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认为1.判断一件器物的国别归属,不仅仅是看出土地和形制特征,要从多角度确认,尤其是目前没有定论的标本,不能仅仅因为布背没有边郭就认定是燕布,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是需要十足的证据的,没有证据之前,仅仅是"可能是""或者是""也许是"燕布.因为文字的特殊性,我曾经怀疑是赵占燕国某邑,或者箕氏朝鲜占燕国某邑的铸造物,但是经过这几天的思考和查阅资料,尤其是<战国策>和<史记>,没有相关记载,所以,我现在也只能说,燕布的可能性大.而赵占燕邑,或箕氏朝鲜占燕邑,或孤竹国的怀疑还没有论据支持.2.襄坪,是否正确,前提是不是燕布,如果是赵占燕邑,则使用赵文字,也是可能的,如果是燕国本国铸造,则目前还没找到燕国同期青铜器铭文的记载.所以,首先确认国别,然后辨认文字,应该是一条路子.3.是否是燕国文字,上面说了,目前大小姐我还没找到燕国同期青铜器铭文的记载.给我一段时间,我查下战国时期燕国青铜器的铭文.4.不做回复.5.黄锡全(注意不要把人家名字打错了)是什么人,大家每个人都有个印象,但他到底古文字功底怎么样,你们就不清楚了,其实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看黄著作中一些简单的古文字都没有翻译对,一些基本知识都没有掌握.黄是钱币学家,不是古文字学家,我想古文字的问题,还是请相关学者来解决.一个人在钱币学方面出色,不一定代表在古文字方面也是专家吧.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人也是不可能掌握钱币学所有知识的。(大小姐 居无定所) hearts多看看书,多听听古文字学家是怎么说的.是"圣"从耳从口从壬(实际是"廷"中间部分读若"廷")"耳"与"口"合写了.这基本上是公认意见了,吉大吴振武教授观点,发表于《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大小姐女士:你说话的确很狂,但是语出有据.很佩服你.我没什么向你道歉的.但是有向你学习的地方.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你可能属于知识很丰富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