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8192021222324252627下一页... 28 转到
    查看 95022 | 回复 278

    [讨论] 讨论一枚母钱的真伪,兼谈清代母钱的鉴定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少泉
    荣誉会员
    好评
    110
    差评
    0
    精华
    41
    注册时间
    2002-10-25
    最后登录
    2025-10-10
    210楼 发表于2018-12-18 17:54:04

    看了看大家的回复,除了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回复,还是挺有意思的,现在的部分新泉友也确实很无畏!

    前两日,二十多位泉友来石例会,很多好友认为此事全无意义,劝我不要再做理会。

    做事还是要有始有终,故今日进行最后回复,今日过后,不再回复此贴。

    鉴于个人精力与时间有限,不再对泉友进行单独回复。

    离线 少泉
    荣誉会员
    好评
    1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1
    注册时间
    2002-10-25
    最后登录
    2025-10-10
    211楼 发表于2018-12-18 18:12:14

    关于有泉友对此母钱的边道有质疑,我看前两日,林哥已经拿实物图片回复质疑的泉友了,我就不再赘述了,其实此边道正是此母钱的难得之处。

    对于大钱母钱的边道工艺和旋边工艺,如果还有不明白的泉友,可以虚心请教有泉人家兄,估计林哥找出十个八个的标准器还是没一点问题的。

    现在很多泉友,包括一些水平不进、顽固不变的老泉友,不仅是靠嘴玩钱,更是靠想象玩钱!动不动就是工匠要杀头了,工艺不对了,母钱怎么能有缺陷了...

    简单的说一个道理,母钱就是铸钱工具,铸钱匠人就是熟练工种,母钱工艺就是批量作业。现在泉友拿母钱当个宝,清朝的匠人就拿它当颗草。

    除了极特殊情况,对于母钱的边道加工,一定是批量作业的,不可能像一些泉友想象的那样个个单独加工。

    离线 少泉
    荣誉会员
    好评
    1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1
    注册时间
    2002-10-25
    最后登录
    2025-10-10
    212楼 发表于2018-12-18 18:15:26

    还有什么母钱不能有流铜、粘连的说法,也是扯淡。

    子钱的合格与否,并不在于会不会遗传母钱的流铜、粘连,而是在于重量、工艺符不符合标准。

    离线 少泉
    荣誉会员
    好评
    1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1
    注册时间
    2002-10-25
    最后登录
    2025-10-10
    213楼 发表于2018-12-18 18:34:33

    至于说什么此钱加刀的,夏虫语冰,我真是懒得回复了。

    还有说版式、尺寸不对的,这倒可以说一说。

    先看看齐老书中此版的几个标本。

    共有5个标本,文字版式皆相同,最大者33.2,最小者32.1,薄者2.4,厚者2.9,重者15克,轻者10.4克,且穿口有大有小,大家可以思考下,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很简单,在同祖(同一个雕母祖宗)子钱中,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此版钱的铸造时间跨度较长,在铸造母钱的过程中,出现了母钱尺寸不一,或自然减重现象。穿口有大有小,说明修穿并未使用单一工艺,且铸子钱的砂型也不单一。

    可能这么说,还会有泉友消化不了,再简而言之,就是此版钱的铸期长。




    离线 少泉
    荣誉会员
    好评
    1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1
    注册时间
    2002-10-25
    最后登录
    2025-10-10
    214楼 发表于2018-12-18 19:07:20




    还有泉友对穿口和包浆有质疑的,我找了两个钱,简单做下对比。

    之前已经说过了,在母钱鉴定中,看包浆是末技,现在造假基本上包浆已经做的很好了,但特定铜质和特定的钱,一般会有特定的包浆,这种包浆是目前做不出来的。

    我不是说此母钱的包浆现在做不出来,就先说说大家喊打喊杀的这个包浆“反光”现象。

    钱币生包浆,可以看做是钱币本身的自我保护,母钱包浆反光,是很常见的现象,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母钱铜质精,地章光洁度高造成的,久而久之在包浆之上生成的透明膜层。

    很多泉友,看到包浆反光,就说什么,包浆洗过,包浆太涩,包浆养过...

    请问现在的新泉友,有几人真正自己动手洗过母钱,养过包浆?

    看包浆,不会看底浆,等于白看。

    上图的三个母钱,在光下都反光,请问都是涩的、洗的、养的吗?!

    离线 江水121
    实名认证
    好评
    307
    差评
    6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8-01-09
    最后登录
    2025-10-02
    215楼 发表于2018-12-18 19:14:04
    江水121:
    旋边,包浆暂不说。单看满文泉绝对是母钱标准,如果只看咸丰重宝这四个字的一面,不知有多少人会认为是母钱。看真的话就是母钱,而不存在看真非母。这就是这个钱厉害的地方。

    楼主书里五个当十版别都出现了变化,应该不会是自然减重,或修穿不同造成的吧?应是祖钱不同吧?

    离线 少泉
    荣誉会员
    好评
    1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1
    注册时间
    2002-10-25
    最后登录
    2025-10-10
    216楼 发表于2018-12-18 19:16:01




    穿口工艺及坡面包浆对比,也反光,呵呵,大家说这是咋回事?

    — 此帖于 2018-12-18 19:17:58 被 少泉 编辑过 —
    离线 双梅轩
    实名认证
    好评
    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8-24
    最后登录
    2023-04-14
    217楼 发表于2018-12-18 19:30:00

    就是一枚假钱

    离线 少泉
    荣誉会员
    好评
    1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1
    注册时间
    2002-10-25
    最后登录
    2025-10-10
    218楼 发表于2018-12-18 19:38:15

    很想再说说几种常见的母钱包浆,都是干货,但是基于有些泉友确实基础知识薄弱,和防止造假者学习,就不说太多了。

    就单说说跟这三枚母钱有关的一种特定包浆—斑点状包浆吧。

    大家看图,这三枚钱的包浆上都有一种凸起的极小斑点,有的成片,有的独立存在。

    这种斑点现在不是做不出来,在行用钱中可以做出来,但是在母钱上做不好,目前在假母钱上没有见到过关的。

    包浆也分好坏,刚刚说过了,生包浆是钱币的一种自我保护,红斑是肿瘤,害锈就是癌症了。这种斑点状包浆有时是不好的,需要处理。

    它的成因也很简单,就是在钱币本身有了包浆后,久置不动,钱体上附着的脏东西以及残留在钱体上的酸、碱等物质,与空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尤其在温差大、潮湿的环境下,更易生成。

    离线 少泉
    荣誉会员
    好评
    1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1
    注册时间
    2002-10-25
    最后登录
    2025-10-10
    219楼 发表于2018-12-18 19:39:58







    另两枚母钱上的斑点包浆。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8192021222324252627下一页... 28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