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地区经营钱币的结构基本是从:
老农(偶得一些钱币又不懂钱币的人) ------- 基层泉贩(多是农村一些直接和"老农"接触的人)------- 市场小贩(经常泡在市场,且资金实力不足的人)------ 专业泉商(一般一个地市只有一两个,经验实力很强)------ 收藏者(当然他们各自可以跟任何一级的人交流,但基本结构就是这样)
不说其他地区怎样,就说说我们这里,"专业泉商"和"市场小贩"因为靠此为生,基本都是买来加钱即走,快进快出,资金流动开了,生意才能越做越活.但近半年来好象发生了点变化,变化开始就发生在"基层泉贩"那里,由于近一两年下面东西越来越少,他们是最敏感的群体,我突然发现一样的东西他们现在的要价居然比"专业泉商"和"市场小贩"还要高,这种倒置现象导致"专业泉商"和"市场小贩"措手不及,自然手里有的东西就不象以前一样加钱就走,他们也在想,这个东西今天便宜卖了,明天再从"基层泉贩"那里底价买,可不是易事了.
泉价上涨的针结既然源于"基层泉贩"那么大趋势跟炒做的关系就不很大,主要还是供求失横造成的!当然加上近年的收藏热,个别泉商的推波助澜,现在这种状况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