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下一页 转到
    查看 36004 | 回复 54

    [欣赏] 东汉"五金(斤)"大权钱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在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01
    楼主 发表于2021-09-07 17:11:19
    — (xyany) 设置高亮操作 (2021-09-08 10:35:34) —

           近日偶得一东汉圜形权钱,外径64毫米,内径20毫米,厚约5毫米,重113克。权钱上錾刻有“五”“金”二字,另有一刻痕,貌似“十”字。制作精整,内外均精打磨,非常罕见(图1-4)。

           秦地战国、西汉时期,一斤约为250克;王莽时期,一斤约为245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晓军先生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研究》中考证“由发现的权衡资料来看,东汉时期仍沿用着“铢、两、斤、钧、石”的五权单位制,但单位量值己明显减小,一斤约重222克”。此枚权钱重重113克,约为东汉时的半斤重。因此,此物应为东汉半斤权。

           赵晓军先生在论文中还提到:

           “陕西眉县chutu过一件铁权和秤钩。铁权与6厘米长呈倒“w”字形的铁秤钩和30厘米长的圆柱状木质朽痕同时出上于一东汉砖室墓内,故铁权应为杆秤的秤陀。铁权重225,可能为一斤之重。

    ……

           这一时期,延续了数百年的天平、环权制重量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种新型的测重工具——杆秤已经出现了。环权随之变为了秤陀,衡杆变为了秤杆,与之配套出现的还有秤盘和秤钩。

    ……

           在发现的东汉权中,大多不是单位重量的整数倍。而且,权普遍偏小,大多为半斤至四斤权。小量值的权若用于天平,只适合称量校轻的物体,很难称量重物,但若作为秤陀用于杆秤,就不受这一限制了。”

           有意思的是,此物正是由战汉时期圆滚滚的环权(图5),变化成扁圜钱模样。这种钱型扁权钱,我们在西汉-王莽时期常常能见到。本人在园地就贴过三枚此类权钱(图6-9)。https://bbs.chcoin.com/show-2497052-1.html、https://bbs.chcoin.com/show-3533659.html。相应讨论,大家可以看原贴,这里就不再赘述。当然,在西汉时期,因为通常用的是带衡杆的天平(图5),而不是杆秤,所以,基本是一枚权钱也就是重多少,就称量多少的钱币。而到了东汉,就是因为有了杆秤,所以在称量东汉五铢时也就像赵晓军先生所说“权普遍偏小,大多为半斤至四斤权”。

           既然是半斤权,为什么铭文刻的是“五”“金”呢?

           这里的“金”通“斤”。《战国策·东周》: “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笺证:鲍彪云: “一斤为一金”。吴师道云:“正义云: `秦以一镒为一金'”。孟康云: “二十四两”。

           汉代尺子,一尺约为23厘米,一尺分为十格(图10)。因此,东汉最初的杆秤,就是23厘米+2.3厘米+两边留边=30厘米,和前面所述陕西眉县chutu30厘米长的圆柱状木质朽痕”基本一致了,如图11所示。

           因此,如果是半斤的权钱,作用在杆秤的一边,那么另一边就应该是能称5斤(金)的钱币。这也就是此权钱,钱文为“五金”的缘故。这和我们现在的秤砣标量就一模一样了。(图12

           对于“五金”的钱文,汉代铭文砖(图13)以及铜镜(图14、图15)中也偶有所见,或许就是象征着一枚这样的权钱顶五斤五铢钱,寓意多金。

           至于后来的“五金”钱,有的或许是五铢的简写,有的或许也是这个意思的引申吧。
















    1条评分 ,红包+100.00
    园地网络客服 红包 +100.00 优秀文章 2021-09-14 13:58:05
    — 此帖于 2021-09-07 17:26:15 被 kensir117 编辑过 —
    在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01
    1楼 发表于2021-09-07 17:32:54

    东西仅见,绝对原创,

    欢迎各位师友赏评!

    在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01
    2楼 发表于2021-09-07 19:08:17

    因为以前在盛世玩铜镜,经常会见到东汉的镜子,甚至是东汉早中期的镜子上面有“五金”钱文。可是“五金”钱确是在六朝时期才大量出现的。东汉的时候真的没见过几枚“五金”钱。所以一直有疑问,为什么东汉时候会有这样不存在的“五金”钱在铜镜上出现。现在终于豁然开朗了。原来是因为有这样的大权钱,象征着多金。

    在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01
    3楼 发表于2021-09-07 19:21:16

    以前也总是疑惑,为什么东汉的五铢要普遍比西汉的要轻薄?原来西汉一斤250克,东汉一斤222克。东汉五铢一枚是222/16/24*5=2.89克。而西汉为250/16/24*5=3.26克。所以官方能堂而皇之的把五铢减重。

    在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01
    4楼 发表于2021-09-07 21:21:29

    https://bbs.chcoin.com/show-11303140.html

    其实在战汉“釿”“斤”“金”有时是相通的。由此看来“共屯赤金”“五金”真就和“斤”“釿”有联系。

    在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01
    5楼 发表于2021-09-08 09:34:06
    kensir117:

    https://bbs.chcoin.com/show-11303140.html

    其实在战汉“釿”“斤”“金”有时是相通的。由此看来“共屯赤金”“五金”真就和“斤”“釿”有联系。

    此外,战国中后期韩、魏铸锐角布,“卢氏涅金”、“涅金”、“洮涅金”。此枚为天津博物馆馆藏。



    在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01
    6楼 发表于2021-09-08 10:17:10
    赣州培丰:

    很多东汉的汉砖上都有“五金”二字,应该是五铢的简写,实际上就是五铢钱的纹饰。您这块铜片上刻着五金,个人认为铜权的可能性不大。早知道,在古代,铜就是钱,钱就是铜,用这么重的铜片做发码,相当浪费。而刻的字呢,不像是官刻,是否也可以排除官造或者官用铜权的可能呢?而东汉晚期自己魏晋时期,很多贵族没落,用琉璃壁代替玉壁的情况非常普遍。您这块,是否有可能为铜壁呢?圆形孔的物件大多和佩戴有关,出凸的玉壁琉...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其实这枚是不是能归为钱,还真可以再细致讨论。但一定会是铜权。因为,通常古人制作铜权在重量上很是标准,基本都是按照整斤整两,误差基本上相差不会太大。睡虎地出tu的秦简《效律》就是贯彻秦代统一度量衡政策的法律保证。它详细规定了核验各级官府物资账目的一系列制度,特别是对于度量衡器,规定了误差的限度:

          “斗不正,半升以上,赀一甲;不盈半升到少半升,赀一盾。半石不正,八两以上;钧不正,四两以上;斤不正,三朱(铢)以上;半斗不正,少半升以上;参不正,六分升一以上;升不正,廿分升一以上;黄金衡羸(纍)不正,半朱(铢)以上,赀各一盾。”

            意思就是:

           斗不淮确,误差在半升以上,罚一甲;不满半升而在三分之一升以上,罚一盾。半石不淮确,误差在八两以上;钧不淮确,误差在四两以上,斤不淮确,误差在三铢以上;半斗不淮确,误差在三分之一以上;参不淮确,误差在六分之一升以上;称黄金所用天平法码不淮确,误差在半铢以上,均罚一盾。

           这枚权钱重量113,与111的东汉半斤重量仅为2克,误差即就是放在最严厉的秦朝,也超不过3铢。所以,肯定是东汉半斤的铜权。

           其实,在战汉,铜权并不少见,不知道您为什么会有“在古代,铜就是钱,钱就是铜,用这么重的铜片做发码,相当浪费。”的疑问。本人就收藏有不少历代的各类铜权铁权,还有镏金的铜权呢。这些都是官权,因为只有官府,才有资格审验度量衡。

          另外,我也收藏有战汉时期的铜佩,通常这种铜璜都有纹饰,不带铭文,而且为了便于佩戴,都做得不是太厚,顶多2毫米多,否则就太笨重了,这枚厚达5厘米,113,显然佩戴身上太过笨重。




    在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01
    7楼 发表于2021-09-08 10:18:32

    本人收藏的一些铜权铁权。

















    在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01
    8楼 发表于2021-09-08 10:45:37

    其实,如果这枚是方孔圆钱,那么绝对大家都认为此为权钱。可为什么是像壁一样的环形呢?我认为,这还是和当时已经用杆秤来称量校验东汉“五铢”有关。如果,还是西汉时期用天平,那么,就像下图那样,用无文的权钱放在托盘上,什么都 不影响。但是,如果用杆秤来称量,那么作为秤砣的权钱,自然要越稳定越好。这样一来,如下图所示,只有内壁做成环形,不管怎么挂,都很稳定。但是如果是方孔的,肯定在挂的时候会产生偏心,甚至绳子突然从中部滑到角部,造成冲击作用。显然,如圜钱一般的环形权钱要比天圆地方的方孔权钱,在称量上更稳定些。所以,就做成了这样的权钱。当然,“五金”二字,加不加,都不影响其使用功能,就如同前面贴出的西汉小权钱一样。但加上“五金”二字,一方面表明了,这枚权钱最大可称量五斤的“五铢”钱;另一方面也有祈求“大吉”“多金”的意味,所以才是由工匠像钱币那样书写方式,錾刻上“五金”二字。






    — 此帖于 2021-09-08 10:51:14 被 kensir117 编辑过 —
    在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01
    9楼 发表于2021-09-08 10:50:09

    感谢师友品鉴,感谢网站xyany版主加高亮。:)

    — 此帖于 2021-09-08 11:10:28 被 kensir117 编辑过 —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