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转到
    查看 72446 | 回复 92

    铁母的叫法是不是该改改了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泉虎头
    正式会员
    好评
    1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2-12-08
    最后登录
    2024-05-09
    80楼 发表于2024-03-11 16:39:03
    Joseph1314: 综上所述,铁母应该叫母钱级铁钱铜样样钱,铁范铜应该叫子钱级铁钱铜样样钱,高精度大尺寸铁钱才应该叫铁母。
    ------------------------------------------------------------------------------------
    有没有可能 有的铁母就是铁母, 有的铁母却是铜样, 
    有没有可能 有的铁范是铜样,有的铁范其实是铜铁两铸的子钱。
    有没有可能 有的精度高大尺寸的铁钱是母钱,有的只是早期精铸。

    完全有可能,所以我图里也阐述了,这是一个复杂的合集,老刘说的完全赞同,这里提出的新观点是铁母存在样钱的可能,而且是大概率大比例事件。

    2023-06-25 转正
    离线 泉虎头
    正式会员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2-12-08
    最后登录
    2024-05-09
    81楼 发表于2024-03-11 16:43:14
    gmlulee: 铁母都有争议?有文献考古实物佐证?铁钱精度高就是母?说服力不太强。那现在满天飞的有盒子没盒子的各路所谓銅母可咋整

    需要大量的铁钱物证研究,因为同版铁母,目前来看没有极次差,尺寸在±0.2之间,但是子钱出现了极次,为什么?难道铁母固定尺寸能翻出不同极次的子钱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还需要大量研究

    2023-06-25 转正
    离线 听松阁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9-11-21
    最后登录
    2024-05-05
    82楼 发表于2024-03-11 20:50:11

    有很多标铁母的东西,包括公认的铁母,厚度比正常的铁钱薄很多,不知薄铁母如何铸出了厚铁钱?谁能举个铁母比同种铁钱厚的例子?可能也有,但恐怕这样的例子不多。如果大家看到的基本都是铁母不比同种铁钱厚,那这个现象如何解释?

    离线 泉中折二
    实名认证
    好评
    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4-29
    最后登录
    2024-05-06
    83楼 发表于2024-03-12 12:12:53

    这只是自己的观点,如有出版物大家会认可的

    离线 varian9811
    普通会员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3-09-17
    最后登录
    2024-05-10
    84楼 发表于2024-03-12 12:22:37
    素手锋芒: 又聊到母了,我很喜欢的一个话题。
    首先,泉友要厘清一个逻辑,如果在一方湿泥上,反复的拓印,又要频繁的水洗,扣砂,还要考虑到所谓的“歇夏”油沁或者熏模防氧化保存,按照我们现有对金属属性的认知生铁与青铜的硬度,自身耐腐和氧化抗腐技术考证,哪种更适合千百年前的古人用于制范?更适合于频繁的砂石磨损?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两宋伊始单一翻砂法本就是无稽之谈,不过是先人的猜想被徒子徒孙们口口相传罢了。今天不讨论制铸工艺,只对制铸工具展开论证。
    其次,为什么制范一样要铜质母钱制铜钱,铁质母钱铸铁母呢?用于拓范的母(模)材质的考证核心是这个工具本身,而非是它拓范后的铸造产物,这是基础逻辑。至于铸造后的产物(子钱),它的精度,效果,膨胀效果,是与范和铸造型材(铁水,铜水)成必然关系的,与铸型材料(铜母,铁母)无关。铁铸铁,铜铸铜本就是脑洞大开的理论。就好像做面食一定要用干硬的面片去印花吗?用钢、铝、塑材作为面饼胚料的模具就不行吗?说的简单点,如果我想铸造一个33直径的铁饼,如果不考虑频繁压模,我用个33的铁块,和33的铜块,再或者一个33的PV塑材,效果都是一样的。至于铸造出来的东西,它的行铸效果,那是和型材和铸料有关,范的黏土熟土比例是否均匀,范表的覆砂是否细腻紧实,范的阴干程度是否合适,陶化范的烧制窑温是否得当,萦草为结的范基是否夯实且丝纹不起,浇筑时候范表是否干硬龟裂,铁水是否熔化完全,浇筑时的铸材与外界温差是否过大,范的流溢道、排气孔是否畅通不会产生过多的流溢阻碍,这些才是决定铸造出的这方33的铁饼精度是否达标,制式是否严谨,形制是否规整的主要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修整司库前的铸币修整压模,冲凿修穿时的币体挤压,磨轮时工匠是否多踩了几趟皮轮子,少踩了几趟皮轮子。
    最后,关于铁母的精度解析。所有的铜质铁样铸币统称为铁式铜钱,而这些铁式铜钱里根据制铸性质和使用分类出铁钱铜样母与铁式铜钱(代指参与到行用的一类母胚或弃胚,与前言形成逻辑统称),而铁式铜钱里相当一部分就是鲅鱼圈泉友说的铁母胚或者称为精度较低的铁钱铜样母。其实这和两宋铜钱一样,北宋铜钱也客观存在母胚,铜制精良,大而不精,精铸工艺虎头蛇尾,既有精修痕迹,又不能完全考证制铸性质的一类铜钱,目前的研究整理,一部分也可以归纳到母胚概念中。两宋铜母的制铸也是整范行铸,也会存在个体铸造残损,精修过程中的行废弃用,但是这个...

    精辟,这才是真正的学术观点

    离线 寒鸦
    实名认证
    好评
    1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10-01-10
    最后登录
    2024-05-08
    85楼 发表于2024-03-12 12:32:17
    素手锋芒:

    又聊到母了,我很喜欢的一个话题。

    首先,泉友要厘清一个逻辑,如果在一方湿泥上,反复的拓印,又要频繁的水洗,扣砂,还要考虑到所谓的“歇夏”油沁或者熏模防氧化保存,按照我们现有对金属属性的认知生铁与青铜的硬度,自身耐腐和氧化抗腐技术考证,哪种更适合千百年前的古人用于制范?更适合于频繁的砂石磨损?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两宋伊始单一翻砂法本就是无稽之谈,不过是先人的猜想被徒子徒孙们口口相...

    分析比較詳贍

    离线 寒鸦
    实名认证
    好评
    1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10-01-10
    最后登录
    2024-05-08
    86楼 发表于2024-03-12 12:46:51
    王大斗:

    民国时期叫试范钱,个人比较认同。

    這是清人的猜想,是錯誤的,二、三十年代已有文章辨正之。

    离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5-11
    87楼 发表于2024-03-13 00:20:47
    varian9811:

    精辟,这才是真正的学术观点

    精辟谈不上,很多大神们,只是不爱发言,上述言论也仅是我的个人见解,难免以一概全,偏颇之处肯定不少,三十年前我和泉友们说铜母铁母与今天我在和泉友们说铜母铁母肯定也不完全一样,随着认知的提升,实物的研究增加,也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不断的立论考证。探究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你像帖中“这些铁式铜钱里根据制铸性质和使用分类出铁钱铜样母与铁式铜钱”这句话,我就老眼昏花的打错了,“铁钱铜样母”这个准确的术语应该是“铁式铜样母”。

    大家都一样,不管到什么时候,观点的本身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讨论也不是为了非要争出个高下,大家都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热爱去追寻一种更趋向“0”的可能性,让结果在相应的时间里相对严谨,仅此而已。

    — 此帖于 2024-03-13 00:21:44 被 素手锋芒 编辑过 —
    离线 泉虎头
    正式会员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2-12-08
    最后登录
    2024-05-09
    88楼 发表于2024-03-13 09:54:32
    素手锋芒:

    又聊到母了,我很喜欢的一个话题。

    首先,泉友要厘清一个逻辑,如果在一方湿泥上,反复的拓印,又要频繁的水洗,扣砂,还要考虑到所谓的“歇夏”油沁或者熏模防氧化保存,按照我们现有对金属属性的认知生铁与青铜的硬度,自身耐腐和氧化抗腐技术考证,哪种更适合千百年前的古人用于制范?更适合于频繁的砂石磨损?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两宋伊始单一翻砂法本就是无稽之谈,不过是先人的猜想被徒子徒孙们口口相...


    我又仔细看了一遍,大概是明白所阐述的观点了,这里的“范”同工具母对吧,不否认很多材质可以代替的铜铁作为母翻铸,比如锡、木、牙骨,也不否认用铁母作为出发点下推研究的思路,我阐述的观点和前辈提出的不冲突,因为在子钱这个物证上和原大众观点产生了违背,所以用子钱与铁母结合推理可行性大一点,对于材质我们首先明确古人铸币考虑的最根本原因是铸币成本问题,所以在当时的材料中铜、铁应该是最优解,不能说子钱和母钱的材质无关,不同的材质翻铸出的精度差异是很大的。
    再来说一下不同的母钱翻铸出不***钱导致精度问题,这个观点是符合常理没问题的,但是有一个物证事实摆在面前,同版的铁母尺寸差几乎在±0.2内,这侧面反映出同版铁母是没有级次差的(至少目前物证是这样),所以不同母导致不同精度在宋钱一般是由于级次母的关系而产生,对于同级次母翻铸的子钱精度差异个人觉得不是很大。综上所述,部分铁母之所以不精,要么就是这个版都不精,要么就是所谓的铁范铜。
    我发这个帖子其实是想抛出三个与现在看法不同的观点,一个是铁母中大部分是样钱,一个事存在铁翻铁的情况,最后就是铁范铜也是样钱只不过是子钱级。

    2023-06-25 转正
    离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5-11
    89楼 发表于2024-03-13 16:22:48
    泉虎头:

    其实是这样,两宋,包括以后铸币,我个人认为都不存在您说的级次。所谓的级次也不过是近些年一些泉友,简单的通过铸币大小、精度得出的一个猜想。

    级次理论在海量的铸币面前,根本就站不住脚,以目前的实际情况去研判,所谓的级次是妥妥的拍脑门谬论。

    关于“范”,我指的就是钱范,用于铸钱的型材,而不是用于制范的工具。母和模可以粗略的看成是一个制序。

    泉友说的对铁钱拓范猜想,我不做否定。但是制范的工具母(模)的材质考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如果拓范,不考虑使用频次,临时性拓范工具是铁质精修,或者就不精修,也可,没有什么不可能,但是这样用于翻砂的临时性工具与制范的标准模具,哪个可以被称为实际意义上的母(模),哪个更具有考证意义和考鉴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考虑到使用频次,无异铜还是首选,无论是制铸成本还是制铸效果。二、至少在徽宗前,铸监与钱监是两个职能部门,从江西上饶,吉林白城钱监考古发现,都无一例外的指出了,铸监只铸币不制范。巨型超大黏土堆与铸监遗址,有的相距数百米,有的相距一两公里之遥,且多伴随铸币及大小不一的窖藏,窑口,火烧土层等,这说明,这个遗址才是意义上的钱监。和我们现在的造币厂与银行的概念相仿。不能说我们看见了钢镚和取款机,就去叫它造币厂,这是错误的。铸监不制范,你制铸出的子钱跑去拿给钱监制范,您觉得这个可能性有多大?钱监有独立的整套制序,有祖,有样,有原母,有陶化范,为什么要用你个铸监送来的铁钱去制范呢?这并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当时的制铸规程。如果考虑到长期制范,铜的成本及性价比是碾压铁的,这点应该不存在什么疑问。关于铸母的成本,不能拿数以缗计的子钱去衡量,铸母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大的报损,因为两宋的主流范,已经具备成熟的循环能力,通过当时的陶制殉葬币,瓷枕,基台等历史遗存,我们能从一个侧面考证出,北宋的陶即使没有瓷的施釉加持,也和唐初五代十国的陶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和飞跃,范的报损率越低,母钱的制铸数量和使用频次也就越低。反之亦然,所以北宋在制范中才可能普及活字根及个币为母,根本上摆脱之前的树形及整模印拓。

    宋母的研究考证,离不开范的考证研究,范的考证更离不开陶与瓷的发展与探究。如果还把两宋的陶化范理解成五代十国的阴干,把陶化范圈划在树形翻砂工艺下,很多时候肯定考证不出结果,也解不开疑惑。小时候,我们做应用题,能做对的同学一定是既能审清题意,又能准确应用计算法则。题审的再清,计算法则如果出错认知错误,也不会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这和他认不认真,努不努力没有关系,他很认真,也很努力,但是他确实就是错了。所以基础的逻辑和基础认知很重要,这个不是捡漏的运气,也不是靠着圈子的互相搭台。学术就是学术,它没有什么捷径和变通的可能性。

    明白这两个基础认知,在去考证研究两宋铁母或者铜母等相关问题,就清晰严谨的多了。

    我们看见的同版铸币不同模的制式变化,版式上的细微变化,能说明的只是制序,而不是什么级次。简单点说,制序就是82年钢镚就是82年版模,81年钢镚就是81年的版模,从雕版到批量冲压,是全新的制铸生产,对应着从头到位的两条全新制铸流程,并不是先铸了81,然后铸82的时候把原来的81改成了82。回到我们的两宋铸币也一样。同版的不同模,也是从范(祖范)到子的两条全新制铸顺序,并不存在大的越铸越小,越铸越糙的本体大小样必然规律,这个就像我在前面举例的5号螺丝和6号螺丝,都叫螺丝,但对应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祖件,两条相互独立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型号,它们之间没有制序上的必然联系。

    很多时候看大家跟着人云亦云的一级母,二级母的,我最真实的感受就是哭笑不得。两宋铸币实物遗存很多,说海量一点不为过,大家不妨就放下生意经,收集高精铸币,不管是范铸的还是翻砂的,通过实物去比较一下工艺成因,通过同版同模的母子去比较下工艺,在通过同版不同模的铸币去做母与子,母与母,子与子的交叉比对,相信有基础认知的泉友,都能从中找到规律和自己想要的答案。

    再给泉友说一个身边的例子吧,之前有个老大哥,说自己研究了三十年北宋活字根,最后放弃了,原因是后来他觉得活字根拓印子钱铸范的时候使用太麻烦,如果活字根是雕祖的时候应用了,很没必要。如果活字根是套件叠合会产生割裂钱的一系列问题,不符合两宋铸币实物特征。他有原母一级的同类目实物集藏,原母上就产生了同版式的下属类目变化。他说他如此考证了30年,最后辛苦得出结论,北宋铸币不存在活字根应用,因为原母的实物对比,推导了祖母的变化。也因此否定范铸法,认知单一翻砂法铸币,虽然翻砂法解释不了太多的北宋实际情况,但是依旧坚持翻砂法是北宋的唯一铸币方法。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几个问题,一、基础认知断层,他并不知道活字根的应用制序。二、脱离实际的唯书论断章取义。三、综合学术研究考证走成了狭隘的自圈化。

    其实,谁对谁错不重要,以币论币的实事求是就好,铁钱铁母铸,铜钱铜母铸,如果不以实际情况和实物为基础做考证,怎么说都没问题。现在最重要问题是,铸币性质到底是评级公司说了算,还是铸币实物本身说了算。铸币达到制母要求也符合制铸工艺,而评级公司不予判定性质怎么办?妥妥的母钱因为没有盒子或是低分子钱盒子,在交易交流中过程中何去何从?铁钱更容易加刀造假成所谓的“铁母”,而这个铸币性质的最终判定权是在我们藏家手里,还是在人际关系金钱至上的评级圈里?如果评级公司,评定机构不能客观严谨的给予铸币性质评定,或者是人为恶意评定,又该怎么办?一个母钱性质明确的子钱盒和一个铸币性质模糊的母钱盒,相同的价格,你会怎么选择?一言堂独大的时下,你认为对的东西,严谨客观的理论,却被各路大魔妖仙轮番喷吐时,你该去信谁?这些问题,才是城内的我们更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咔咔扣完,心和手都舒服了,恐怕是又要无意中伤人了。好了,个人肤浅认知,一家之言难免偏颇。言尽,黔驴技穷矣,此贴不在回复。本帖诸多言论如有冒犯,大佬们包容抬爱,拜谢。

    — 此帖于 2024-03-13 16:23:18 被 素手锋芒 编辑过 —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