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1 转到
    查看 162432 | 回复 102

    闲聊钱文品篆书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大风起兮
    五级发帖
    好评
    179
    差评
    0
    精华
    32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12-22
    楼主 发表于2022-11-01 14:02:59
    — (金城古泉) 设置高亮操作 (2022-12-10 21:21:56) —

    1c6f4b59c98932c150a3938012da5490.png

    闲聊钱文品篆书

     

    什么是篆书?哈哈,对,就是您脑子里想的那个样子。尽管我不知道您想的是哪种篆书,但是对于收藏古钱的人来说,篆书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目前考古证实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为甲骨文。这已然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体系了,因此谁也不会相信这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在那些天地洪荒的岁月里,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必然要经过现代人难以想象的漫长过程,可以是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甲骨文是现代人的名词,当时并没有这个称号。不仅仅是甲骨文如此,很多事物古今名称也不是一致的。比如说“后”这个名称,在周代才用作王正妃的专属称号,而在夏代这个字代表的是君主。同理,篆书这个名词亦然。

     

    最早记载“篆书”这个名词是在《汉书.艺文志》之中,也就是说在汉代才用这个字来命名书体。这段文字我复制在此,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1.文字起源。2.周代的文字发展和推广普及。3.秦代对文字的改良和统一。4.汉代对文字的规范和制度。包含汉代官方认可的书体、书体使用规定和书吏培养选拔制度。5.隶书的产生。6.汉代官方推动文字改良规范的进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阅,对研究中国文字的发展和书法的起源很有意义。

     

    1条评分 ,红包+300.00
    园地网络客服 红包 +300.00 优秀文章 2022-12-09 16:18:27
    离线 大风起兮
    五级发帖
    好评
    17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2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12-22
    1楼 发表于2022-11-01 14:03:43

    以下节选自《汉书.艺文志》——

     

    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其宣扬于王者朝廷,其用最大也。

     

    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音、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汉兴,萧何草律,亦着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盖伤其渐不正。

     

    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毋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凡将则颇有出矣。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焉。

    离线 大风起兮
    五级发帖
    好评
    17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2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12-22
    2楼 发表于2022-11-01 14:04:50

    mmexport1656464977736.jpg

    《汉书.艺文志》记载了“篆书”这个名称,但是没有解释这个名称的来源,对此古往今来注解很多,我采用的是郭沫若先生在《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中观点,因为他的观点是结合现***古学而产生,不同于传统的考据学尽是些虚无缥缈、断章取义的言辞。郭沫若认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汉代官制,大抵沿袭秦制,内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属,外官有诸曹掾吏,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故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

     

    以上文字叙述了什么是篆书,而《汉书.艺文志》也告诉我们,所谓篆书就是秦汉时期,官方使用的一种正式的规范的字体。但在那个汉字发展承前启后的时期,篆书仅是官方认可文体的一种,其中既有之前沿用的字体,如古文等;也有当时新产生的字体,如隶书等。不同的字体应用于不同载体,办什么事用什么字。并且通过对以上文献的理解,我们也可以认知到,《汉书.艺文志》所谓的篆书,实际上是秦篆,即小篆。而小篆是相对于大篆而言,这其中有个演变的过程。

     

    篆书的演变过程,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序》中有了更加细致的记载。为了方便朋友阅读,我就不转述原文,凭自己的理解,用现代语言捡重点转述如下,并配合自己微薄的藏品,共同鉴赏篆书的妙处。(图上面的是翻译说文解字序原文,图下面是我对附图的注解或所悟)

    离线 大风起兮
    五级发帖
    好评
    17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2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12-22
    3楼 发表于2022-11-01 14:06:16

    1.仓頡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这是汉字的起源,至于什么样子已无从考证,后人臆测的皆不可信,所以没法配图。

     

    2.到了周代,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学的是古文。周宣王的太史籀整理出大篆十五篇,籀文同古文有了差异。但古文尚在通行,一直到春秋末年孔子写六经,左丘明著《左传》都还在使用古文。(这部分内容,叙述了大篆的来历,由古文改良成籀文,籀文即大篆)

    IMG_20210801_113150.jpg

    欣赏周代古文、籀文,承载它们的石鼓、吉金传世尚多,各大博物馆都有馆藏,国之重宝不是小民可以收藏的,在这里我附一幅书法,作者是位老先生,快80岁了,中书协会员,原为某地方书协主席,写金文是承家传,这幅临摹的是周夷王时期的《应侯见工钟》一部分铭文:“隹正二月初吉,王归自成周,应侯见工遗王于周。辛未,王各于康,荣伯入佑应侯见工……” 周夷王时期在周宣王的太史籀整理大篆十五篇之前,因此图上的字体为古文。

    离线 大风起兮
    五级发帖
    好评
    17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2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12-22
    4楼 发表于2022-11-01 14:07:41

    3.到了战国,诸侯们依靠暴力施政,不服从周天子;他们憎恶礼乐妨害自己,都拋弃典籍。说起话来方音分歧,写起字来相互乖异。

    ALJ776-1.jpg

    ALJ776-2.jpg

    wKgBWF65Nz6ID9wfAAEjkGBihcoAAEs8ANa0ZIAA

    wKgBWF65Nz6IZySjAAEFGGsj36sAAEs8ANb9ToAA

    IMG_20200314_223753.jpg

    战国铸币丰富多姿,我们可以借钱文来欣赏品味当时的文字和书法了。尽管许慎认为战国诸侯的文字不规范,但仍属籀文体系,所以现代对于大篆的定义有两种,狭义的就是指周宣王的籀文,广义的除籀文之外,也包含六国文字以及未改良之前的秦篆。如果就广义的来说,图上这些钱文就是大篆。

    离线 大风起兮
    五级发帖
    好评
    17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2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12-22
    5楼 发表于2022-11-01 14:09:23

    4.秦始皇灭六国,丞相李斯奏请统一制度,废除那些不与秦国文字相合的字。李斯写了《仓頡篇》,中车府令赵高写了《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写了《博学篇》,他们将史籀大篆的字体简化和改动,这种字体就是小篆。除此之外,秦代规范的书体有八种,第一叫大篆,第二叫小篆,第三叫刻符,第四叫虫书,第五叫摹印,第六叫署书,第七叫殳书,第八叫隶书。(至此我们知道了小篆的由来,籀文为大篆,李斯等人据此改良为小篆。)

    97112325042.jpgIMG_20220726_135924.jpg

    上图秦半两钱文书体,与传为李斯所书的秦会稽石刻形体相仿,据此断为小篆。秦的铸币,跨越战国和秦朝,借钱文书体,我们可以大体断代,当然更准确断代还要结合现***古资料。

     

    秦统一后规范的书体有八种,各有用途。用于钱文的书体,根据现存实物判断应为小篆,反向思考就是:秦代铸币铭文,标准的字体就是小篆。由此小篆标准钱文书体制度影响后世近千年,当然这是针对主流铸币而言,个别时期会有变异,比如北宋时期,这种情况我们下文再做分析。

    离线 大风起兮
    五级发帖
    好评
    17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2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12-22
    6楼 发表于2022-11-01 14:13:04

    5.汉朝的法令规定(根据前文汉书的记载,这个法令是汉初萧何制定的),学童十七岁以后开始应考,能够背诵、读写九千个汉字的人,才能做书史小吏;进一步是用秦八体(据汉书为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六体)来考试他们。通过郡试之后,上移给中央太史令再行考试,成绩最优的人,被用为枢秘处的秘书。官吏的公文、奏章,文字写得不正确,尚书史就检举、弹劾他们。

     

    以上原文解释,是阐明汉代初年就执行的一个书体使用法令。这段文字再一次证明,书体成为一种制度,是有规范可循的,且汉代继承秦代的八体,每种体各有用途。

    IMG_20200921_204234.jpg

    IMG_20210418_210719.jpg

    小篆体汉半两

     

    汉初的钱文总体而言用的是小篆体,个别出现缪篆,缪篆是一种由篆书向隶书过渡的文字,是在秦代八书中的第五种"摹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印往往用此书体。这也是前文所说的非主流变异,跟汉初朝廷、郡国、民间广泛铸钱有关系,也放映出当时书法的一种时尚。下图印文及半两书体均为缪篆,汉印我无缘收藏,近日特地买了方仿汉印的闲章,借以品悟其书韵。印文识为:西麓仿农。

    王老印章-22年8月03.jpg

    正面.jpg

    IMG_20200921_203609.jpg

    IMG_20200921_203718.jpg

    IMG_20220825_184454.jpg

    缪篆体汉半两

    离线 大风起兮
    五级发帖
    好评
    17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2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12-22
    7楼 发表于2022-11-01 14:14:29

    6.汉武帝、宣帝、元帝、成帝等都安排当时的学者名仕进一步规范文字。

    IMG_20210403_204624.jpg

    IMG_20210404_110926.jpg

    IMG_20210416_185310.jpg

    IMG_20220917_113148.jpg

    汉武帝经过多次铸币改革,至上林三官五铢形成制度,五铢钱制延续700余年。钱文书体专一用小篆。

     

    离线 大风起兮
    五级发帖
    好评
    17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2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12-22
    8楼 发表于2022-11-01 14:16:47

    7.到了王莽执政摄行王事的时候,他要大司空甄丰等人检校书籍,以标榜自己尽力於制礼作乐之事。这期间对古文字很有一些改动。王莽也规定了六书,第一叫古文,这种文字出自孔子住宅墙壁中收藏的一批古籍;第二叫奇字,它也是古文,不过字体又同古文有别:第三叫篆书,也就是小篆:第四叫左书,即秦朝的隶书,是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创制的;第五叫缪篆,是用在璽符印鑑上的文字;第六叫鸟虫书,是写在旗幡等物上的。

     

    原文里对王莽规定的六书介绍的较为详细,王莽很多行为都是托古而为,由此也可以估计,由汉初至王莽时期,一百多年间,六书中的一部分因为使用少,逐步退出实际应用,王莽又给恢复起来。

    IMG_20200614_211043.jpg

    IMG_20200614_210941.jpg

    IMG_20200222_212638.jpg

     

    王莽铸币钱文,大部分都是小篆体。铸量较多的布泉、货泉、货布等钱文后人称之为“悬针篆”。悬针篆是书法名称,不是书体。篆书书法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但是王莽也有非“悬针篆”的铸币,如大泉五十和部分版式的货泉等,但基本还是小篆书体。

    AKZ260-1.jpg

    IMG_20220820_154854.jpg

    《说文解字》中关于书体的介绍到此结束。但是,书体演变仍在继续。

     

    离线 大风起兮
    五级发帖
    好评
    17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2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12-22
    9楼 发表于2022-11-01 14:19:15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杨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 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当然这时的草书不是“今草”,而是“章草”。

     

    从西汉开始,隶书日渐成为日常书写的主要书体,但是官方在不同应用上仍然规定使用不同的书体,对于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大家会更容易理解。比如当代的公文,有国标进行规范,除文体、格式外,字体也有明确规定:标题用二号方正小标宋,正文用三号国标仿宋体,一层小标题用黑体,二层小标题用国标楷体等等。古代也是如此,如官印用何体,祭神用何体,金册用何体等等。再比如我们常见的碑文,东汉的一般碑额是篆书,碑文用隶书。所以,这个时期的钱文规范书体还是延续着小篆。

    IMG_20210403_204935.jpg

    IMG_5739.JPG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