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45678910111213下一页... 14 转到
    查看 29549 | 回复 136

    5年的等待!!收获燕布大珍 阳坪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千秋
    正式会员
    好评
    136
    差评
    1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4-05-11
    最后登录
    2025-09-30
    70楼 发表于2008-01-23 23:41:00

    20081231541982156.jpg

    离线 寒鸿轩
    荣誉会员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0
    注册时间
    2003-11-09
    最后登录
    2025-09-30
    71楼 发表于2008-01-23 23:51:00

    多谢楼主出示此文字详解图,收藏了


    离线 虞伯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2-06
    最后登录
    2021-04-10
    72楼 发表于2008-01-24 03:03:00

    目前对此布的争论归纳一下,有如下观点.1\吴振强首先考释为  阳平 .2\黄锡全在专著中称  坪阳 .3\何琳仪考证为      注坪,读"重平".4\"張燈結彩"认为是  襄平.5\hearts认为"平"似乎应读"炉".我们来分析一下,1\2\3\4,都把左字定为"平"或"坪"字,看来问题是不大的.第一字读阳,是有疑问的,燕系古玺中阳字或做"易"或做"陽",读"注",认为通"重",虽然能够在文字学上找到依据,但,所谓的地方在河北吴桥,吴桥似未属燕.所以,这种解释仍有牵强的地方.读"襄",并认为是"襄平"的别体,这是新的说法,第一字读襄,似无问题.但是为什么襄平会一城铸二币?并未有与之吻合的合理的解释.我认为他们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位,主观上把第二字都认为是"平",所以才有各种平之讨论.只有网友HEARTS提出了反驳,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这两个字经过思考,我认为应该读 " 襄虑 ".襄虑即罝虑.辽西郡,领属县一十四个。计有:且虑、海阳、新安平、柳城、令支、肥如、宾从、交黎、阳乐、狐苏、徒河、文成、临渝、累诸县。郡分东、西两都尉,西部都尉治所在柳城,东部都尉治所在交黎。秦时渔阳郡治渔阳,在今河北密云县西南;右北平郡治无终,在今河北蓟县;辽西郡治阳乐,在今辽宁义县西南;辽东郡治襄平,在今辽宁辽阳市。由燕国都城所在的蓟东北行,或经渔阳郡治所的阳乐,或经右北平郡治所的无终,都可由今大凌河河谷而至于西郡治所阳乐,再东渡辽水而至于辽东郡治所襄平.

    离线 寒鸿轩
    荣誉会员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0
    注册时间
    2003-11-09
    最后登录
    2025-09-30
    73楼 发表于2008-01-24 04:23:00

    不管是襄评、襄虑还是襄炉,右字读“襄”必须要有个说法,不管是《先秦文字汇考》还是唐晋源老师给我们展示的襄阴二圆钱的文字,都只是为了设立猜想的佐证,因为这些文字的写法出处不是燕系文字“襄”(是韩系和赵系的“襄”),如果我们最终对右侧这个字的释文怀疑落实在“襄”的话,那么我们需要考虑一下为什么“襄”的这个写法会出现在一枚燕布上?战争的占领?邻国的仿铸?(可能性不大)。。。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离线 虞伯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2-06
    最后登录
    2021-04-10
    74楼 发表于2008-01-24 06:53:00

    对.现在的问题就是燕系文字中,第一字的解读,目前没有找到燕国文字中与之匹配的字,但是,先秦文字,秦国用镏文,六国用古字,(王国维语).这是一个常识,也就是说,燕\齐\楚\文字与三晋两周文字同出一源,在燕系文字中找不到类似者时,用三晋两周文字作为辅证,目前来说是最合理的,当然,如果在未来找到能证明第一字之燕国标本,如兵器礼器铭文,是最好不过的.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0-19
    最后登录
    2021-04-10
    75楼 发表于2008-01-24 07:29:00

    我现在看不明白,大家是在研究一个钱的面文,还是在研究一枚钱的价值!先秦钱中出现这种另人解释不清的面文的布真不少,若是有一个就要研究一个的话,那要研究到何时?!另,我说两点:一.不能看出土的地点:出土地点就应当是此布的铸地吗?谁规定的?谁都知道五笔正隆在安南境内出土数量不少,那就要归到邻国古钱?虎尾天赞东北偶有出土,那东西就一定是辽的吗?东北出土的散钱中也挑出了安南的天感元宝背王,这又能证明什么呢?二.就此布本身而言:上面有人说此布是铅的,请问有什么证据?你化验过?还是。。。。看图正面的字口没有锈的地方是清的还是挑的?埋藏了2000年的铅让你这么挑不说碎了也该脱落点了吧?为什么看图一点变化也没有?所以我说是铜的。那位什么青泉的泉友,别发拓片,要发就把你的实物发上来,大家都做个比较,看看你的铅的和这个铅的是否一致?今天先说到这,别的不说了,改天说。

    离线 虞伯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2-06
    最后登录
    2021-04-10
    76楼 发表于2008-01-24 09:33:00

    回楼上,我们是在讨论一个标本的面文,至于这个标本的经济价值如何,我不太关心,因为我不参与古玩的交流,仅就战国文字的构成上,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中国古代文字,的确是有很多现在还无法正确的解读,我想这正是我们古文字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发现一个,研究一个,虽然学无止境,但在学术研究中体会到别人无法体会的乐趣.至于一个一个研究的话,需要研究到何时,这个无法回答你,因为学海无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何琳仪先生\裘锡圭先生,等等,无不是治学严谨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我想,既然今天遇到了这个问题,就要思考并提出看法,未来也许会出土新的器物,新的铭文,也自然有后来人去研究.每一个文字都是老祖宗创造出来的,代表了一定的含义的,既然我们今天不能完全释读,这就是灿烂的中华文明还有许多我们值得研究和学习的地方.所以,我的原则就是,不放过每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离线 青未了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2-03
    最后登录
    2023-05-09
    77楼 发表于2008-01-25 01:26:00

    以下是引用虞伯在2008-1-24 1:33:00的发言:回楼上,我们是在讨论一个标本的面文,至于这个标本的经济价值如何,我不太关心,因为我不参与古玩的交流,仅就战国文字的构成上,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中国古代文字,的确是有很多现在还无法正确的解读,我想这正是我们古文字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发现一个,研究一个,虽然学无止境,但在学术研究中体会到别人无法体会的乐趣.至于一个一个研究的话,需要研究到何时,这个无法回答你,因为学海无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何琳仪先生\裘锡圭先生,等等,无不是治学严谨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我想,既然今天遇到了这个问题,就要思考并提出看法,未来也许会出土新的器物,新的铭文,也自然有后来人去研究.每一个文字都是老祖宗创造出来的,代表了一定的含义的,既然我们今天不能完全释读,这就是灿烂的中华文明还有许多我们值得研究和学习的地方.所以,我的原则就是,不放过每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说得非常好,希望继续研究,关注、支持。

    离线 千秋
    正式会员
    好评
    136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4-05-11
    最后登录
    2025-09-30
    78楼 发表于2008-01-25 04:05:00

    以下是引用你没怎么我在2008-1-23 23:29:00的发言:我现在看不明白,大家是在研究一个钱的面文,还是在研究一枚钱的价值!先秦钱中出现这种另人解释不清的面文的布真不少,若是有一个就要研究一个的话,那要研究到何时?!另,我说两点:一.不能看出土的地点:出土地点就应当是此布的铸地吗?谁规定的?谁都知道五笔正隆在安南境内出土数量不少,那就要归到邻国古钱?虎尾天赞东北偶有出土,那东西就一定是辽的吗?东北出土的散钱中也挑出了安南的天感元宝背王,这又能证明什么呢?二.就此布本身而言:上面有人说此布是铅的,请问有什么证据?你化验过?还是。。。。看图正面的字口没有锈的地方是清的还是挑的?埋藏了2000年的铅让你这么挑不说碎了也该脱落点了吧?为什么看图一点变化也没有?所以我说是铜的。那位什么青泉的泉友,别发拓片,要发就把你的实物发上来,大家都做个比较,看看你的铅的和这个铅的是否一致?今天先说到这,别的不说了,改天说。回 你没怎么我  泉友  :     1。我们并没有说这品布的铸地就是出土地   您可能是要说这个布不是燕布吧   但有确凿的证据这品布就是燕布而且是燕晚期所铸  这个没有问题。     2。此布确实含铅量很大   这是辽东燕布的一大特点 。再一个  以后请您要注意礼貌  不要针对人说话    青泉老师是燕货大家   是我的良师益友   请不要那么生硬的去说别人   这是做人起码的礼貌

    离线 寒鸿轩
    荣誉会员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0
    注册时间
    2003-11-09
    最后登录
    2025-09-30
    79楼 发表于2008-01-25 06:18:00

    77楼的泉友:您认为我们面对这些2000多年前的铜片子的时候应该研究什么呢?不搞明白它们是什么?哪来的?给谁用?难道我们就该光想着那它们去卖钱?多卖点钱吗?算了,不多争论这个了,真不知道77楼怎么想的大家回归正题吧虞伯兄:还是有点让人纳闷的,燕有布“襄坪”,其中有“襄”字,如果这种布释文没错的话,那么燕系文字中“襄”的写法我们就找到了,这枚“阳平”(没有找到释文结果之前请允许我暂时叫它阳平)中右侧的那个字如果也想释为“襄”的话,我认为需要说个道理出来,为什么会这样?猜想:1、铸造有早晚;2、不是一个发行者铸的;3。。。。。。仅仅是猜想,我还没想通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45678910111213下一页... 14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