南行一刻而止,名曰天狗。传曰:“言之不从,则有犬祸诗妖。”到其四年正月、二月、三月,民相惊动,哗奔走,传行诏筹祠西王母,又曰“从目人当来”。十二月,白气出西南,从地上至天,出参下,贯天厕,广如一匹布,长十余丈,十余日去。占曰:“天子有阴病。”(《汉书·天文志》)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汉书·鲍宣传》)

           翻译过来大致是:汉哀帝建平四年正月,关东三十六或二十六郡国的民众互相传送枚筹,号曰“行西王母诏筹”。民众在西入长安过程中,举止怪诞非常。他们或披发赤足,或乘骑奔驰,或致驿传行,一路冲关踰墙,纵骑奔驰。西入长安以后,民众聚集在里巷阡陌,或博弈,或歌舞,举行了大规模的祭祀西王母活动。在祠祭西王母过程中,有人专门分发符书给民众。组织者托西王母之口传话民众“母告百姓”,要求每人都要佩戴符书,曰:“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整个事件一直持续到秋天,在朝野引起震动。

           元寿元年正月,哀帝拜皇后父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拜其舅舅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骠骑将军。但临拜时却发生了日食,而且这次日食发生在“三始”——正月一日这样的一个敏感时期*,故而哀帝诏求直言,扶阳侯韦育举荐杜邺以对。在这次对问中,与当时被遣就国的王莽为一党的杜邺解释“行西王母诏筹”事件时,站在王氏集团的利益上,将矛头指向丁、傅之专权。记载在《汉书·五行志》中:

           《春秋》灾异,以指象为言语。筹,所以记数也。民,阴,水类也。水以东流为顺走,而西行,反类逆上。象数度放溢,妄以相予,违忤民心之应也。西王母,妇人之称。博弈,男子之事。于街巷仟伯,明离内,与疆外。临事盘乐,炕阳之意。白发,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门,人之所由;枢,其要也。居人之所由,制持其要也。其甚明著。今外家丁、傅并侍帷幄,布于列位,有罪恶者不坐辜罚,亡功能者毕受官爵。皇甫、三桓,诗人所刺,《春秋》所讥,亡以甚此。指象昭昭,以觉圣朝,奈何不应也。

           在杜邺的说解中,“行诏筹”事件是因为朝廷不按法度行事,恣意封赏而起。显然,他把矛头指向傅晏、丁明加爵大将军事。而西王母、白发、门枢的解说,矛头直指傅太后干政。直言批评外戚丁、傅不守阴道、臣道。而日食、地震、民讹言行筹,其类一也。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哀帝朝,成帝外家王氏一直受到压制。根据《董贤传》记载,在哀帝当政期间,王氏只有平阿侯王谭之子王去疾、王闳稍见宠幸。

           但时不几年, 哀帝就死了, 王太后临朝, 丁、傅被杀。于是王莽启动宣传的机器, 对这哀帝朝的旧事, 做了新解释, 说西王母之来, 实为佳瑞的一种, 为太后临朝之应。按王莽的谄太后, 无所不至, 故这个瑞应, 也成了其政治宣传常用的词汇。居摄二年, 翟义起兵, 王莽仿周公的口吻作《大诰》, 颁行于天下。诰中又重申太后与西王母的关系:

           太皇太后肇有元城沙鹿之右,阴精女主圣明之祥,配元生成,以兴我天下之符,遂获西王母之应,神灵之徵,以祐我帝室,以安我大宗,以绍我後嗣,以继我汉功。厥害适统不宗元绪者,辟不违亲,辜不避戚。夫岂不爱?亦惟帝室。是以广立王侯,并建曾玄,俾屏我京师,绥抚宇内;傅徵儒生,讲道於廷,论序乖缪,制礼作乐,同律度量,混壹风俗;正天地之位,昭郊宗之礼,定五畤庙祧,咸秩亡文;建灵台,立明堂,设辟雍,张太学,尊中宗、高宗之号。昔我高宗崇德建武,克绥西域,以受白虎威胜之瑞,天地判合,乾坤序德。太皇太后临政,有龟龙麟凤之应,五德嘉符,相因而备。河图雒书远自昆仑,出於重野。古谶著言,肆今享实。此乃皇天上帝所以安我帝室,俾我成就洪烈也。乌虖!天用威辅汉始而大大矣。尔有惟旧人泉陵侯之言,尔不克远省,尔岂知太皇太后若此勤哉!

           除西王母外, 诰中又讲了四种瑞应, 即“沙鹿之崩”、“阴精”、“河图出昆仑”与“龟龙麟凤”。“沙鹿之崩”事见《汉书·元后传》。春秋鲁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沙麓崩,《公羊》《谷梁》《左氏》等都记载了这件事。有晋史卜得“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后王政君祖父王翁孺徙居魏郡元城,元城郭东有五鹿之原,即沙麓之地。当时正好日月同时出现在天上,有老者曰元城建公便以晋史所卜以当王翁孺徙元城事,曰:昔春秋沙麓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今王翁孺徙,正直其地,日月当之。元城郭东有五鹿之虚,即沙鹿地也。后八十年,当有贵女兴天下。

           “沙鹿之崩”这个典故中,有“正直其地,日月当之”的瑞象。这也和本品符命钱中两枚陪侍仙人前面的金乌与金蟾代表着日月相呼应。

           所谓“阴精”,是说太后王政君的母亲怀孕时,“梦月入其怀* 也就是曾梦月亮入她的怀,而西王母也属阴。这也就是为什此枚钱币将日月设计在王母怀中两侧的原因。

           至于“河图出昆仑”,即正常说的“河出图”,所以“出昆仑”,是说“图”出于“河”,“河”又出于“昆仑”。王莽绕这么大圈子,无非是因按当时的传说,西王母是居昆仑之巅的。故“阴精”、“昆仑”云云,皆为牵合太后与西王母,或强调两者的关联。诰中有深意的另一祥瑞,是“龟龙麟凤”;这个祥瑞,是应圣王而出的,太后临朝而见,则太后为圣王可知;强调太后之为圣主的,又有“河图”——“河图”也是圣王见的表征。这样就侪太后于圣王的行列,她的丈夫元帝和其后的哀、平、成诸帝,就无足数也。总之,这颁于天下的诰文, 是强调太后、西王母与圣主三者之关联的。

           需要指出的是《大诰》里的“龟龙麟凤”既是“四灵”。《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中国古代将麒麟、凤凰、乌龟和龙称为“四灵”,都是祥瑞的标志。“五德嘉符”亦为“金木水火土”之符。金即为白虎,木即为青龙,水即为玄武,火即为朱雀,土在铜镜中可为十二“地支”,在这里则由采自土中玉璧代之。因此,此符命钱背后设计成“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以及玉璧状,则呼应了“五德嘉符”一谶。

           但王莽篡汉后,王氏“汉室太后”的旧号便不再合宜。故《资治通鉴》载:

           莽又欲改太后汉家旧号,易其玺绶,恐不见听;而莽疏属王谏欲谄莽,上书言:“皇天废去汉而命立新室,太皇太后不宜称尊号,当随汉废,以奉天命。”莽以其书白太后,太后曰:“此言是也!”莽因曰:“此悖德之臣也,罪当诛!”于是冠军张永献符命铜璧文,言太皇太后当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莽乃下诏从之。于是鸩杀王谏而封张永为贡符子

           但王莽的本心, 并不是去太后的号, 而是改她的号。一来王莽很感激他姑母, 二来太后之为“圣主”, 在百姓的眼中, 似可稍去外戚行篡的恶名, 于是王谏被杀。将军张永更懂王莽的心, 便造“符命铜壁”, 文曰“太皇太后当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有了这符命, 王莽就下诏说:

           哀帝之代, 世传行诏筹, 为西王母共具之祥, 当为历代母, 昭然著明, 予祗畏天命, 敢不钦承? 谨以令月吉日, 亲率群公诸侯卿士, 奉上皇太后玺绂, 以当顺天心, 光于四海焉。

           再次重申太后与西王母的关联, 与其“历代母”的地位。

           从张永献“符命铜壁而被为封为“贡符子”。我们也可以看到张永所献“符命”应为“璧”状“铜质”。这也就是本品这种符命钱为什么面文为“大乐五铢”,而没有设计成方孔圆钱形式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呼应“五德嘉符”,另一个原因就是效仿张永“符命铜壁”。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04-24
    2楼 发表于2025-03-28 00:16:54

    二.“大乐五铢”铭

           至于此币面文为什么是“大乐五铢”,这也与《太平经》经文尤其是“师策文”与“行西王母诏筹”运动“纵乐”思想有关虽然《太平经》大体成书于东汉时期,但其思想至少可追溯于西汉。“师策文”

           师曰:“吾字十一明为止,丙午丁巳为祖始。四口治事万物理,子巾用角治其右,潜龙勿用坎为纪。人得见之寿长久,居天地间活而已。治百万人仙可待,善治病者勿欺绐。乐莫乐乎长安市,使人寿若西王母,比若四时周反始,九十字策传方士。”

           《太平经紧接其后,则有“神人”专为“真人”详细疏解“师策文”的“解师策书诀”

           乐乎长安市:乐者,莫乐于天上皇太平气至也;乎者,嗟叹其德大优无双也;长者,行此道者,其德善长无穷已也;安者,不复危亡也;得行此道者,承负天地之谪悉去,乃长安旷旷恢恢,无复忧也;市者,天下所以共致聚人处也;行此书者,言国民大兴云云,比若都市中人也。

           使人寿若西王母:使人者,使帝王有天德好行正文之人也;若者,顺也,能大顺行吾书,即天道也,得之者大吉,无有咎也;西者,人人栖存真道于胸心也;王者,谓帝王得案行天道者大兴而王也,其治善,乃无上也;母者老寿之证也,神之长也。

           将“师策文”原文、疏解文与“行西王母诏筹”事件相关记载作对照细读,我们确实可以发现其中多有契合处。“乐莫乐乎长安市,使人寿若西王母”,似乎就是对事件中民众会聚京师纵乐祠西王母以求不死行为的直接解释。纵情欢乐、会聚长安、祠祀西王母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就是以乐却灾”。

           有关“以乐却灾”之思想与信仰的系统表达,亦明确见于《太平经》,而其渊源同样可以追溯至西汉铜镜铭文等相关文献中。如镜铭中,有“乐未央”、“乐毋事”、“大乐未央”、“长乐未央”、“常乐未央”、“安乐未央”、“欢乐未央”、“幸至未央”等,可谓异常丰富。“乐未央”镜铭还与“延年益寿”、“千秋万岁”搭配起来,且越往后发展,越多祈福对象(双亲、弟兄、子孙、国家等)和神明(角王巨虚、苍龙、白虎、赤鸟、玄武、神人、西王母)也随之加入镜铭中,同时“辟不祥”的功能亦随之增入。比如

           桼言之纪造竟始,长保二亲利孙子,辟去不羊(祥)宜贾市,寿如金石西王母,从今以往乐乃始。

           桼言之纪造竟始,湅铜锡去其宰,以之为镜宜孙子,长葆二亲乐毋事,寿币(比)金石西王母,棠(常)安作。

           湅治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辟不羊(祥),与天无亟如日光,千秋万岁乐未央。

           长乐未央、祛灾避祸、长生不死等诉求因之得以融合,并最终统一到对西王母的崇拜和信仰中。而在大约成书于两汉之际的《易林》中,也有数十条提及“西王母”、“王母”的占辞,其内容多与长生、赐福、避灾、解难有关。这说明长乐、避灾、长生应即西王母信仰的题中之义,而其形成恐怕与西汉中后期强烈的神仙思想和灾异学说及其引发的社会思潮紧密相关。

           《太平经》中,忧愁、怨恨、冤结、病苦、战怒、闭绝、邪恶、刑法等,都被认为是悖天地之道、逆帝王之气、与天地用意相违的东西。相反,大乐不仅可以养性延年,还能够去灾祸、安天下,更能够合阴阳、致太平,故《太平经》明确鼓励人们“纵乐以奉天道”。《庚部》中“今天上皇(太一神)平洞极之气俱出治……万物莫不乐喜”的记载,与“师策文”中“乐者,莫乐于天上皇太平气至也”之句颇近,或系同源异出;“乐为天之经,太阳之精”、“阳精昌兴,万物莫不乐喜。故当象其气而大纵乐,以顺助天道,好是则天道大喜”、“阳与则阴精伏,犹如春夏起,秋冬伏”等记载,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史书所载哀帝建平四年春正月民始行诏筹,但至夏方聚会里巷阡陌,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至秋止。两相比照,应可合理推测,民众会聚京师,至夏日歌舞祠西王母,原因正在于夏日皇太平气至而阳精昌兴,此时“当象其气而大纵乐,以顺助天道”,以此迎接西王母,见之不死,且致治太平。

           既然纵乐合乎“天道”,利于帝王理平和人民寿老,那么如何才能达至大乐?对此《太平经》又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套“大乐之经”,旨在让沟通天人的君王长乐无忧,继而泽及凡人乃至草木,万物大乐而各得其所,神灵愉悦来助而太平可至。当然,对于让帝王大乐无忧之必要性与重要性的强调,《太平经》亦不吝笔墨:“帝王长无忧而寿,身能自除其疾病,各竟其天年,恩流凡人。”在此意义上,所谓“要道秘德”,“乃所以承天心而顺地意,可以长安国家,使帝王乐者也”;“天地病除,帝王安且寿,民安其所,万物得天年,无有怨恨,阴阳顺行,群神大乐且喜悦,故为要道也”。所以有道之士理应“上辅其君为治,亦得尽其能力勉勉,使共解天地大忧”。奉道之民,“其心善,则助天地帝王养万二千物,各乐长生;人怀仁心,不复轻贼伤万物,则天为其大悦,地为其大喜,帝王为其大乐而无忧也,其功增不积大哉?”或许正是基于以乐顺天地、兴万物、合阴阳的神学理论体系,《太平经》还发展出了“王者无忧法”、“以乐却灾法”,更详细讨论了以乐除灾害奸猾凶恶、以解除愁苦之气而致太平的具体操作方法。

           再回到王莽篡位时,他让王禹向王政君讨要传国玉玺得手后,更是“乃为太后置酒未央宫渐台,大纵众乐”。《资治通鉴》载:

           莽将即真,先奉诸符瑞以白太后,太后大惊。是时以孺子未立,玺臧长乐宫。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阳侯舜谕指。舜素谨敕,太后雅爱信之。舜既见太后,太后知其为莽求玺,怒骂之曰:“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侧长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谓太后:“臣等已无可言者。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知而兄弟今族灭也!”舜既得传国玺,奏之;莽大说,乃为太后置酒未央宫渐台,大纵众乐

           因“以乐却灾故此符命钱书“大乐五铢”铭。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04-24
    3楼 发表于2025-03-28 00:19:00

    三.王乔赤诵子

           王乔即为“王子乔”赤诵子即为“赤松子”他俩常常被作为仙人的代表而合称为“松乔”松乔”一词自古以来就在古籍中多有出现。譬如东汉班固 《西都赋》里就有“庶松乔之群类”魏曹丕《芙蓉池作》有“非松乔谁能得神仙”之句。《后汉书·冯衍传》载冯衍不得志退而作赋打算“阖门讲习道德观览乎孔老之论庶几乎松乔之福” 。

           就出土实物而言“王子乔、赤松子”等神话人物也频频出现在东汉画像镜背上在铜镜的铭带上亦多见“子乔(即王子乔)赤松子”字样。如:

           华氏作竟宜侯王,家当大富乐未央子孙备具居前行长保二亲辟邪含和除凶所未得仙人王侨赤松子食兮。(《湖南出土汉代铜镜文字研究》图96·华氏作镜)

           袁氏作镜真大巧,上有东王公西王母青龙在左辟邪居右仙人子乔赤甬子千秋万年 不知老仕至三公贾万倍辟去不详利孙子。(《三槐堂藏镜 》图106·东汉袁氏神人龙虎画像镜 )

           或“赤松子”单独出现在镜铭中,如:

           李氏作竟自有纪,青龙白虎居左右神鱼仙人赤松子八相向法古始□长命宜子孙五男四女凡九子便固章利父母为吏高迁(《汉两京以来镜铭纪录》李氏镜)

           或 “子乔”单独出现在镜铭中,如:

           袁氏作竟兮真,上有东王父西王母山人子侨侍在右辟邪喜怒母央咎长保二亲生久。(《簠斋藏镜 》卷上页 20·袁氏镜 )

           王充 《论衡·道虚》说:“道家以导气养性,度世而不死。” 王乔、赤松子就是养气而长生的神仙。《淮南子·齐俗》说:“今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 高诱注曰:“赤诵子上谷人也。病厉入山导引轻举。”食气是指吸取大自然中精英之气以之为食以变化身体并借以达到长生不死遨游太虚的目的。屈原《远游》云:“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清王夫之注曰:“见王子谓服王乔之教也。” 《淮南子·泰族》说:“王乔、赤松去尘埃之间离群慝之纷吸阴阳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躒虚轻举乘云游雾可谓养性矣。”

           王子乔赤松子与西王母东王公也联系紧密。《列仙传》里也提到赤松子“常止西王母石室之上”。在铜镜铭文里“王子乔赤松子 ”也常与 “东王公西王母 ”一同出现如前提到的东汉袁氏神人龙虎画像镜铭文:

           袁氏作镜真大巧,上有东王公西王母青龙在左辟邪居右仙人子乔赤甬子千秋万年不知老仕至三公贾万倍辟去不详利孙子。

           在一些汉代画像镜纹饰中“王子乔赤松子” 也常与 “东王公西王母”相伴。在一面汉盍氏画像镜里东王公西王母为正面朝向在他们旁边各有两个侧身的侍从是王子乔和赤松子。

           因为汉代人对西王母的崇拜十分流行,所以在铜镜和画像石中人们把王子乔、赤松子作为仙人的代表刻画成东王公西王母的侍从。

           明刘基《咏王子乔》诗云:“王子乔,乃是髭王之子贤圣之孙。深宫洞房不称意却驾白鹤寻轩辕。虹霓为旗云为旛飘然乘风上昆仑。王子乔去何之朝发旸谷暮崦嵫。六龙九凤相追随穆王西上不得王母诀胡为元气独尔私。王子乔去不还后稷功业巍如山。犹有九鼎知神奸王城日夕生茆菅。尔独胡为白云间王子乔空长叹。”

           无独有偶,宋捷先生在他的“以“西王母诏筹”论命钱一文中列举了一枚西王母符命钱,(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27/13/30232789_1033381707.shtml)如本楼图所示。此品铅锡质钱币上部与本品符命钱纹饰相似,均为正中西王母,两边分别有两个胁侍仙人。其钱文正面为“皇母五铢”字样,背面则有旋读文字。宋捷先生释读为“仙人王君赤帝子”。

           对于正面“皇母五铢”的释读没有异议,同意宋先生的观点,“皇母”通“王母”,可以看做中间王母的“榜题”。但对于背面的文字,根据上面对“王乔、赤松子”的解读,个人认为应该释读为“仙人王乔赤诵子”。“君”应为繁体“乔”字,“帝”应为左右结构,左“言”右“甬”,为“诵”字。背面“王乔”“赤诵子”也就明确为上面胁侍两仙人的“榜题”。


    245750059_2_20220527015106614.jpeg
    245750059_1_20220527015106349.jpeg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04-24
    4楼 发表于2025-03-28 00:20:16

    四.符命钱年代

           此钱出自西安,和之前出现的几品铅锡质以及铜质钱一样,也是北郊河道坑口。此类钱制作精整,文字具有前期莽钱风格。钱文“大乐五铢”,说明当时五铢钱仍然是通货,因此此钱下线在王莽废除五铢钱之前,也就是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之前。

           再结合上述论述,此钱应符王莽《大诰》甚多,有理由认为此钱制作于王莽颁布《大诰》之后,也就是居摄二年(公元7年)之后。因此,这类符命钱币的铸造仅在公元7年至公元9年内铸造,只有两年跨度,因非制钱,故存世很少。比较赞同宋捷先生提出的此类钱“最有可能的是在元始元年王莽被授命宰衡,或作为假皇帝的居摄元年的两个节点有意为之。目的是利用西王母诏筹事件而宣传五德兴替理论,为王莽进一步篡汉的合法性提出法理依据”

    — 此帖于 2025-03-28 00:39:13 被 kensir117 编辑过 —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04-24
    5楼 发表于2025-03-28 00:46:25

    其实张永献符命铜璧在初始元年,也就是公元8年。因此,此符命钱有可能上线就是公元8年。距离废止五铢钱只有一年时间。

    离线 城泉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5-02-06
    最后登录
    2025-04-25
    6楼 发表于2025-03-28 10:24:52

    路过

    离线 童邪
    正式会员
    好评
    8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6-01
    最后登录
    2025-04-25
    7楼 发表于2025-03-28 10:48:45

    学习

    2023-04-28 转正
    离线 大乙
    正式会员
    好评
    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08-20
    最后登录
    2025-04-24
    8楼 发表于2025-03-28 23:43:45

    好文!学习

    2024-05-24 转正
    离线 贺思发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7-07-17
    最后登录
    2025-04-25
    9楼 发表于2025-03-28 23:47:19

    有学问!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