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8201 | 回复 85

    “瘦金体”钱文三种之我见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yjz010304
    实名认证
    好评
    5
    差评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7-01-28
    最后登录
    2024-04-28
    楼主 发表于2008-03-18 04:05:00

    “瘦金体”钱文三种之我见搁笔听泉宋徽宗赵佶算不上一个好皇帝,但他却是一个一流的艺术家。在绘画上,他的《芙蓉锦鸡图》、《腊梅双禽图》以准确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现出翰林图画院的皇家气象。某一日,一群白鹤在皇宫上云集。宋徽宗一看大喜:这是天下太平、四海祥瑞的征兆。于是,即情即景,大肆渲染,一幅流传千古的《瑞鹤图》应运而生。然而,这种偶然的现象并没有给宋皇室带来好运。相反,没多久身为九五之尊的宋徽宗成了金人的俘虏,并断送了赵宋的半壁江山。看来,太平不太平要看吏治清明不清明,是人说了算而不是几只白鹤老刁说了算。宋徽宗在政治上够无能了,然而他却是个艺术的天才。他不仅是院体绘画的领袖,也是书法中的佼佼者,他的“瘦金体”楷书独树一帜,孤格高标,为后人广为称颂。在他的瘦金体书法中,有着褚遂良的遒媚,欧阳询的险劲和颜真卿的大气。欧体的内ya笔法与颜体的外拓笔法,交相运用,毫无矛盾、造作之态。瘦金体作为钱文,铜臭阿堵之物,顿刻雅而不俗,成了一件美伦美焕的艺术品。难怪王禹偁在贬官之后,还要写上一首关于御书钱的诗:“谪官无俸突无烟,惟调琴书尽日眠。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尤贮御书钱。”“囊中尤贮御书钱”仿佛还在朝廷里,在皇上身边,还在为国出力。这是何等的抱负不申之屈啊!也说明了御书钱的艺术魅力,让人忍俊不禁地抚摩把玩。御书入钱,不是宋徽宗这个肥佬的独创,却在他手中达到了最好!“瘦金体”入钱,史、志记载的品种有三:一是崇宁,二是大观,三是宣和背陕(陕字不是御书)。我们不妨把这三种钱之间,钱文与墨迹之间,做个多方面的比较:我们首先看大观通宝,钱文直读,潇洒利落,小天地里大铺张。绝非一般钱币文字所可企及,直与王莽货布、泰和重宝、永通万国等钱币的书文媲美。然而,大观通宝并非尽善尽美,这里,我们从赵佶的瘦金体书法墨迹《千字文》中抽出“大观通宝”四个字做比较,顷刻之间便可发现,无论是钱币实物上的书法还是钱币拓片上的书法,字迹都失去了一些自由。这里只举一个例子:如钱币上的“观”字,左边的“艹”字头的横画,显得过于均匀平直,缺乏一种带着节奏和韵律的变化。“见”字旁内部两横也与左右两竖紧紧相连,与墨迹的松活相比,难免显得有些生硬。但作为钱文,要考虑到钱模的反复使用,在翻铸的过程中会对钱模造成一定的损伤,或是余铜的滞留,都会不断影响后来铸造的钱币的神韵。所以钱模上的字应该更加深峻平直一些,这样以来,使“瘦金体”中凭添了几分金石气,别有一番风味!类似的还有“通”“宝”二字中的方框部分。“大观通宝”钱币中,“通宝”二字优游从容,“大”字由于笔画太少,而只有夸大形体来与其他字形成和谐,然而这样做,终究显得松散了些,精神外泄。而“观”字的竖弯钩如若同墨迹上一样书写,则会占领外廓的位子,所以只好稍稍往上翘起,稍稍的翘起,也使它稍稍有了点生硬。折二与小平上的“大”字,捺画在出锋之前,丧失了顿挫,没有了折十与折三大样大观钱文的斩钉截铁与铿锵有力。当然,作为钱文书法,方寸之间,外有廓内有穿,小小的表现空间,作到这一步,已经无可挑剔了,我们何必吹毛求疵呢?与“大观”钱文相比,“崇宁”拣了个便宜,“大观通宝”中“大”字只有三画,难与其他字形成疏密上的协调,而“崇宁通宝”四个字,空间停匀,疏密均等,加上钱文旋读,让“宁”字伸长了腿脚,四个字摆布起来除“崇”字的脚略矮之外,其余伸放自如,收敛有致,一任自然。所以,从钱文的整体上看,“崇宁”优于“大观”。与以上两钱的钱文相比,宣和背陕只好屈居第三了。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9 16:37:35编辑过]2008317204739294.jpg
    20083172045567394.jpg
    20083172054428324.jpg
    20083172055037097.jpg

    09-05

    离线 孔方兄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10-29
    最后登录
    2025-08-01
    1楼 发表于2008-03-18 04:22:00

    好帖!

    入会时间:2005-06-22

    离线 正隆
    实名认证
    好评
    4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8-02-22
    最后登录
    2025-09-22
    2楼 发表于2008-03-18 04:32:00

    书法引字《千字文》,佩服楼主书法知识之渊博,愿意结交朋友。[s:10][s:10][s:10]

    离线 宋钱大亨
    实名认证
    好评
    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5
    注册时间
    2006-11-29
    最后登录
    2025-08-09
    3楼 发表于2008-03-18 04:50:00

    宋钱如此受广大泉友青睐,其魅力在于钱文骨清神朗/铁画银钩之书法艺术

    离线
    实名认证
    好评
    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3-06
    最后登录
    2025-09-22
    4楼 发表于2008-03-18 08:33:00

    “大观通宝”中“大”字只有四画

    离线 dqws8888
    五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2-16
    最后登录
    2023-01-05
    5楼 发表于2008-03-19 00:23:00

    [s:02][s:02][s:02]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2-04
    最后登录
    2025-08-10
    6楼 发表于2008-03-19 01:21:00

    学习

    离线 IntoTheRain
    实名认证
    好评
    1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2-11-14
    最后登录
    2025-09-09
    7楼 发表于2008-03-19 02:05:00

    我觉得选取三个时期的瘦金体钱各一,可形成一个小的套币: 瘦金体书法的一小套。为什么呢?请看下文:^_^(下面这段文字我记不得是哪位大侠写得了,好像是靖康1011, 个人感觉很经典,所以发出来给广大泉友共同欣赏。)瘦金体入钱文据史,志记载确证的有三: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背陕(陕非御笔)。这三种钱文,同时也代表了徽宗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书写风格。崇宁初年,20多岁的徽宗,风华正茂,春风得意,精力充沛,崇宁通宝四字,一味瘦硬,下笔通神,为最高境界之典范。到了大观年间,徽宗虽然人尚年轻,但宫廷生活的过分奢靡,使得年仅30多岁的徽宗略显早衰,所书大观通宝四字力度就大不如以前,给人只有了平滑,工整的感觉。到了宣和年间,由于政治失修,内忧外患频至,危机四伏,不能革新政治的徽宗,一味宠信奸臣,苟且偷安,沉迷声色,已暮气沉沉了,这时期所书的钱文圆融得一点刚劲之气都没有了。这种过度,其重要体现就是“宝”和“通”二字,在崇宁钱上,书者的千钩之力从两肩冲溢而出,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神力;到了大观通宝,两肩已平滑,形体虽在,然劲气已失;到了书题宣和通宝的时候,则两肩低垂,有形无力了,大有不胜负重的感觉。

    离线 金五铢2008
    标准店主..
    好评
    29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2-21
    最后登录
    2025-09-21
    8楼 发表于2008-03-19 02:16:00

    好贴

    离线 李白2001
    实名认证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2-05-25
    最后登录
    2025-07-08
    9楼 发表于2008-03-19 03:42:00

    以下是引用IntoTheRain在2008-3-18 18:05:00的发言:我觉得选取三个时期的瘦金体钱各一,可形成一个小的套币: 瘦金体书法的一小套。为什么呢?请看下文:^_^(下面这段文字我记不得是哪位大侠写得了,好像是靖康1011, 个人感觉很经典,所以发出来给广大泉友共同欣赏。)瘦金体入钱文据史,志记载确证的有三: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背陕(陕非御笔)。这三种钱文,同时也代表了徽宗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书写风格。崇宁初年,20多岁的徽宗,风华正茂,春风得意,精力充沛,崇宁通宝四字,一味瘦硬,下笔通神,为最高境界之典范。到了大观年间,徽宗虽然人尚年轻,但宫廷生活的过分奢靡,使得年仅30多岁的徽宗略显早衰,所书大观通宝四字力度就大不如以前,给人只有了平滑,工整的感觉。到了宣和年间,由于政治失修,内忧外患频至,危机四伏,不能革新政治的徽宗,一味宠信奸臣,苟且偷安,沉迷声色,已暮气沉沉了,这时期所书的钱文圆融得一点刚劲之气都没有了。这种过度,其重要体现就是“宝”和“通”二字,在崇宁钱上,书者的千钩之力从两肩冲溢而出,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神力;到了大观通宝,两肩已平滑,形体虽在,然劲气已失;到了书题宣和通宝的时候,则两肩低垂,有形无力了,大有不胜负重的感觉。我认为楼上引用的这个说法完全不对,非常主观。我说一下自己个人的一些小小见解:从历史上看,书法家的成就的最高峰一般出现在中老年,这跟技巧的不断提高,不断改进,不断吸收营养,人生阅历的增加有关,所谓的“人书俱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举个例子:公认的颜真卿的成熟期出现在他的老年,代表作:《麻姑仙坛记》《祭侄稿》等。当然,书法家在老年有衰退期,细节会不完美,但下笔更加老辣。徽宗不是一开始就会创造瘦金体,一开始也是学习,模仿前人为主,中间自己加以创造发挥,吸收提炼,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早期的风格相比,政和,宣和时期的宋徽宗完全没有了生涩和拘谨,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个人风格明显,并且细节更加完美和谐。楼上所说徽宗晚年声色犬马,故字不佳,完全是主观臆断。历史上未必明君的字就好,昏君的字就差,英明的时候好,昏庸的时候差。传世的徽宗的精彩之作多作于后期,徽宗宠幸的权相蔡京生活腐化,乱权误国,按讲说字应该丑陋无比,可是恰恰相反,宋四家的”苏,黄,米,蔡“最开始指的就是蔡京,后来由于人们厌恶这位奸臣,才将蔡京更换为蔡襄。至于楼上引用所举的三枚钱币:第一枚完全不可能是按照徽宗书法真迹翻砂铸造的,第二枚也走形不少,第三枚是形体,神韵上最接近原作的,书法也是最好的。举几个徽宗早,中,晚期的作品大家比比看。早期《千字文》,作于20几岁。大观时期:晚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8 21:30:37编辑过]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