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下一页 转到
    查看 3118 | 回复 32

    (转帖)中国古代钱币文化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0929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楼主 发表于2007-04-05 04:12:00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容广阔,近年来,茶文化、酒文化等成为我们关注的热门,而有一个领域人们似乎还没有很好地挖掘,给予重视,这个领域恰恰是同我们金融工作者联系密切的,那就是中国的钱币文化...         以往,说到钱币文化,人们马上就想到钱币上的文字。中国古代正式流通的钱币上面,大部分没有图像,但钱币上的文字却是多种多样的。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先秦布币、刀币、圜币、贝币(即蚁鼻钱)上面的古文字。这些古币上的古文字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字形因受地域影响,也颇不相同。自宋元以来,有许多学者想解读它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直至今日,对不少古文字的解读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古代的钱币上最引人注意的是钱文,但并不是说除了钱文就没有其他图饰了,就拿方孔钱来说,钱面特别是钱背上往往也有图饰或其他纹迹。人们较为熟悉的是开元通宝钱背面的所谓“杨贵妃指甲痕”(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并无史实根据,但月牙形的纹迹却确实是存在于钱上的)。古钱上还有其他的图形或纹迹,较常见的是所谓日、月、星、云、鸟,偶尔还可见到像虎头那样令人不解的图形。这些图饰或纹迹的背后,也有一种文化。古代铜币上虽然图饰较少,古代纸币上却是不乏图画的,据记载,宋代的交子、钱引、会子等都有图,这些图还各有名目,如“吴隐之酌贪泉赋诗”等,显然也同文化相关。至于近代纸币图案、电子货币磁卡图案就更具文化内涵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4 20:16:14编辑过]

    离线 0929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1楼 发表于2007-04-05 04:12:00

    古代钱币钱文、钱图有文化内涵,钱体本身也有文化内涵,古人就已指出方孔钱的外圆内方与当时人的“天圆地方”观念密切相关。  说到文化,人们首先会想到诗歌、散文、戏剧等,以钱为描写对象、与钱币相联系的文艺作品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历代咏钱诗有不少首,其中较有名的是唐李峤、清袁枚的《咏钱》各二首,想象丰富、句句用典,艺术性相当不错。又有一些诗歌是抒发对官方货币政策的看法的。如唐白居易《赠友五之三》批评了官方不顾实际情况向农民征收现钱税的错误法令。他在诗中咏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宋陈造《钱弊》抨击了当局人为地划分铁钱区的作法。还有钱币收藏家们的诗作和描述集币活动的诗作,如清末叶德辉的《古泉百咏》、宋梅尧臣写朋友刘分文集币情趣的诗作等。赋和韵文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其中最应称道的关于钱的韵文是东晋鲁褒的《钱神论》,这篇嘲笑金钱崇拜的韵文,挥挥洒洒,把崇拜金钱者的心态刻划得淋漓尽致。以钱为主题的还有宋洪咨夔《大冶赋》和佚名《钱赋》。与钱币联系的散文中突出的有唐张说《钱本草》和元陶宗仪《辍耕录》中收录的《乌宝传》。专门描写钱币的戏剧固然是不会有的,但与钱币关系密切的戏剧却有一定数量。早在宋代,就有嘲笑张俊“钱眼里坐”的杂剧,有讽刺官方发行当十钱的杂剧。元代有乔梦符的杂剧《金钱记》,剧情是述以钱作信物的一对情人的悲欢离合的。此外,还有号称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的元人郑延玉的《看钱奴》,有清人李玉的《太平钱》和叶承宗的《孔方兄》。有些戏剧从整体上看,与钱币关系并不大,但其中有些段落的戏词,却是讲钱币的,有些写得很有文采。与杂剧联系密切的还有散曲,近年报刊上曾发表介绍清佚名《南中吕·驻云飞·邓通叹钱》的文章,它确是我国钱币文化的珍品。 

    离线 0929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2楼 发表于2007-04-05 04:13:00

    讲中国钱币文化,不能不讲有关钱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也是中国钱币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这里要特别讲到关于青蚨的传说。青蚨本是一种昆虫的名字,但古人却赋予了它神奇:将青蚨母亲和青蚨子女的血分别涂在钱上,人花涂有母亲血的钱后,这些钱不久就会自己回归与涂有子女血的钱团聚,反之也是一样,这样,人的钱就可以永远花不完。老字号名店“瑞蚨祥”的名称就与此相联。此外,还有关于“上清童子”、佛教金钱比丘的传说,也是颇脍炙人口的。有关钱币的历史故事,自然首推关于邓通的故事。汉文帝宠爱邓通,有人给邓通相面,说邓通将来会穷饿而死,汉文帝就把铸币权赏赐给邓通,他满以为这样邓通的钱就一辈子花不完了。但汉文帝一死,政治形势变化,邓通最终还是穷饿而死了。这一曲折的故事被后代文人发挥延展,写入很多的文艺作品中。 

    离线 0929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3楼 发表于2007-04-05 04:13:00

    在中国钱币文化宝库中,还有与之联系的寓言(如《见金不见人》嘲笑了只顾金钱而忘记一切的人)、典故(如九府、鹅眼、贪泉)、话本(如《宋人话本七种·志诚张主管》)、格言谚语等。  在中国钱币文化中,除了以语言文字表现的以外,还有另外的一些形式。其中最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是风俗文化中与钱币联系的部分。如在生育风俗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儿钱”。唐天宝年间,杨贵妃演出了一场为干儿子安禄山“洗儿”的丑剧,就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在婚嫁风俗中,有“撒账钱”。在节庆风俗中,有所谓的“金钱会”,即由帝王或权贵抛撒钱币助兴等。风俗文化以外,还有与钱币联系的绘画(如财神像)、雕塑(如金钱豹)、剪纸(如吊钱、刘海撒钱)、魔术(如烧钱、钱匣变钱)等。

    离线 0929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4楼 发表于2007-04-05 04:14:00

    中国钱币文化,还应当包含下述的文化,那就是非流通的类钱、钱形物文化。自古以来,钱币收藏者和钱币学家都是把它们二者“一视同仁”的。这里讲的类钱、钱形物主要包括压胜钱、祈祝钱、供养钱、冥钱(特指流通币以外者)、占卜钱与游戏钱等。中国古代的流通钱币,特别是方孔钱,图案较少,但类钱、钱形物上,却是以图案见长的。压胜钱上既寄予了较多的宗教内容,于是压胜钱上就有神魔、刀剑等图形,它们要表现某种宗教思想。 祈祝钱要表达人的美好祝愿,在祝贺婚姻的类钱上,就有龙和凤的图形,有龙凤呈祥的精美文字。说到占卜钱,人们往往认为它似乎只同封建迷信联系,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古代有关汉代严子陵的钱卜故事、宋代狄青钱卜的故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大将狄青机智地通过钱卜,使部下增加了战胜敌人的信心,这在历史上是一直传为美谈的。说到游戏钱,人们就会联想到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据说她对打马格棋作过专门研究,写过书,而“打马格钱”与她有密切联系。另有“选仙钱”,宋人王王圭在《宫词》中就写过宫中的人玩这种游戏,咏及“尽日闲窗赌选仙,小娃争觅到盆钱”。现在我们看到的选仙钱正面是“仙人”像(如诗仙、醉仙等),背面则是一首诗,这种钱于是又被称为“诗钱”。这里我们还应讲到,有些事物即非铜铸,也无钱文,只是某些方面与钱有些相似,与这些事物联系的文化也应归入广义的钱币文化。如花草中有一种金钱花,唐朝诗人写过多首《金钱花诗》。人们称圆形苔藓斑点为苔钱,唐宋间有好几位诗人写了《苔钱诗》,《金钱花诗》、《苔钱诗》内容多涉及真正的钱币,也是一种钱币文化。祈祝钱要表达人的美好祝愿,在祝贺婚姻的类钱上,就有龙和凤的图形,有龙凤呈祥的精美文字。说到占卜钱,人们往往认为它似乎只同封建迷信联系,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古代有关汉代严子陵的钱卜故事、宋代狄青钱卜的故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大将狄青机智地通过钱卜,使部下增加了战胜敌人的信心,这在历史上是一直传为美谈的。说到游戏钱,人们就会联想到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据说她对打马格棋作过专门研究,写过书,而“打马格钱”与她有密切联系。另有“选仙钱”,宋人王王圭在《宫词》中就写过宫中的人玩这种游戏,咏及“尽日闲窗赌选仙,小娃争觅到盆钱”。现在我们看到的选仙钱正面是“仙人”像(如诗仙、醉仙等),背面则是一首诗,这种钱于是又被称为“诗钱”。这里我们还应讲到,有些事物即非铜铸,也无钱文,只是某些方面与钱有些相似,与这些事物联系的文化也应归入广义的钱币文化。如花草中有一种金钱花,唐朝诗人写过多首《金钱花诗》。人们称圆形苔藓斑点为苔钱,唐宋间有好几位诗人写了《苔钱诗》,《金钱花诗》、《苔钱诗》内容多涉及真正的钱币,也是一种钱币文化。

    离线 0929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5楼 发表于2007-04-05 04:15:00

    货币是社会经济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货币币材本身,有其丰富而深刻的文花内涵。   一般的货币史著作都把贝作为中国最早的货币。其实,古代货币定位于一种或少数几种商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文献对此的记载十分简略,但多少还是能够找出一点痕迹。《管子》是这样来描述货币的起源的:    玉起于民众,金起于汝汉,珠起于赤野,东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水绝壤斩.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途之运.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大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其后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遇.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差不多与其同时的桑弘羊则说:。币与世异,夏后以玄贝,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由此大致可以窥见货币兴起的脉络。这里提及的有珠玉(石)、龟贝、金及金铸品——刀、布、钱,其中珠玉龟贝尤较金属为先。

    离线 0929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6楼 发表于2007-04-05 04:18:00

    珠玉作为精美而贵重的装饰材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很早就已出现。珠,并非专指蚌珠,而是泛指石、玉、骨等制作而成的圆球形饰物。按照《尔雅》、《说文》的注释.“玉之阂者”为珠,“坟字从玉”。玉,乃“石之美各”,为晶莹润滑、纹彩斑润的各种辉石、透闪石、阳起石。它可以是制器的材料.也可以是用玉制成的器物,但常常用来特指玉壁。玉壁平圆,中心有圆儿.呈环形,是最普遍的佩饰。古代其它扁平圆形的玉器,如瑗、环、璜、玦.都是在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肉倍好谓之壁”,即玉器的环形实体(肉)的宽度两倍于中间的穿孔(好)的孔径,称为壁。“好倍玉谓定理”,玉器的孔径两倍于边宽称为瑗。“肉好若一渭之环”,边宽与孔径相等称为环。半圆形的玉壁称为璜。圆形玉里有缺口的称为玦。这类珠、环形的玉(石)器,都是—亡古人类重要的装饰品。

    离线 0929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7楼 发表于2007-04-05 04:18:00

    为什么我们认为玉壁是货币而不是饰物呢?     首先,制作玉壁的都是杂色、不透光的玉料,以青灰、土黄为主要色调,并杂有褐斑、灰白筋,几乎没有纯净单色的玉料,而与其他礼器以鸡骨白为主断然有别。其次,玉壁基本上为素面无纹(仅见极少数刻符玉壁),这与其他礼器或简或繁都有图象,特别是雕刻作为良渚先民图腾的神人面兽面纹,也是显著的不同。再次,玉壁器形单一,呈不规则圆形,制作工艺粗放,许多玉壁大小、厚薄差异较大,表面及圆孔多留有切割痕迹和旋纹、在茬口,与打磨景致、作为礼器和饰物的其他玉器迥然有异。此外,随葬玉器的摆放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饰品一般与装饰部位相一致,惟有玉壁,放置在任何部位的都有。一些大墓,大部分玉壁以叠放几堆的形式集中安放在墓主人的脚下端。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良渚玉壁并非“以玉事神”的法器,也不是一般的装饰品,而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一种原始货币。

    离线 0929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8楼 发表于2007-04-05 04:18:00

    珠玉作为中国古代货币的最早起源,对数千年的中国货币文化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珠玉质地温润、色泽瑰丽,声韵舒场,宁折不弯,被赋予纯洁、端详、圆满、美好等含义,抽象出仁、义、智、勇、洁“五德”,具有“瑞信”的审美意象。玉壁取象于天,玉琼取象于地,在祭相中苍壁礼天,黄琼礼地,其造型方圆成环.元始无终.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认识。玉器作为财富的象征,还人为地与当时社会的上下等卑、等级秩序相联系。所有这些都在此后中国货币的取材、形制、制度中,或多或少地得到延续。

    离线 0929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9楼 发表于2007-04-05 04:19:00

    货币与仿贝 较珠玉稍晚成为货币的,还有龟贝。    研究发现“在楚人活动的地区。人们从“外来的交换物品“中选择了贝,在‘本地可以让渡的财产’中选择了龟等,作为起原始货币作用的商品”。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龟壳就已作为护甲得到应用。这可以由江苏邱县刘林和四户镇、山东邹县野店、宁阳大汉口墓葬的考古发掘得到证明。到夏代后期和商代,龟壳被大量用于占卜,其使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国语·楚语下》况:”五足以庇荫京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龟足以文减否,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龟具有预卜吉凶的功能.所以被人们作为宝物,这就便龟甲蒙上了某种神秘色彩,成为人们追求的宝物。河南安阳殷墟就曾在一坑内同时出土龟版、贝和蚌。在这种情况下,龟甲不仅列为贡品,而且作为财富的象征被用于交换、支付和宝藏。龟壳的宝货功能一直延续到不再以龟壳占卜的周代中期以后。今本〈竹书纪年>栽:局厉王元年(公元前857年)“楚人来献龟贝”。《周易·损卦》提到,“或益之十朋之龟”,意思是增加值10朋贝的龟币一枚(一说是以价值十朋之龟求售于人)。《诗经·鲁颂·拌水》也有“元龟象齿,大赂南金”之句。周青铜器文姬匹铭文记载的是:“丙寅,子易龟贝,用作文姬匝宝彝。”很多场合,龟与贝并称,并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比值。但是,龟的生长期长,来源有限,其作为财富宝藏远不能与玉壁相符,而作为货币流通又不能与货贝相比。      除了珠玉龟贝外,牲畜、毛皮、布帛利各类石制、金属工具,都曾在这一时期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当然,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贝。因为贝质量划一,易于计数,便于携带。因而,贝对于中国古代的货币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汉语中与财货贸易有关的文字,很多以“贝”字为部首偏旁。贝币的形制相以枚数、串数计值、也或多或少影响到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有研究者把中国古代货币按材质分为11类,类以下按形制分为47型,其中7类包含有贝形钱币。也有研究者提出.战国时楚国的贵金属货币——爰金,取形于龟币;贱金属货币——蚁鼻钱,则是贝币的演变。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