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1222324252627282930下一页... 63 转到
    查看 198700 | 回复 626

    四百多篇古币入门~高手进阶~泉界新闻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40楼 发表于2006-08-19 19:22:00

    潘家园淘金    
    作为纸币收藏爱好者来说,最要紧的是要知道到何处去收集纸币。起初,我常光顾复兴门外小花园的自发钱币市场。后来市政府加强管理,取缔了这个市场,在月坛公园内开辟了邮币卡市场。于是,我又把目标投向了月坛公园。随着邮币卡的升温,出现了一批邮币卡的经销商,他们洞察市场需求的变化,熟悉邮币卡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价格,也掌握收藏者求购的心理,所以到邮币卡市场找钱币经销商买纸币就甭想买到便宜货了。
       后来,听一位朋友说:“北京城东南潘家园有一个旧货市场,那儿古玩、瓷器、铜钱、纸币,无所不有。一到星期天,人山人海都来淘金,还真有好东西呢!”听到这个消息,我巴不得明天就过星期日。
       在朋友的陪同下,我第一次来到了潘家园旧货市场,发现这里早已摆满地摊。我专心地搜寻着纸币。忽然,眼睛一亮,见一个地摊上摆着几撂旧纸币,我翻了翻品种还不少,绝大多数是旧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我兴奋地问:“多少钱一枚?”“一元钱一枚,全买五毛钱一枚。”我心想,这可比邮币卡市场便宜多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买回家再说。花了200多元钱,买了500多枚纸币。
       这回可有事干了,回家后,我把这些纸币对着工具书进行整理。首先按不同银行进行分类。其次把相同的纸币集中在一起,再根据行长签字不同,进行细分。然后把品相好的,新收集到的品种插放在纸币册里。第一次到潘家园淘金,就让我增加了近100个品种,比到邮币卡市场买纸币少说也是要省几百元钱呢!
       从这次以后,我收集纸币的重点就转移到潘家园旧货市场。在最初的几年中,我在那儿捡了不少“漏”。  有一个星期天我开完会,已经中午11点半了。为了过收藏瘾,我打的去了潘家园。到那儿一看,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摊主们有的在吃午饭,有的躲在旱伞下打着盹儿。我在烈日下来回转了两圈,没有什么新发现,心想这回白来一趟。正萌发回家的念头时,忽然见一地摊上有一个旧式镜框,里面夹着一枚纸币,看样子像是私人钱庄票。我漫不经心,有一搭没一搭地走过去,拿起镜框一看,只见这枚纸币比一般私人钱庄票印得精美,再一细看,上面印着“黑龙江省官银号”,虽然我没带工具书,但仔细品味“官银号”三个字,感觉这枚纸币不太一般。但由于当时对纸币了解不深,还有点犹豫不决。我问摊主:“这枚纸币多少钱?”摊主说:“50元”。我怕买亏了,就说:“40元钱卖不卖?”摊主回答:“我从东北35元买的,到北京搭路费卖50元还多吗。”我们正在讲价,没想到过来两个人,急着要看这枚纸币。我心想,别找麻烦了,赶紧买了算了。于是我掏出50元钱把那枚纸币放在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没想到刚才急着要看这枚纸币的那两个人凑过来跟我说:“喂,这枚纸币卖给我吧,我给你加100元,行吗?”我朝他们一笑,什么也没说,赶紧走了。
       回到家里,我急忙找出工具书核对,才知道这是一枚4星级、比较稀缺的纸币。在一次钱币交易会上,我把这枚纸币拿给徐枫先生看,他惊奇地问我:“你从什么地方买的,这是一枚稀缺品,我还没有呢!”一些人挤过来也争着看这枚纸币,其中一个人追着我说:“给你500元卖给我吧!”我笑着说:“对不起,这是我个人收藏的,是不卖的。”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41楼 发表于2006-08-19 19:22:00

    投资古钱币风险多门槛高
    “最近做生意亏了,想出售一批家传的古钱币。”昨天,萧山的胡奎潮致电18创富热线,想出售60枚古铜币,主要有战国时期的刀币、太平天国时期的铜币和元、清朝时期的古钱币等。
       业内人士透露,随着古代艺术品价格的逐渐高涨,古钱币的市场价格和拍卖行情也水涨船高,涉足这块市场的投资者也日益增多。
       古钱币市场正在逐渐形成  
       我国是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古钱币有着长达3000年的悠久历史。古钱币中包含着极高的考古学价值和收藏价值,自明清以来就成为金石学家们收藏的对象,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古钱币学。
       据了解,现在全国各地都成立了民间性质的古钱币学会,一个机制健全、有一定规模的古钱币市场正在逐渐形成,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古钱币鉴定人才已脱颖而出,这为古钱币的投资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风险和门槛极高  
       “钱币投资的风险和门槛很高,没有一定资金和专业知识很难介入。”南宋钱币博物馆钱币专家屠燕治说,投资古钱币,首先要学会鉴别钱币的真实性。
       黄志勇投资古钱币近10年了,说起古钱币他觉得很难把握。他说,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货币形制成百上千,如果按版本算更是上万,任何人也很难做到一览无余,更不可能完全掌握。最好先从某一时期的钱币开始着手,熟悉基本情况后,再逐渐扩大收藏范围。
       另外,古钱币的造假情况严重,因此古钱币的收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黄志勇认为,初级投资者最好买一本《古钱币图谱大全》之类的工具书,以备随时查阅对照。 市场行情千变万化  
       屠燕治认为,投资古钱币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市场行情。古钱币市场的价格体系复杂,一般初级入门者很难把握。黄志勇介绍,在古钱币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年代,而是这一类(甚至这一版本)钱币的存世数量。
       比如,战国时期的“三孔布”钱币,由于铸行数量少,流通区域小,极难见到实物,解放后也仅三枚,因此在钱币市场上每枚价格高达8万元,而战国时期的另一种布币———“平首方足布”的市场价格仅80元,原因是这类布币的发行量大、流通范围广。
       另外,钱币的出土情况对市场行情的影响很大,难以预测。据了解,古钱币的购买者大多是专门的钱币收藏者,对纯粹的收藏者来说,同一种类的货币有一两枚就够了,所以市场上对某一类货币的需求量在一定时期内是比较稳定的。但因为钱币背靠一个巨大的供应仓库———地下埋藏,会随时因为出土情况变化而增加存有量。黄志勇透露,做币种投资一定要密切注意最新的出土情况。
       不妨先从银元做起  
       对于初级投资者,黄志勇建议,如果尚未选定第一步介入的具体种类,不妨试试先从银元做起。
       他认为,银元是现代货币,发行流通的时间短,磨损少,保存完好,目前在民间尚有不少持有量。银元发行的种类有近50种,容易全面掌握,其中除袁大头和孙元等少数版本的发行量较大外,还有许多珍稀版本,极具投资价值。
       目前民间的银元收购价一般为50—60元不等,有很多较难见的银元甚至可以通过收购获得。银元虽有假造,但识别也不难,可以通过听声、观图、辨色、比重等方法辨别。银元本身又是贵金属,自身的价值有保证,多少年来一直随国际市场的金银价格而缓慢爬升。所以,投资于银元既稳妥可靠,又有一定的获利机会,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42楼 发表于2006-08-19 19:22:00

    一个面包需要花费10000亿 (图)  


       年初以来,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尼什市内的电视台不断播放一则广告:“现价收购面值5000亿第纳尔的旧钞!”与此同时,市内几乎各主要街道与报亭均张贴有同样内容的广告,每一张品相较好的5000亿第纳尔旧钞,均可支付40第纳尔(约0.5欧元)的现钞。对于月平均收入不足150欧元的居民来说,一张废钞即可换来0.5欧元的收入,当然是意外之喜。因此居民们开始翻箱倒柜,寻找这一早已被人们遗忘的、前南斯拉夫通货膨胀时代发行的旧钞。
       一个面包也需10000亿  
       随着5000亿旧钞的再次受宠,不由得再次唤起人们对那一年代的记忆。20世纪90年代,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前南斯拉夫联邦中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等各共和国也纷纷宣布独立,退出联邦。1992年4月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组成的新南斯拉夫联盟建立。由于国际社会指责塞尔维亚向波黑和克罗地亚派遣武装部队,以支援当地的塞族武装,因此联合国在当年通过决议,开始对南联盟实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在内的全面制裁。国际重压之下原材料及产品市场的丢失,导致原南联盟经济严重困难,为填补巨额财政亏空与通膨赤字,政府不得不开始印制大面额钞票,希望以加大货币发行量的方式渡过眼前难关。这样,1992年开始发行1万和5万第纳尔两种大面值的钞票,但谁知接下来便难以收场。1993年开始,政府不得不再次整治通货膨胀,开始发行“新第纳尔”以使第纳尔坚挺。开始时发行有10万、50万、100万、500万、1000万、5000万第纳尔面额的货币,以后又逐渐发展到1亿、5亿、10亿、100亿第纳尔等各种超大面额。
       由于极为恶劣的通货膨胀势头根本无法阻止,因此1992年期间前南境内的通货膨胀水平已经达到每周约15 20%,到1993年,又上涨到每周约30 50%,个别时候一周之内货币甚至可贬值5倍之多。营业时间内,商店售货员每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更换货价标签,最多时一天多达三四次。开始时还另写一张新货签取而代之,由于更换实在过于频繁,售货员干脆就直接在原价格基础上填“0”而已。购买一件东西,不带着一包的钞票恐怕只能空手而归。不得已,1993年下半年又出版发行了面值为5000亿的第纳尔钞票,即1个5后面跟有11个0的超大面额第纳尔开始出现。
       到了1993年11月,第纳尔每周的贬值速度已经远远超出5 8倍,在1993年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第纳尔贬值的速率已达到了恐怕是人类自有货币以来最疯狂的程度,一周之内第纳尔即可贬值百倍。形象地说,如果想购买一个最为常用的普通面包,即使是最大面值的5000亿第纳尔钞票,你也需支付两张。人们开始畏惧自己手中的第纳尔,所有人都希望在第一时间内将其兑换成商品。唯一高兴的就是各国驻当地的记者或外交官,由于他们手中持有硬通货,因此尽管每月电话费用惊人,但由于通胀速度太快,到月底结账时仅需兑换1 2个美元的第纳尔,即足以支付全部费用。
       直至1994年1月24日,在当时的南斯拉夫人民银行行长阿莫洛维奇、这位米洛舍维奇从世界银行搬来的救兵的主持下,塞尔维亚开始再次启动全新的货币政策,在大量收购国内居民手中现有德国马克的基础上,南人民银行开始发行“超级第纳尔”,以1个第纳尔1个马克的汇率,稳定了市场,结束了恶性、超级通货膨胀的历史。
       1张“5000亿”要15个欧元  
       5000亿面额第纳尔的钞票由影印而成,票面主体为棕红色,正面印有20世纪四、五十年代塞尔维亚著名儿童诗歌创作者约万·约万诺维奇·兹马仪的头像,背面为塞尔维亚人民图书馆大楼。整个纸币遍布菱形方格水印,方格连接处修饰有细小圆滑部分。较以前的第纳尔相比,票面面积并不大,整体设计与印刷也并非十分引人注目,但由于它投放市场使用一共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因此总体上钞票品相较好,有许多甚至还未来得及进入流通,票面基本是全新的。再加上其少见的巨额面值和具有的特定历史环境,因此较具收藏价值。
       22岁的大学生佩塔尔·科斯迪奇,是一个积攒各种体育徽章的爱好者。他说,他大量收购5000亿面额第纳尔的本意,在于希望以此来同欧洲其他各国的旧物收藏者交换体育徽章。而人们对这一解释并不十分信服。市场上开始出现传闻:同样的一张钱币,在欧洲各国可以以高出20 30倍的价格售出。一时间“洛阳纸贵”,在科斯迪奇的带动下,他所在的尼什市内各主要街口又接连贴出一些收购广告,声明愿意以1个或1个多欧元的价格收购面额5000亿第纳尔的纸币。
       其实与贝尔格莱德相比,尼什市内的这一收购价格并非很高。贝尔格莱德市发展的最前身,就是多瑙河与萨瓦河交界处的土耳其城堡,目前已经成为游客们喜爱的公园绿地。这里常年都有人向各地游客兜售各种纪念物和前南时期的各种钱币。早在3、4年前,在这里每张5000亿第纳尔的售价即为5 10个欧元,尼什市大量收购的消息传出后,记者即前往公园进行打探,谁知每张5000亿第纳尔的售价已经飙升为15欧元。常年在这里蹲摊的一位中年妇女说,前几个月曾有一位德国人在这里放话,只要品相较好,每张5000亿的第纳尔,他愿以10欧元的价格全部收购,这大致就是5000亿第纳尔再次成为抢手货的原因。
       对于这一现象,当地收藏协会的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随着来塞尔维亚游客的增多,5000亿第纳尔的名声也开始传播,具有如此众多个“0”的钞票在世界确属少见。出于好奇,游客们有时多买几张,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因此并非限于钱币收藏者,即使是普通居民也希望拥有一张以作观赏,从而导致“5000亿”更加抢手。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43楼 发表于2006-08-19 19:24:00

    邹铁成:二十载古钱情
    今年刚过不惑之年的邹铁成,收藏古钱币已经有20年了。在20年的岁月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藏到了几千枚古钱币,其中不乏珍品、精品。在省会古钱币收藏界,邹铁成虽然还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大家,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省会古钱币收藏的佼佼者,邹铁成收藏了几千枚不同种类、不同版别的古钱币。在他的藏品陈列室,记者发现不仅有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币,还有各朝各代的方孔圆钱。可以说,他的收藏就是中国钱币史的一个缩影。对于古钱币,邹铁成有着深厚的感情,“古钱币是我国曾经流通过的货币,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各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每一枚古钱币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对之凝视,你好像在与古人对话。”
       ☆母亲影响开始收藏  
       谈到自己喜欢上收藏古钱币的原因,邹铁成说是受母亲的影响。经过了解,记者得知邹铁成的母亲就是省会古钱币收藏界赫赫有名的李淑珍老太太(今年82岁高龄的她由于精力有限,已经不再收藏了)。
       “在我10多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收藏古钱币了。那时候家里到处都是母亲收藏的古钱币,在那样的环境下待久了,耳濡目染,想不对古钱币发生兴趣都难。”邹铁成说,小时候他常常跟母亲一起到古玩市场上淘宝,也和母亲交流、探讨古钱币收藏方面的知识,但那时候自己还没有独立收藏的意识,直到1985年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收藏历程。“母亲是我收藏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没有她我不可能在收藏上取得今天的成绩。”邹铁成对母亲的爱和感激,溢于言表。
      ☆边收藏边研究  
       下定决心独立从事收藏后,邹铁成在古钱币收藏上更用心了。每个周末到各地古玩市场淘宝成了他的必修课,而到周遍郊县的废品收购站去挑选铜钱是他的又一个收藏途径。“我开始收藏那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候人们的收藏意识还比较差,不知道古钱币的价值。在元氏、鹿泉等郊县的废品收购站,经常能发现有大堆的铜钱被当作废品卖掉。然后我就会从中挑选出比较有收藏价值的铜钱低价买走。”
       在收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拿不准的钱币,邹铁成除了向母亲和其他资深藏家请教外,还会自己买来资料研究。“古钱币和其他藏品不一样,同一种钱币版别不同,其价值就会相差许多。
       因此,一定要弄清楚后再收藏,否则有可能错失有价值的藏品,也可能会高价买到没什么价值的东西。”
       ☆收藏古币有“钱”途  
       如今,随着古玩市场的繁荣和人们收藏意识的提升,古钱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邹铁成告诉记者,这几年,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古钱币市场的升温。例如他收藏的宋“大观通宝”折十,原来就10元一枚,但现在已经近百元;而清代母钱的市场价格更是从几百元升到了几千元。“现在古钱币市场行情这么火,收藏人数也越来越多,收藏古钱币不仅有前途,更有‘钱’途。”
       但市场火爆的同时,也蕴涵着许多风险,赝品充斥市场就是入市的风险之一。邹铁成提醒广大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刚开始收藏时一定要多与人交流,购买较贵的藏品时应找专家把关。“目前市场上,珍稀古钱币价值较高,伪品也多;普通古钱还有一些真品。初入门者应该从普通钱币着手收藏,慢慢深入,不应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反而会让自己赔钱。”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44楼 发表于2006-08-19 19:24:00

    中国最后一枚帝制方孔圆钱

        国风民国四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不顾民众反对,背叛国民革命,于12月31日,在一些封建余孽的拥簇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复辟封建帝制,开创“中华帝国”,年号为洪宪;民国五年(1916年)三月二十二日,在全国民众强烈的声讨下,被迫撤消帝制,恢复共和,袁世凯在位先后共八十三天,中国近代史上这场荒唐的称帝闹剧,终以失败告终。    为庆贺袁世凯登基称帝,当时北洋造币厂铸造了一枚铜质的洪宪元宝方孔圆钱以示祝贺。正面钱文为“洪宪元宝”,钱背面穿孔上方有“北洋造”三字,穿下有“二十文”三字,钱径为37毫米,穿径为7毫米,厚2.5毫米,缘宽5毫米,此钱虽是个短命钱,但铸工精良,形态优美,钱文书写洒脱俊秀,因铸时短,铸量又少,存世品不多见,它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最后一枚帝制下铸行的方孔圆钱,是袁世凯逆历史潮流妄想复辟封建帝制的实物见证,因此此枚钱币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45楼 发表于2006-08-19 19:24:00

    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图]













    图片说明:古代的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都讨论过吧.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某某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但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今人所写较多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武侠小说作品如《射雕》等书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货币统统说成“银两”。但毕竟现代人比起明清时代的人时距更远,对前朝货币制度及银两的实际购买力的认识更加不足,才会经常出现天价馒头、天价酒菜,而认真的读者或观众出于对古代经济情况的好奇应该对“银两”的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46楼 发表于2006-08-19 19:25:00

    请留意80版一元纸币
       第四套人民币中的80版一元纸币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了。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在第四套人民币所有的券种里,80版一元纸币是在市场流通中损耗量最大的品种,何以有此一说呢?
       1、一元纸币作为小额券种,市场需求量相当大。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人民银行就年年发行一元面额的硬币,来补充80版一元纸币的不足,以满足市场流通的需求。
       2、在年年发行一元硬币投入使用的同时,人民银行还相继推出了第四套人民币90版一元和96版一元纸币两个品种,由此可推断政府在发行这两种版别纸币的同时,已经停止了80版一元纸币的印刷和发行。
       人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目前的市场流通中,全品相的80版一元纸币已基本绝迹(包括旧币也很少见),流通领域里常见的大多数是90版和96版一元纸币及发行不久的第五套人民币一元券。笔者认为:读者朋友可趁目前第四套人民币尚未停止流通使用之际,先行一步收藏一些80版一元纸币(由于第四套人民币尚未停止流通,政府严禁钱币交易市场炒卖正在流通的人民币,读者们可委托朋友去银行调换或通过其他合法渠道进行收集,因为政府并不禁止人们正常的收藏活动)。
       从现在开始,读者朋友就可做个有心人,多多留意全品相的80版一元纸币。一旦第四套人民币停止流通后,80版一元纸币因市场损耗过大、存世量不多而会迅速增值。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47楼 发表于2006-08-19 19:25:00

    写在钱币上的历史
    货币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记录者”之一。
       历史上流通的各种形态货币,折射了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交换形式的发展和演变。
       对今天的人来说,从货币上学习历史,是一个有趣也有意义的过程。  


       前不久,海口市收藏协会举办的海南历史货币展,激起海口市民的极大兴趣。从汉代的铜板、明代的银锭、清代的银元,到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纸币,这些已发黑、发黄的钱币,承载了不同朝代的历史,折射出了历代社会统治权力的更迭,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深刻背景,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交换形式的发展和演变。


    国民党政府海南特别行政区长官公署1950年疯狂发行最后一套纸币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48楼 发表于2006-08-19 19:25:00

    凤毛麟角的出土银锭  
       银锭,像石块一样大小的银块,一般市民只能在电影或电视当中看得到,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博物馆能一睹真容,市民家中很少收藏有这样的宝贝。
       在海口供电公司工作的王福和,却有幸收藏这样一件珍品。20年前,他从一渔民手中买了一块明代银锭,那是渔民捕鱼时从海底打捞上来的。


       海口市收藏协会顾问许荣颂介绍,迄今为止,海南发现的最早的银锭是明代银锭。上世纪70年代初,定安县农民在挖水沟时发现了一批埋藏在地底下的银锭。定安县也是目前为止海南银锭出土最多的地方。许荣颂说,海南其他各市县也出土过银锭,但不如定安县多。
       为何定安县出土的银锭如此之多?许荣颂说,在出土的100多块银锭上,他们发现,每一块银锭上都印有当时各个钱庄的银号名。据他们分析,这批银锭属于私人财产,在当时货币市场禁止流通银锭后,有人专门将银锭收购后,当成宝贝埋到地里。


    三两重的银锭(明代)
       定安县出土的明代银锭,目前保存在定安县博物馆。由于银锭停止使用后多数被熔化,因此,幸存下来的早期银锭就成了凤毛麟角,珍贵异常。在海南钱币收藏界,银锭的收藏数量不超过10枚,可见它的珍贵。
       海南发现的明锭,锭的铭文多有“定”(“定”即代表定安)字、地名和“定某”银号名,是珍贵的早期银锭。
       海南明代银锭,形状为半圆形,大的有三两重,但一两的最为多见。虽然形制单一,但银锭上的铭文却是丰富多采。海南清代银锭,形状为方形,大的有十两重。
       据海南钱币学会专家介绍,晚清时期门户开放,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在商业贸易上,使用银两很不便,因为使用银两要验成色又要秤重量,加上当时各地的银锭成色标准不一,银秤的标准又不同,折算使用也困难,所以银锭被银元逐渐取代。


       解放前夕“海南银行”自造的光洋。小头像为孙中山(上、中)。头像最大的为“袁大头”(下),含银量最高。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49楼 发表于2006-08-19 19:25:00

    海南自造的银元  
       银锭稀有,银元在海南民间收藏却很普遍。据统计,目前国内银元的存量大约1千万枚,海南银元的数量具体无法统计,但可以肯定存量很多。
       银元,俗称“光银”、“光洋”。18世纪外国商人带来中国进行贸易所支付的机制白银铸币,俗称“番银”、“洋银”。清嘉庆年间,洋银元在琼州流通已占琼州货币市场的50%,而海南自己铸造的银元则是在1949年。
       1949年11月广州解放,国民党政府在解放军即将解放广东前夕,将“广东省第一造币厂”迁往海南岛海口市,并将厂址设在当时的海甸造船厂内。为了给刚刚成立的“海南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筹集“发行兑换准备金”,利用回收的银元等改铸含银量较低,只有八成的仿“袁头九年”银元,随之又改铸含银量更低的仅有七成五的“孙中山头像”银元,但因成色太差,最后又铸含银量为八成的“二十三年帆船”银元。
       这三种银元因紧急超负荷制造,又因压制时压力不够,造成币面不平,不正,质量较差。被称为“杂光”。
       海南老一辈们当时管“袁头”银元叫“大头光”,现在不少人家还习惯留着几块“袁大头”压箱底。
       而民间百姓喜欢收藏银元,一是有着披金戴银的传统观念,还有一个原因,是银元还有许多用途。据老人们说,拿银元来止血,有效得很。为防止小孩子伤风,用银元盖肚脐也是常有的事。如果不小心感冒,拿银元熬水喝,也特别有效果。


    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粤南实业银行”发行的纸币。
       最早的地方钱币  
       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纸币是怎样的?据了解,至今为止收藏比较完整的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钱币的是王福和。
       耗费了六七年时间,王福和从琼海、原琼山、广东湛江收集了4张由“粤南实业银行”发行于1925年的钱币。有关金融专业史书记载,此为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钱币。
       据王福和介绍,在辛亥革命前,尽管海南已有诸如钱庄、海关、侨批等金融机构,但都尚未具备有真正的银行账号职能。


    1942年发行的壹元面值“琼崖东北区政府”代用券,背面为海南黎族耕耘图。
       而始设于1914年的“中国银行琼州分号”应是在海南开设的最早的银行,同时发行有“中国银行兑换券”,其中已有部分加盖有“琼”字的纸币了。但这只是中国银行在海南用的纸币,而不能被认为是海南银行纸币。
       成立于1925年的“粤南实业银行”应是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1925年粤军阀邓本殷率部进驻琼崖,在海口设立“粤南实业银行”,发行大洋券、毫洋券。“粤南实业银行”所发行的纸币有1元、5元和10元共三种面额。“粤南实业银行”发行的纸币、票面上方均为横书“粤南实业银行”,右侧竖书“公私款项一律通用”,左侧竖书“凭票即付不挂失票”,最下方是“香港商务印书馆承印”。背面英文除“大洋”、“BIG MONEY”和“毫洋”、“SMALL MONEY”外还有“KIVNGCHOW”(琼州)等英文字样。


       1926年2月,国民革命军平定邓本殷后,“粤南实业银行”停办,大洋券、毫洋券作废,这套钱币随即停止使用,并被强制回收,只有少量遗落民间。因此,“粤南实业银行”存在时间很短,发行的纸币存量也很少。
       因“粤南实业银行”的钱币稀少,曾有人认为这批钞票并未真正发行。王福和研究后认为,这批钱币不仅在海南多个市县发现,而且在邓本殷管辖的湛江等地也发现,很多海南老人也证实了此币他们曾经使用过。为鉴定钱币的真实性,王福和还请教了对地方币颇有研究的中国钱币学会会员刘林章先生,他认为据史载和钱币实物都可证实此票确实曾在市场上流通过。目前,这套10元钱币在全国只发现两张,5元只有一张,而1元也很稀少。
       “粤南实业银行”作为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纸币,无论对海南地方货币史,还是对我国货币史的研究,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1942年发行的琼崖革命根据地货币,背面有椰风海韵和冯白驹头像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1222324252627282930下一页... 63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