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4 转到
    查看 29560 | 回复 136

    5年的等待!!收获燕布大珍 阳坪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张灯结彩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2-11
    最后登录
    2021-04-10
    40楼 发表于2007-12-18 19:42:00

    以下是引用清坪在2007-12-17 10:57:00的发言:关于这品布,大家评论很多了,我谈几点看法:1,此布无论从形制,铜质,铸造,文字,出土地看,是燕布无疑。如认识不到这一点,讨论则没有前提。或只能说对燕布缺乏了解。2,此布尽管译“阳平”不确,但也不是“襄坪”改刻或异书。大家看上边拓片,就一目了然。3,此布文字是燕国文字,“阳”字与三晋布,“襄”字区别很明显。4,此布原译“阳平”主要是当时出土的布文字笔画不全。“阳”字参考了“陶阳”布阳字,陶阳布“阳”字上部有写作倒三角中间一竖,下面一横的。“坪”字笔画不全,接近襄坪的“平字”。5,此布译名,尚在研究,黄锡泉是研究古文字的专家,见此布也未下结论。我觉得大家关注十分有利于推动燕布的研究。(沈阳 青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7 10:58:04编辑过]大小姐认为1.判断一件器物的国别归属,不仅仅是看出土地和形制特征,要从多角度确认,尤其是目前没有定论的标本,不能仅仅因为布背没有边郭就认定是燕布,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是需要十足的证据的,没有证据之前,仅仅是"可能是""或者是""也许是"燕布.因为文字的特殊性,我曾经怀疑是赵占燕国某邑,或者箕氏朝鲜占燕国某邑的铸造物,但是经过这几天的思考和查阅资料,尤其是<战国策>和<史记>,没有相关记载,所以,我现在也只能说,燕布的可能性大.而赵占燕邑,或箕氏朝鲜占燕邑,或孤竹国的怀疑还没有论据支持.2.襄坪,是否正确,前提是不是燕布,如果是赵占燕邑,则使用赵文字,也是可能的,如果是燕国本国铸造,则目前还没找到燕国同期青铜器铭文的记载.所以,首先确认国别,然后辨认文字,应该是一条路子.3.是否是燕国文字,上面说了,目前大小姐我还没找到燕国同期青铜器铭文的记载.给我一段时间,我查下战国时期燕国青铜器的铭文.4.不做回复.5.黄锡全(注意不要把人家名字打错了)是什么人,大家每个人都有个印象,但他到底古文字功底怎么样,你们就不清楚了,其实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看黄著作中一些简单的古文字都没有翻译对,一些基本知识都没有掌握.黄是钱币学家,不是古文字学家,我想古文字的问题,还是请相关学者来解决.一个人在钱币学方面出色,不一定代表在古文字方面也是专家吧.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人也是不可能掌握钱币学所有知识的。(大小姐  居无定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8 11:55:18编辑过]

    离线 虞伯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2-06
    最后登录
    2021-04-10
    41楼 发表于2007-12-18 19:49:00

    大小姐的语气太锋利了.都是有相同爱好的朋友,没必要这样的.上回铜贝的问题,你就够厉害了.

    离线 张灯结彩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2-11
    最后登录
    2021-04-10
    42楼 发表于2007-12-18 20:01:00

    以下是引用虞伯在2007-12-18 11:49:00的发言:大小姐的语气太锋利了.都是有相同爱好的朋友,没必要这样的.上回铜贝的问题,你就够厉害了.虞伯:你谁啊?敢跟我这样说话,你会后悔的,赶快向我道歉!!!!!

    离线 寒鸿轩
    荣誉会员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0
    注册时间
    2003-11-09
    最后登录
    2025-09-30
    43楼 发表于2007-12-18 20:04:00

    虞伯:你谁啊?敢跟我这样说话,你会后悔的,赶快向我道歉!!!!!

    丫头:不许这么说话,懂礼貌明白不?大家都是好心,探讨就是探讨,别搞得那么火药味。


    离线 张灯结彩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2-11
    最后登录
    2021-04-10
    44楼 发表于2007-12-18 20:11:00

    寒鸿轩!以后不理你了。哼!我的头像怎么弄不成了?告诉我怎么弄啊.[s:16][s:1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8 12:11:49编辑过]

    离线 hearts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11-16
    最后登录
    2025-10-01
    45楼 发表于2007-12-18 21:28:00

    以下是引用清坪在2007-12-17 8:56:00的发言:重发拓片,这是我收藏的铅质“阳平”布拓片。(沈阳 青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7 9:02:51编辑过]刚看了这个拓片,如单看拓片而不看实物的话,应为新品!左字与晚期燕刀背文“外盧”之“盧”字极为类似!与“平”字相去甚远!燕布“平”字有两种写法,“襄平”、“平阴”之“平”带有土旁,作“坪”。“宜平”之“平”无土旁,此外,对照《战国鉩印分域编》中的燕国玺印文字,此文字与平字的各种变体皆相去甚远!此外,单看图来说,此泉各笔画均有清锈痕迹,因此最初给我感觉是改刻。但由于实物在贵处,您们更有发言权!

    离线 张灯结彩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2-11
    最后登录
    2021-04-10
    46楼 发表于2007-12-18 22:03:00

    刚看了这个拓片,如单看拓片而不看实物的话,应为新品!左字与晚期燕刀背文“外盧”之“盧”字极为类似!与“平”字相去甚远!燕布“平”字有两种写法,“襄平”、“平阴”之“平”带有土旁,作“坪”。“宜平”之“平”无土旁,此外,对照《战国鉩印分域编》中的燕国玺印文字,此文字与平字的各种变体皆相去甚远燕刀背文“外盧”“盧”字...hearts多看看书,多听听古文字学家是怎么说的.是"圣"从耳从口从壬(实际是"廷"中间部分读若"廷")"耳"与"口"合写了.这基本上是公认意见了,吉大吴振武教授观点,发表于《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离线 建国
    荣誉会员
    好评
    3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5-11-28
    最后登录
    2025-05-22
    47楼 发表于2007-12-19 04:49:00

    以下是引用张灯结彩在2007-12-18 14:03:00的发言:刚看了这个拓片,如单看拓片而不看实物的话,应为新品!左字与晚期燕刀背文“外盧”之“盧”字极为类似!与“平”字相去甚远!燕布“平”字有两种写法,“襄平”、“平阴”之“平”带有土旁,作“坪”。“宜平”之“平”无土旁,此外,对照《战国鉩印分域编》中的燕国玺印文字,此文字与平字的各种变体皆相去甚远燕刀背文“外盧”“盧”字...hearts多看看书,多听听古文字学家是怎么说的.是"圣"从耳从口从壬(实际是"廷"中间部分读若"廷")"耳"与"口"合写了.这基本上是公认意见了,吉大吴振武教授观点,发表于《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好啊!语言犀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5 10:43:52编辑过]

    离线 庖丁
    四级发帖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3-07
    最后登录
    2025-08-22
    48楼 发表于2007-12-19 17:05:00

    和彬彬有礼的废话相比更喜欢听有理有据的狂话

    离线 虞伯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2-06
    最后登录
    2021-04-10
    49楼 发表于2007-12-19 17:35:00

    大小姐认为1.判断一件器物的国别归属,不仅仅是看出土地和形制特征,要从多角度确认,尤其是目前没有定论的标本,不能仅仅因为布背没有边郭就认定是燕布,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是需要十足的证据的,没有证据之前,仅仅是"可能是""或者是""也许是"燕布.因为文字的特殊性,我曾经怀疑是赵占燕国某邑,或者箕氏朝鲜占燕国某邑的铸造物,但是经过这几天的思考和查阅资料,尤其是<战国策>和<史记>,没有相关记载,所以,我现在也只能说,燕布的可能性大.而赵占燕邑,或箕氏朝鲜占燕邑,或孤竹国的怀疑还没有论据支持.2.襄坪,是否正确,前提是不是燕布,如果是赵占燕邑,则使用赵文字,也是可能的,如果是燕国本国铸造,则目前还没找到燕国同期青铜器铭文的记载.所以,首先确认国别,然后辨认文字,应该是一条路子.3.是否是燕国文字,上面说了,目前大小姐我还没找到燕国同期青铜器铭文的记载.给我一段时间,我查下战国时期燕国青铜器的铭文.4.不做回复.5.黄锡全(注意不要把人家名字打错了)是什么人,大家每个人都有个印象,但他到底古文字功底怎么样,你们就不清楚了,其实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看黄著作中一些简单的古文字都没有翻译对,一些基本知识都没有掌握.黄是钱币学家,不是古文字学家,我想古文字的问题,还是请相关学者来解决.一个人在钱币学方面出色,不一定代表在古文字方面也是专家吧.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人也是不可能掌握钱币学所有知识的。(大小姐 居无定所) hearts多看看书,多听听古文字学家是怎么说的.是"圣"从耳从口从壬(实际是"廷"中间部分读若"廷")"耳"与"口"合写了.这基本上是公认意见了,吉大吴振武教授观点,发表于《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大小姐女士:你说话的确很狂,但是语出有据.很佩服你.我没什么向你道歉的.但是有向你学习的地方.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你可能属于知识很丰富的人吧.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4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