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资料: 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3月,为庆祝康熙六十寿辰,宫廷特命专司钱币制造的户部宝泉局,精铸一批寿辰,宫廷特命专司钱币制造的户部宝泉局,精铸一批小平铜钱,称为“万寿钱”(即人们常说的“罗汉钱”),另铸有“康熙通宝背满文宝泉,汉文宝泉两字及背龙凤纹、双龙纹之开炉大钱”。除此之外,福建的铸钱宝福局,也别具一格地发行了一种“生辰钱”,表示向康熙皇帝祝寿。这种钱正面同样铸有“康熙通宝”四字,但背面除了满汉文对照“福”字外,穿上多铸了一个字,猴年铸“申”字,鸡年铸“酉”字、狗年铸“戌”字、猪年铸“亥”字、鼠年铸“子”字、牛年铸“丑”字、虎年铸“寅”字、兔年铸“卯”字、龙年铸“辰”字、蛇年铸“巳“字、马年铸“午”字、羊年铸“未”字,每年一枚;直径26.5—27毫米,厚1毫米,重3.8—5克。由于1713年是癸巳蛇年,再加上康熙皇帝正好也属蛇,所以宝福局第一枚“生辰钱”铸的是“巳”字。以后每年三月康熙皇帝生日便发行一枚“生辰钱”。1722年,康熙死后,太子胤帧即位改元雍正,生辰钱便停铸了。这套“生辰钱”铸到1722年为止,共铸10种,缺少兔年的“卯”字和龙年的“辰”字。 清代福建省宝福局,“康熙通宝”天干地支生辰等钱币8枚,分别为:子鼠、丑牛、巳蛇、午马、申候、,酉鸡、戌犬、亥猪。在这8枚钱币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当属“子鼠”钱币了,因为“子鼠”是十二生肖中之首,2008年又是每十二年循环一次“子鼠”首年,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十二生肖开始。 该币特征是:材质黄铜,钱径26.5毫米,穿径5毫米,厚1毫米,重约3.8—5克左右,背面铸有满、汉文“宝福”、穿上“子”文字,形制规整,钱文纤细,铸工精致,颇具特色。清代是历代钱币中使用十二生肖铸币最多的朝代。流传至今的“康熙通宝”生辰钱币,可谓凤毛麟角,极为珍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