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7005 | 回复 83

    [讨论] “我知道”永历背定的秘密-永历通宝背国的秘密(续)-仅以此文献给李定国、张名振、张煌言、郑成功、瞿式耜、张同敞们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dingjian_111
    正式会员
    好评
    38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16
    最后登录
    2024-03-09
    楼主 发表于2021-05-22 05:58:58

            仅以此文献给李定国、张名振、张煌言、郑成功、瞿式耜、张同敞们,如果这个帖子会被人遗忘而沉入无可寻之地,希望有一天人们用你们的名字在园地搜索时再次发现它,不管他人赞同还是不赞同,我已尽力为你们原已模糊的背影装上一个相框,把它放在角落,让人们在抚弄永历钱币时或许能想起你们,你们或悲愤或激昂或高傲或轻蔑,都永远背对我们而面朝你们的时代,不曾转身回望,不曾!……哪怕四十五度的倾侧,以便让我们瞥见你们的额角、你们的伤痕、你们的眼神和你们原本就被战烟薰盖住的面庞……我做到了么?在你们远去再远去……模糊再模糊的背影后面拾起了它们,那是属于你们的吗?…………不用回答,我知道……因为黄宗羲、王夫之、徐鼒、杨英、钱海岳、顾诚他们知道,因为再深的泥土终究会被掘开,因为再纷乱的时代也有人书写,因为再霉烂的书卷也有人打开、因为纵使跨越千年万年,有一种神奇叫”我知道”……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乡村,王夫之在奋笔疾书,他默念着”我知道……”,当干戈寥落,孤灯惨淡时,杨英在抄录着手边的卷宗,他喃喃道”我知道……”;当荒烟四塞,枯木雕秋之时,黄宗羲扪桑垂首,不断唧唧嗫嚅着”我知道……”;当被文革小将推搡着面向孝陵的高岗时,钱海岳沉吟着“我知道……”;当书馆的大门关闭,桌前的书稿展开时,顾诚缓缓整理着一张张卡片,握笔在稿纸上一行行写出”我知道……”;还有他们,当他边抚弄钱币边翻检书籍时,惊呼”我知道……“,当他将一枚枚钱币展示予人,自信地说”我知道……” ……一声声的回响中,你们竟然转过身来了,微笑着,走近了,背后是金戈铁马的铿锵悲鸣,旗风烈烈、战鼓雷雷,听那风里,是弓弦铮铮、号角殷殷,模糊而真切,遥远而震撼……慢慢地你们又远去了,远去了……思明洲上怎么显出了高楼幢幢,红土高原的界桥竟挤满了货柜长龙,长江尽头不再是帆樯点点而是大轮巨舶……然而千万人里,心中回荡着……“我知道……”!

                                                                                                                    有诗叹道

                                                                                                  书生义气不敌秋,海脚残楼万古愁

                                                                                                  心向幽燕山上泣,意随金陵王气收

                                                                                                  青丝只对青山老,白首不朝白刃留

                                                                                                   挥戈纵使难返日,汗简留与后人搜

    2023-10-09 转正
    离线 dingjian_111
    正式会员
    好评
    3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16
    最后登录
    2024-03-09
    1楼 发表于2021-05-22 06:00:04

    正文

    我于5月17日在古泉园地元-明-清钱讨论欣赏区发表《福建漳州坑的稀见光背永历小平揭示的永历背国的秘密》之后,(附:《福建漳州坑的稀见光背永历小平揭示的永历背国的秘密》帖子的链接:https://bbs.chcoin.com/show-15184812-1.html)得到很多泉友的关注,同时一些泉友也提了些意见和关于永历通宝背定钱的信息:

    1、“守v望v者”兄提到“背定的解释有点勉强”。

    2、“祖建华”兄提供了家中传世的两枚永历背定的信息:“出自安徽安庆,小时候家里就有这二枚”,“听老人讲家里原来还有永历其他的背字钱,后面找不到了”,“祖上太平天国年间从徽州迁至安庆枞阳”。

    3、”larkin”兄提供“十五年前在汕头澄海一泉商处获得一枚背定,所知本地泉友人手一枚背定也应该是从福建过来的”。

    4、线下又和“九纹龙”兄交流时获知:从福建本地的经验来看背国和背定的出现比例不是2:1,而大概是30:1这样的悬殊差异。

         这些信息在我的脑海里混合在一起,感觉之前对背定的解释确实草率和勉强了些,没有强有力的支撑依据。毕竟南明时期永历背文钱基本上都是按“地”、“职”、“勋”、“爵”、“值”、“国号”为记,我的“平定天下”的这种政治口号做为字的解释是不能置信的。那么问题又来了,按古人的逻辑,背定的“定”字最有可能是什么含义呢?

         其实之前我在给“定”字查找资料时,曾注意到郑成功的叔父“定国公”郑鸿逵,试图假设是他铸造的背“定”、“国”永历钱。但经过考证结果却很失望:郑鸿逵在1651年(永历五年)就因为负责防守的中左所(厦门)失守且放走清军主帅马得功而被侄子郑成功严厉责备,于是隐居白沙,不再参与军事与政治。这事发生在郑成功攻占海澄的1652年的前一年。如果背“定”、“国”是在海澄攻占之前由郑鸿逵铸造的呢?那存在一个关键问题:批量出现的地点不符合,因为从漳、厦两地的泉友处了解,“定”、“国”只在漳州,确切地说只在龙海(海澄)地区批量出现,郑鸿逵活动的主要区域的中左所(厦门)却没有任何出现记录。因为这个解释说不通,所以就没有把这个考证的过程写在上一个帖中。

           于是一个神秘、有挑战、有吸引力的课题又摆在了面前。一个字:干!再向史书中去查阅,说不定有收获。

           果不其然,另外一位南明重量级人物又浮现出来 。这位人物的重量,可以用三足鼎立来形容他在南明历史中的地位。李定国在西南、郑成功在东南,而他的主要战场却是东边的长江地区。他就是被鲁监国封为西侯“的张名振。下面将他的事迹补充到上一帖中的历史线索表中可能更清楚

    图1


    2023-10-09 转正
    离线 dingjian_111
    正式会员
    好评
    3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16
    最后登录
    2024-03-09
    2楼 发表于2021-05-22 06:05:15

          从表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关键点:

    1、张名振是鲁监国重臣,1647年(永历元年)被晋封为“西侯”,张名振持此爵位直至去世。

    2、1652年(永历2年),也就是郑成功攻占海澄的当年正月,张名振陪同鲁监国来到中左所(厦门),投依郑成功,并参与当年的漳州之役。

    3、1653年(永历3年)三月,漳州之役失败后郑成功命部将镇守海澄,自己返回厦门,张名振建议:乘金砺所统南下清军主力集中于福建,浙江、江苏兵力单薄的机会,由他带领原鲁监国舟师北上直入长江,“捣其心腹”,使清方处于进退失据的困境。郑成功同意了这一建议,可能提供了一些船只、粮食和装备,这年秋天张名振、张煌言等带领水师北上江浙。(《顾诚南明史》),也就是说1653年三月郑成功退回厦门到秋天(姑且订为九月),尽管中间五月进行了海澄保卫战,也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张名振都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在海澄进行北伐的物资准备。

    4、1654年(永历4年)五月十八日,张名振因兵、饷不足,亲自南下浙江温州买米七船,又到福建厦门面见郑成功,要求提供兵员、¥¥¥¥、器械。

            从以上4点,我给出“永历背定钱的铸造是由张名振于1653年三月至九月的6个月时间里为北伐而进行物资准备活动的一部分”的初步猜测性结论。

           为什么是初步猜测呢?因为尽管我从钱币形制递变、同出类型、存世量、批量出现地点等方面在《背国》一帖中充分进行了讨论,得出背国钱是郑成功在漳州海澄铸造的结论,但这个结论对郑成功来说是比较充分的,因为时间、地点、铸造人的实力、动机及勋位名号都是支持永历背铸造者为郑成功。 但要论证永历背是由张名振所铸造,是否也有这样充分的支持理由呢?抛开时间、地点、勋位名号这三点与背国钱据有相同的可信论据支撑外,让我们来重点审视一下张名振是否有铸造永历背必要性资格与实力

    1、张名振有铸造钱币的必要性和动机:如上第4点,张名振出兵北伐是必须有物资准备的,除了兵员、¥¥¥¥、器械外,银粮钱饷同时也是必须的。如史料所记“张名振因兵、饷不足,亲自南下浙江温州米七船”,征伐途中并非像我们所想象的所有的粮食补给都是靠出发时携带,或者靠在战斗过程中获取自敌方,或者在民间强取。其实越到近代,战争的参与者也努力远离落后与野蛮,强力夺取的成本有时可能还不如半公平的买卖交易更有效率和更能获得占领区人民的持久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在元、明、清以下的历代起义军,即使时间非常仓促短暂,也会第一时间铸造钱币做为重要的物资军饷。

    2、张名振有铸造钱币的资格和实力吗?回答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几种史料。得到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那就是张名振在郑成功阵营,其实是有比较高的地位和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力的。我们看一下历史书中的记载:

          1)“侯“的爵位虽然在南明有滥封的趋势,但总体还是贯彻了尊荣高下的差异性,”公“、”侯“、”伯“的封爵,在郑成功集团,除了郑成功父、叔辈被授予过”公“的爵位外,仅有郑成公在海澄战役后被永历皇帝晋封为”漳国公“,我查找了《从证实录》在1653年(永历7年)至1654年(永历8年)郑成功集团内侯爵有:定西侯张名振(鲁系)、忠勇侯陈豹(郑系)、闽安侯周瑞(鲁系)、平夷侯周崔(鹤)芝(鲁系)和辅明侯林察(郑系)。其中林察和陈豹都属于郑系的侯爵,没有独立性;并且辅明侯林察在1653年五月的海澄战役初即被清军俘虏,直到1654年郑、清和谈时才被放回。鲁系中只有定西侯张名振,他在1647年(鲁监国二年)即被晋封为侯,而其他两位周瑞和周崔(鹤)芝当年只被封为”伯“,1649年(鲁监国四年)才被晋为”侯“,也就是说鲁系内部具有很高地位的侯爵者唯有张名振,且张名振有拥立、扈从之功,自然比其他两位名望更高。这样看来,在1653年至1654年在郑成功集团中既具最高地位又具独立性的侯爵,只有张名振一人。

          2)张名振和郑成功的关系。这个问题曾经有人写过的文章《关于南明李定国、郑成功关系的一些探讨》中认为“张名振是郑成功的部将”,并认为《顾诚南明史》中“不认可张名振是郑成功的部将,这让人难以理解 ……张名振的北上就是郑成功派遣……”。然而实际上,张名振在郑成功集团内部虽然在实力上需要郑成功的支持,但这也是一种力量上的扶助和协同,在名义上是具有独立性的。这在《顾诚南明史》中有列举证据。

    图2


    2023-10-09 转正
    离线 dingjian_111
    正式会员
    好评
    3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16
    最后登录
    2024-03-09
    3楼 发表于2021-05-22 06:05:48

    图3


    2023-10-09 转正
    离线 dingjian_111
    正式会员
    好评
    3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16
    最后登录
    2024-03-09
    4楼 发表于2021-05-22 06:06:13

    图4


    2023-10-09 转正
    离线 dingjian_111
    正式会员
    好评
    3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16
    最后登录
    2024-03-09
    5楼 发表于2021-05-22 06:06:51

    图5


    2023-10-09 转正
    离线 dingjian_111
    正式会员
    好评
    3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16
    最后登录
    2024-03-09
    6楼 发表于2021-05-22 06:07:20

    另外《小腆纪年附考卷》第十八-1653年-691页也有关于郑成功与张名振之间关系的记载,这种对等匹敌的关系资料是很有力的证据支持。徐鼒评语说:“不曰朱成功遣张名振,而曰名振以朱成功之师何?明名振之忠于明室,而非成功之私人也。两贤相得,偕作同仇,有秦、晋之好,无孙、刘寄寓之嫌,盖加人一等哉!“这个”加人一等“的评语判断是符合实际的。

    图6


    2023-10-09 转正
    离线 dingjian_111
    正式会员
    好评
    3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16
    最后登录
    2024-03-09
    7楼 发表于2021-05-22 06:09:50

          经过以上的翻阅史料,我已经得出这样的结论:

    定西侯张名振在1653年三月至九月的6个月时间里为北伐而在海澄铸造具有自己爵号名称第一个字“定“为背字的永历通宝钱,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资格与实力。

    其实认证到此,基本已经算结束了,但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的结论,我再做一些推衍性的检验。

    1、背定与背国钱的比例为何如此少:首先从历史事件表中可以看到,如果背定永历的铸造时间在1653年三月至九月的6个月时期,铸期其实是比较短的,在那以后定西侯张名振再没有时间长期返回厦门和海澄进行物资的补给和自己主持铸造等活动,所赖军饷物资都向郑成功请求协助。这决定了背定钱的量不可能比在此为基地铸造了4年(最大估计)的其他背国字钱更多。比例在30:1是合理的。

    2、安徽出现两枚背定永历钱可能的流传经历猜想:另外一位一直陪伴在张名振身边的人物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他就是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以张苍水之名流芳后世。作为监军,张煌言一直跟随张名振,参加了三入长江的战役。在张名振去世之后,于1659年(永历12年)协同郑成功发起长江之役。此役郑成功大举进攻南京,然而大军顿阻城下,失利而归。在南京会战之时,因芜湖有官绅响应,张煌言遂率师舟师西上,张煌言到达芜湖,部下兵不满千,船不满百。他以延平郡王郑成功的名义发布檄文告谕州县;于是“江之南北相率来归。郡则太平、宁国、池州、徽州;县则当涂、芜湖、繁昌、宣城、宁国、南陵、南宁、太平、旌德、贵池、铜陵、东流、建德、青阳、石埭、泾县、巢县、含山、舒城、庐江、高淳、溧水、溧阳、建平;州则广德、无为以及和阳,或招降,或克复,凡得府四、州三,县则二十四焉”。在此期间,张煌言军纪严明,有一则史料可证:张煌言驻军于芜湖时,“一兵买面价值四分,止与十钱。店主哄起白张,张问兵,曰:‘诚有之,时无钱耳。’张曰:‘汝食大粮,何云无钱?’将蓝旗一面投下,曰:‘拿下去!’左右缚兵,兵问故,曰:‘张爷令斩汝。’兵大惊曰:‘吾罪岂至此乎?容吾回禀。’张曰:‘吾有谕在外,即一钱亦斩,况四分乎?’遂斩之”②。煌言自记:“予之按芜邑,兵不满万,船不盈百,惟以先声相号召,大义为感孚,腾书荐绅,驰檄守令,所过地方,秋毫无犯,偶有游兵阑入摽掠者,即擒治如法。以故远近壶浆恐后,即江楚州中豪杰,多诣军门受约束,请归祃旂相应。”。这则故事一方面说明张煌言治军严整,一方面又透露出一个跟本文永历钱相关的信息,即,张煌言军在当地是与百姓进行公平钱物交易的,这里的钱,我想多半应该是张名振、张煌言军中所制备发放的军饷,其中有背定的永历钱也是自然之事。

    3、其他地方所出永历背定钱在世分布和状态的猜想和预测:永历背定钱本身铸造就少,加上张名振、张煌言军在北伐过程中的消耗,一定有很多流落在闽、浙、苏、皖沿海、沿江的区域,加上这里是清军最早占领的地区,禁令森严,经过清朝强力的旧钱收缴和重铸政策的执行,存世想必少之又少,但肯定还是存在的。我猜想这些钱币,因为是通过与张名振、张煌言军队交易方式获得,不会以批量方式收存和埋藏,很多可能是象“祖建华”泉友那种情况,世代手手相传,箱箧密藏,都是传世品,但往往成双成对出现也不无可能。如果我预料不错的话,期待未来在闽、浙、苏、皖会有更多这种钱币的面世,也希望这些地区的泉友多多提供永历背定、国钱在本地的信息。

     图7


    2023-10-09 转正
    离线 dingjian_111
    正式会员
    好评
    3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16
    最后登录
    2024-03-09
    8楼 发表于2021-05-22 06:10:22

    图8


    2023-10-09 转正
    离线 dingjian_111
    正式会员
    好评
    3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16
    最后登录
    2024-03-09
    9楼 发表于2021-05-22 06:10:54

    图9


    2023-10-09 转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