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1716 | 回复 92

    清咸丰当五《雕母》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论鉴
    实名认证
    好评
    3
    差评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3-08-19
    最后登录
    2023-08-25
    60楼 发表于2004-01-11 05:07:00

    首先我要说我的泉知识不是很高,也就是一个初级水准,此钱我倾向于真,
    现在园地里好像只要是大家说的话,即使在自己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也跟着瞎呼应。
    这样不利于钱币交流,已无讨论意义,这种不良风气该杀杀了,
    我门应该多谈谈自己的看法,判断的依据。本着交流心得,共论泉识,共同鉴赏。说说自己
    的看法。
               以上发言,纯熟个人观点,不针对人何人,说错请谅

    离线 老錢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9-14
    最后登录
    2021-04-10
    61楼 发表于2004-01-11 06:07:00

    金濤泉友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此地就泉論泉是對大家都好的事﹐切勿談及個人情感。以免引起沒意義和不必要的爭論。錢的真假是改變不了的﹐
    近20年做的假雕母﹐如前些日子網上的寶川當十即是代表﹐民國做的假雕母﹐好像沒見過圖﹐待我明天抽空發一個代表﹐給大家做個參考。
    謝謝。

    离线 ldy
    实名认证
    好评
    1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9-12
    最后登录
    2023-01-05
    62楼 发表于2004-01-11 06:14:00

    对,希望有东西对比,我们也可学点知识

    离线 铁扇子
    荣誉会员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7
    注册时间
    2002-12-01
    最后登录
    2023-10-25
    63楼 发表于2004-01-11 16:57:00

    我认为解决问题应一项一项逐一解决,即将铜质,雕工,文字,砂眼,年代等都尽量弄清楚,剩下的再集中探讨,可能容易一些.
    我觉得这枚钱之所以引起这样大的争议,原因之一在于图没有做好,因为楼主一再强调其铜质的精良,但图片却不尽然,说明存在偏色.图做好了,不偏色了,对铜的争论也就没有了;图做大些,分辨率高了,也不会有"高手"能够看出"砂眼"来,就又少了几分争议.所以建议楼主想办法把图作大些,请人欣赏也应当使人看得更清楚些,相信园地会有很多泉友能够帮上这个忙.

    下面再谈谈我的具体看法:此图肯定偏色,而且铜质是否精良不完全体现在色泽上.如果某大博物馆同时陈列很多雕母的话,参观者会发现它们的铜色相差悬殊.铜质精良还应当体现在杂质少,质地细密,没有或少有内部细小孔隙.我曾经试验过,清钱中绝大部分(包括母钱)都能够被磁铁吸引,说明它们内部含铁,而我试验过的雕母尽管色泽不同,但它们百分之百的不受磁力吸引,说明它们确实是精铜制成.其实麦先生已经说过色泽不说明问题,所以斗胆请诸位别再对一张偏色的图片责难了.再有就是其制作,这枚钱的雕工是无可置疑的,确是熟练的钱局工匠的手法,毫不做作.这一点麦先生同样也指出了,大家也就别再争了.至于存在砂眼那只是一位经常有惊人之语的泉友独具慧眼的发现,似乎也可排除.现在唯一问题是此钱是何时制做的,这一问题明确了,由何人制做也就有答案了.
    这枚钱的制做时间无非是咸丰时所做和民国初年原钱局工匠所做.而咸丰到民国中间相隔五六十年,历同光宣三朝,且民初时清钱不值钱,没人制造伪清钱,把可能的做伪时间又向后推移一些.这段时间内,钱局铜雕的风格是在变化着,咸丰雕母和的风格肯定不同.活到民初的钱局工匠应当是在光宣两朝服务,肯定是对光宣两朝的制做规矩更为熟悉,不可避免的会按照自己熟悉的光宣风格来制做,使得咸丰雕母具有光宣风格.我手头雕母不多,所以请大家把咸丰雕母和光绪宣统雕母多发上来一些对照,使大家能够看出时代风格,也请麦先生和老钱隆泉等熟悉历代雕母的钱友以自己的经历见识,多说几句,不就解决了吗?就我个人看,此钱没有光宣雕母的制做特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 9:54:19编辑过]

    离线 麥當勞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6-03
    最后登录
    2016-11-17
    64楼 发表于2004-01-11 17:05:00

    銅質不是問題 工藝也夠水平 但達不到開門雕母的水平

    主要是書法差些 因此猜測是不合格或假雕母.....這是我的推論.

    离线 老錢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9-14
    最后登录
    2021-04-10
    65楼 发表于2004-01-11 19:06:00

    請看



    民國仿的東西﹐手工也就這樣﹗別什麼都說民國仿了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 11:09:14编辑过]20041111145886523.jpg

    离线 jiyi
    五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2-01
    最后登录
    2023-01-05
    66楼 发表于2004-01-11 19:42:00

    以下是引用铁扇子在2004-1-11 8:57:11的发言:
    我认为解决问题应一项一项逐一解决,即将铜质,雕工,文字,砂眼,年代等都尽量弄清楚,剩下的再集中探讨,可能容易一些.
    我觉得这枚钱之所以引起这样大的争议,原因之一在于图没有做好,因为楼主一再强调其铜质的精良,但图片却不尽然,说明存在偏色.图做好了,不偏色了,对铜的争论也就没有了;图做大些,分辨率高了,也不会有"高手"能够看出"砂眼"来,就又少了几分争议.所以建议楼主想办法把图作大些,请人欣赏也应当使人看得更清楚些,相信园地会有很多泉友能够帮上这个忙.

    下面再谈谈我的具体看法:此图肯定偏色,而且铜质是否精良不完全体现在色泽上.如果某大博物馆同时陈列很多雕母的话,参观者会发现它们的铜色相差悬殊.铜质精良还应当体现在杂质少,质地细密,没有或少有内部细小孔隙.我曾经试验过,清钱中绝大部分(包括母钱)都能够被磁铁吸引,说明它们内部含铁,而我试验过的雕母尽管色泽不同,但它们百分之百的不受磁力吸引,说明它们确实是精铜制成.其实麦先生已经说过色泽不说明问题,所以斗胆请诸位别再对一张偏色的图片责难了.再有就是其制作,这枚钱的雕工是无可置疑的,确是熟练的钱局工匠的手法,毫不做作.这一点麦先生同样也指出了,大家也就别再争了.至于存在砂眼那只是一位经常有惊人之语的泉友独具慧眼的发现,似乎也可排除.现在唯一问题是此钱是何时制做的,这一问题明确了,由何人制做也就有答案了.
    这枚钱的制做时间无非是咸丰时所做和民国初年原钱局工匠所做.而咸丰到民国中间相隔五六十年,历同光宣三朝,且民初时清钱不值钱,没人制造伪清钱,把可能的做伪时间又向后推移一些.这段时间内,钱局铜雕的风格是在变化着,咸丰雕母和的风格肯定不同.活到民初的钱局工匠应当是在光宣两朝服务,肯定是对光宣两朝的制做规矩更为熟悉,不可避免的会按照自己熟悉的光宣风格来制做,使得咸丰雕母具有光宣风格.我手头雕母不多,所以请大家把咸丰雕母和光绪宣统雕母多发上来一些对照,使大家能够看出时代风格,也请麦先生和老钱隆泉等熟悉历代雕母的钱友以自己的经历见识,多说几句,不就解决了吗?就我个人看,此钱没有光宣雕母的制做特征.


    解放前,象召兴丁鉴湖,常已真钱作模,翻铸太平天国钱,咸丰宝浙钱,平靖胜宝,日本筑前通宝等伪钱,这种钱和真钱年代较近,无锈,交难鉴别,假雕母就更多了,不知为何说民初时清钱不值钱,没人制造伪清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 9:54:19编辑过]
    离线 麥當勞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6-03
    最后登录
    2016-11-17
    67楼 发表于2004-01-11 19:43:00

    老錢兄發的這圖是 約10年錢一枚原欲拍賣的東西 後被鑑定是假.

    那本彩色拍目我也有.

    离线 铁扇子
    荣誉会员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7
    注册时间
    2002-12-01
    最后登录
    2023-10-25
    68楼 发表于2004-01-11 20:25:00

    67楼最后一问可见杂志郑家相"梁范馆谈屑".我参与过整理一些老藏家的东西,其中的母钱祖钱并未表明性质,仅用蝇头小楷注明了品明品相和入藏时间,少数还标有收藏价格.可见民国时玩钱人对祖钱母钱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远不及现在,有精力刻制雕母不如臆造些咸丰当五六七八九百钱更合算.至于"假雕母就更多了"只不过是那么一说,并没有事实来支持.
    "民初没人制做假清钱"一说过于武断,我收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 13:46:09编辑过]

    离线 公子
    实名认证
    好评
    15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9-11
    最后登录
    2024-06-11
    69楼 发表于2004-01-11 21:13:00

    从图上,我是看不出假!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