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78910111213141516下一页... 26 转到
    查看 39604 | 回复 251

    浅谈先秦半两的价格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zy810405
    荣誉会员
    好评
    2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6-05
    最后登录
    2024-06-20
    100楼 发表于2004-03-28 19:27:00

    首先,陕西凤翔高庄是一处春秋至战国时期的秦墓地的说法是有依据的,根据出土器物及仅有的文字记载已得到年代的确认,详细情况见凤翔高庄秦墓地出土简报。
    另外不仅仅是陕西凤翔高庄秦墓,包括四川的几处战国晚期墓葬均有半两钱出土,而在战国中期墓葬(约公元前410年至公元前350年)中至今尚没有发现秦国的半两钱,也没有此类发掘的报告,这一点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
    至于“行钱”的问题是根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并结合出土的“半两”钱实物而做出的一种推测,只不过这一推测是有依据的(前文已述)。
    关于“初为赋”的问题,由于尚缺乏太多的文字和实物佐证还不能下定论,但根据商鞅于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入秦,三年变法,五年为左庶长,十年为大良造,二十二年封为商君,二十四年孝公死后被车裂的历史线索推断,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至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初行钱”(半两)相距不过十多年,“一珠重一两 十二”与“一珠重一两 十四”圜钱重量多在8.8克-15.7克之间,比魏国“共”字圜钱之重14.8-18.5克要轻,而与魏之桼垣一釿10.5克-13.1克、垣8.15-10.6克,赵国之“蔺”10.4-11.2克、“离石”10.6克等钱之重接近,估计时代应相关不远。而魏铸圜钱估计在迁大梁公元前361年前后。商鞅从魏至秦是在公元前361年,他至秦后推行魏国先进的货币制度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我们暂且倾向于将秦铸行的圆形圆孔钱的年代推定在秦孝公十二年,而将“半两”钱的铸行年代推定在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之时。
    “一两”圜钱至今未发现“十一”,很可能与始行年代有关,“十二”、“十四”也极有可能是指秦孝公十二年、十四年,为纪年之数,而非范次。
    以上只是对“初行钱”问题根据古文献记载并结合实物所做的推测,然关于“半两”钱的始铸年代问题:在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左右已很接近现在的出土实物情况,所以本人也一直持此观点。而兄所言公元前336年就已有半两并流通了很常时间,试问又是依据什么呢?
    关于“半两”钱的始铸问题已经争论了很常时间,其实现在所得出了结论也只是推测而已,只不过是有依据的,然其确切的始铸年代恐怕已无从查找,它将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桩“悬案”,等待着后人的揭示 !(感谢珠重一两兄对此贴的关注)

    离线 珠重一两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12-16
    最后登录
    2021-04-10
    101楼 发表于2004-03-29 08:07:00

    首先兄没有针对我提出的疑问作出回答,并且我在您所提出的“事实”也有疑问。
    第一:(陕西凤翔高庄是一处春秋至战国时期的秦墓地的说法是有依据的,根据出土器物及仅有的文字记载已得到年代的确认,详细情况见凤翔高庄秦墓地出土简报。)据我所知高庄墓是战国晚期墓葬,并且我不曾知道其中有能具体断代的文字出土记录,可能是我的资料有限,若兄有高庄出土简报,麻烦您能寄给我一份复印件(我会付费)。
    第二:(包括四川的几处战国晚期墓葬均有半两钱出土,而在战国中期墓葬(约公元前410年至公元前350年)中至今尚没有发现秦国的半两钱,也没有此类发掘的报告,这一点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请兄说明“在战国中期墓葬(约公元前410年至公元前350年)”,其中您所指的战国中期墓葬到底是指那几座??我好查实。
    第三:关于《史记》中所记载的一些史实不同人有不同理解,甚至有不正确的地方。毕竟作者本人与所记载的时代也相距几百年,这本无可厚非。所以其中的说法不能作为证明观点的直接证据。
    第四:(关于“初为赋”的问题,由于尚缺乏........十二年、十四年,为纪年之数,而非范次。)至于您所说的四,五段,更是与解决此问题没有帮助。因为圆钱珠重一两其本身也存在很大争议,所以就更不能作为论据了。
    另外我认为您对珠重一两钱的推测和分析十分精彩,但我要重申它对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帮助,因为您不能将对一个问题的推测作为证明另一个问题的证据。至于您问的(而兄所言公元前336年就已有半两并流通了很常时间,试问又是依据什么呢?),我已经作出正面回答,在105楼,当然也是对现有事实的一种推测。A:对史料记载的一种推测。B从半两减重的特殊状况作出的推测。(我认为您的观点很难解释这一现象)
    最后,我十分同意您对该问题为何长期被争论的看法。我们的结论都是推测而已,这的确已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桩“悬案”,但我相信随着考古发现不断取得重大进展,这一问题终将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

    离线 zy810405
    荣誉会员
    好评
    2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6-05
    最后登录
    2024-06-20
    102楼 发表于2004-03-30 03:57:00

    我十分敬佩兄对此问题看法的执着,我们的争论可谓唇枪舌剑,各自都不原放弃自己的观点,说句实在话我也希望自己手中的半两年代越久远,越古老越好,但我实在拿不出另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先秦半两早在公元前336年以前就流通了很常时间),既然没有结果,那么我们就各自尊重对方的意见,等待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吧 !

    离线 珠重一两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12-16
    最后登录
    2021-04-10
    103楼 发表于2004-03-30 06:50:00

    好呀。希望此“悬案”将不久于天下。
    另外还要感谢兄在此问题上不吝赐教。

    离线 roger
    管理员
    好评
    2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5
    注册时间
    2002-05-13
    最后登录
    2024-06-21
    104楼 发表于2004-03-30 09:11:00

    先秦半两铸期和流通尚有许多迷无法解答,即使有些出土资料佐证,但总是会有一些难以破获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去挖掘,这也是吸引人之处.

    我们不求争议的优胜,但求理性的参与.

    请不要给我短信,日常事务请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工作人员签名栏。

    离线 漫步者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3-16
    最后登录
    2021-04-10
    105楼 发表于2004-03-31 04:23:00

    陆续收获几枚半两,请楼主和泉友点评估价.

    径 3.76CM ; 重 15.7G  (图片稍偏色)
    200433020175840268.jpg
    200433020181727408.jpg

    离线 漫步者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3-16
    最后登录
    2021-04-10
    106楼 发表于2004-03-31 04:27:00

    2、径 3.31CM : 重 18.4G
    200433020242749783.jpg
    200433020244788455.jpg

    离线 漫步者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3-16
    最后登录
    2021-04-10
    107楼 发表于2004-03-31 04:29:00

    3、径 3.68CM ; 重 16G . 花穿
    200433020274893707.jpg
    20043302028242019.jpg

    离线 漫步者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3-16
    最后登录
    2021-04-10
    108楼 发表于2004-03-31 04:31:00

    4、径 3.5CM ; 重 14.2G
    200433020302780379.jpg
    200433020304011602.jpg

    离线 漫步者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3-16
    最后登录
    2021-04-10
    109楼 发表于2004-03-31 04:33:00

    5、径 3.5CM ; 重 13.8G
    200433020324538310.jpg
    200433020325758478.jpg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78910111213141516下一页... 26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