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1 转到
    查看 161734 | 回复 102

    闲聊钱文品篆书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1
    差评
    0
    精华
    28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4-26
    10楼 发表于2022-11-01 14:20:46

    由此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尽管日常书写的书体发生了更大改变,行草楷书体成形。王羲之、 王献之 、钟繇、 索靖、 王珣、 陆机等等众多书法大家出现。但官方规范书体,还是循古,也许不很严谨,但客观依旧存在。篆书的书法艺术也是推陈出新,比如北朝的“玉筋篆”、南朝的“薤叶篆”。这些在钱文中都得以体现。提起“玉筋篆”,泉友往往想到北周四品,其实常平五铢钱文也是“玉筋篆”,且文字结构匀称丰满,单就书法而言,似乎较北周四品还胜一筹。与“悬针篆”一样,所谓“玉筋篆”、“薤叶篆”都是后人称的书法名称。

    IMG_20220627_193432.jpg

    IMG_20220627_193647.jpg

    IMG_3699.JPG

    5521fb5b6ca64b4c842832a73ffb8bbb.jpg

    上图孝建四铢钱面图,摘自网络图片,如有不妥,请联系删图。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8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4-26
    11楼 发表于2022-11-01 14:22:06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但是隋朝铸币依旧循古,仍是五铢钱系,在北方铸的完全取了永安五铢其中两个字,在南方铸的保留了南朝陈五铢的风格。

    IMG_20210403_210412.jpg

    IMG_5741.JPG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8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4-26
    12楼 发表于2022-11-01 14:23:46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代铸币终于脱离延续700余年的五铢钱制,开创了开元钱制。史书关于钱文书者的记载,最早的就是欧阳询所撰开元通宝钱文。而铸行开元通宝之时,国家已趋稳定,选择钱文必然慎重考量,至此铸币钱文改为隶书,绝非与“汉兴”战乱之时地方政权的非主流行为相类。开元钱制中钱文仅是一方面,其中也包括重量(一钱这个单位就是从开元通宝产生)和形制(赤仄乌背),对后世影响更为深远。之所以采用隶书钱文,是因为篆书这种古老的书体,早已在日常事物中淡出,而开创一种全新的钱制,必然要有全方位的革新,以区别早已崩溃的五铢钱制,使人民更乐于接受。

     

    不仅仅是钱文书体的改变,汉六书的用途逐渐也被历史遗忘,唐代官方规范文字以楷书为主,间或有隶书。比如则天大帝嵩山封禅金简,这么隆重的场合已完全使用楷书。篆书终于完成历史使命,不再成为官方规范的书体之一。但在特定领域,其用途并没有全部停止,比如官印,尽管唐代官印与两汉、魏晋南北朝有很大不同,但都是篆书,一直到民国,官方正式印信都是篆书(太平天国例外为宋体)。

    360截图20221024084244793.jpg

     

    终唐一代没有篆书钱文,并且影响五代十国大部分铸币,一直到辽和北宋初期铸钱。仅南唐使用了篆书钱文,在开元钱制影响近300年后,南唐的篆书钱更像是创新,艺术氛围影响到了铸钱,由篆书名家徐铉书写了开元通宝篆书钱文。这时候的篆书不代表官方的规范,更多的是艺术表现。

    IMG_20200502_165859.jpg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8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4-26
    13楼 发表于2022-11-01 14:26:55

    宋初完全是延续开元钱制,由汉元、周元、宋元一脉相承,至太平通宝还是如此。宋太宗亦武亦文,痴迷于历代书法,摹刻《淳化秘阁法帖》十卷即为明证。宋太宗也非常得意自己的书法,终于按捺不住,御书了钱文,隶草行三体入钱。其中草书、行书自古以来从未成为官方规范书体,作为正式的应用行草弊端很大,其用途不在于此。铸币作为官方规范的行为,出现非规范的书体,这完全是皇帝喜好的问题。

     

    同时,也说明古代古圣与今圣的关系。翻开古代文献,不是按照古圣人的准则行事,就是遵循当今圣上的旨意办事,总有一定依据。所以,今圣的书体不规范也是规范。由此也开创了北宋钱系,其最大特点就是对子钱出现,艺术性掩盖规范性。所谓对子钱往往是今书与古体并存,今书不一定都是御书,但一定是皇帝批准的,古体就是篆书,这两者在当时都是艺术的表现,而非规范的要求。因为宋太宗的喜好,由此产生书法艺术最高的北宋钱文,让我们今天得以欣赏。

    IMG_20211114_103155.jpg

    IMG_20211114_102652.jpg

    IMG_20211114_103931.jpg

    IMG_20220414_211224.jpg

    提到北宋篆书钱文,不得不提皇宋通宝九叠篆。北宋篆书钱文大多数都是小篆体,唯独此钱不是小篆,而是来源于宋代官印的书体。

     

    本文不是介绍印文的,但是既然涉及,我也简要叙述一点:前文已经提到秦印有专门的书体即八书中的第五种"摹印";汉代以此演变为“缪篆”;魏晋延续“缪篆”,尽管自东汉末年已经开始出现制作粗陋草率的情况,但是仍然具有汉印遗风;南北朝章法松散,凿刻草率,印文大多不合“六书”规定,汉印体系已然崩溃。在此之前,官印都是阴文即白文,其所用载体是封泥,大家想想就明白,因为不可能在竹木简上盖章,而是在封泥上盖章,由此呈现的文字就由阴文变成阳文了。

     

    南朝以来,纸张盛行。应用载体的不同,会造成很多革新。比如说书体的演变,隶书、章草是写在竹木简上的文字,所以形成它特有的结构和笔画,在此基础上人们根据审美去形成书法。但是载体变了,书法也就随之而变,所以南北朝时期产生了楷、行、草书。载体不同,书体也在演变,这是本文的一条暗线,后文还会延续。那么印文也就开始变了,南朝齐的印文由阴文变成阳文即朱文,因为盖印的载体由封泥变成了纸张。至于阴文印章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还在用,那仅是文人仿古,官印就不会再采用了。

     

    唐代官印又是一变,他的印文是用青铜片盘曲而成,焊在印体上的,因为铜片细,正常的字形会留白太多,于是乎就把字画不断的盘曲,前无古人,自创一体,这种印文叫做“盘条篆”。如下图(此图来源于网络)。

    360截图20221027105607822.jpg

    宋代尽管又在演变,由焊改铸,但字风继承下来,并进一步增加字画的盘曲程度,终于形成了“九叠篆”。九叠是形容多,并不是都达到九叠,后来历代都在增加叠数,明代达到顶峰。

     

    所以“九叠篆”是作为印文体而应用于皇宋通宝的。这种算什么体?宋人仍认为是缪篆,按《宋史·舆服志六》记载:"乾德三年,太祖诏重铸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印。先是,旧印五代所铸,篆刻非工。及得蜀中铸印官祝温柔,自言其祖思言,唐礼部铸印官,世习缪篆,即《汉书·艺文志》所谓'屈曲缠绕,以模印章'者也。……自是,台、省、寺、监及开封府、兴元伊印,悉令温柔重改铸焉。"由此看来,宋人确实将"屈曲缠绕"形式的书体就称为"缪篆"。但是这种还真不是汉六书的缪篆。附图宋代官印“平定县印”(此图来源于网络)。

    360截图20221027105702902.jpg

    关于印文书体,插叙到此结束,下面继续聊钱文书体。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8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4-26
    14楼 发表于2022-11-01 14:29:13

    南宋初年继承北宋钱系,但趋于规范。对子钱不再使用行草,尽管宋高宗书法更为了得,但钱文中不得一见。大家都喜欢徽宗的瘦金体,一来徽宗铸钱使用了开元钱制(钱制、钱系有区别,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于本文无关,不再详述),铸币整体精美;二来瘦金书适合铸在钱币上,铁画银钩很漂亮。但在书界的地位,宋徽宗并不很高,其书法造诣并不一定比宋高宗高。

    IMG_4152.JPG

    南宋中期之后,不再使用对子钱,而彻底采用当时官方规范的书体,即宋体。这种书体在当时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明代才有这个名字。这种规范的字体,是因雕版印刷术而产生,官方公文,印刷即用宋体,书写则用楷体,因宋代祖钱为木质(相关内容,请见拙帖《闲聊御书钱文及其他》,这里不再赘述),雕版印刷术跨界使用,钱文由此产生这种书体。

     

    南宋灭亡后,其钱文体系中止,一直到明中期恢复铸钱时,方才承继,这并不是刻意承接南宋钱文书体,而是同样因为雕版印刷术的影响而重新产生。

     

    宋之后的历代中,篆书钱文仅仅偶尔有之,多是复古艺术行为,如金之泰和重宝、元之大元国宝、日本代郑成功所铸永历通宝(完全仿北宋钱系)、吴三桂的昭武通宝篆书版、清代一些非行用钱等等。不再一一探究。

    IMG_5277.JPG

    IMG_5278.JPG

    IMG_7858.jpg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8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4-26
    15楼 发表于2022-11-01 14:31:32

    mmexport1656464967020.jpg

    本帖主要谈篆书钱文,但也暗含钱文书体的演变过程,为了帖子完整,对之后的金元明清钱文体系,我简述如下:金承接了宋徽宗的铸钱体系,(与南宋不同,宋高宗没有采用徽宗钱系,而是继承徽宗之前的钱系,这个有史可查)。元的主流铸币书体沿用大定体系。明初铸币,延续元、金铸币特点,尤其永乐通宝仿大定通宝尤甚。

     

    宣德而后,实行海禁,铸币也就停歇,弘治小有恢复,至嘉靖方才大规模鼓铸。因期间中断,铸币工艺也是另打锣鼓重开张。实物可见,嘉靖时出现铜质祖钱,谓之雕母。而所谓雕,因其材质实为凿。这种工艺,势必影响钱文的书体,明代官方文书通行的是台阁体(书写)和宋体(印刷),钱文受其影响很深,展现形式也造成一种或楷或宋、非楷非宋的钱文书体。这种书体一直作为主流钱文延续到清代雍正,甚至乾隆早期。

     

    乾隆开始清钱钱文在祖钱材质局限情况下,克服弊端,日益规范。百年以来,也形成独具特色并且美轮美奂的钱文书法体系,足以欣赏。(具体请见拙帖《清代钱文书法刍议》)。

     

    离线 小鶴
    实名认证
    好评
    2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05-04
    最后登录
    2024-04-26
    16楼 发表于2022-11-01 14:52:24

    又学习到新知识了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8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4-26
    17楼 发表于2022-11-01 14:54:59
    小鶴:

    又学习到新知识了

     

    欢迎━(*`∀´*)ノ亻!小鹤,互相学习。

    离线 汉唐居士
    正式会员
    好评
    4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7-18
    最后登录
    2024-04-26
    18楼 发表于2022-11-01 15:46:17

    阜昌、泰和应配图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8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4-26
    19楼 发表于2022-11-01 15:51:27
    汉唐居士:

    阜昌、泰和应配图

    惭愧,^_^,平民草根玩不起高档货,用人家的图不好意思。兄见笑了。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