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版主细致的解答了关于铜炉皮色的问题!其实这两只炉都是出tu的,且狮耳炉膛内还有泥土并伴有土腥味,蚰耳这只买到时就污垢重重,难以入眼入手观赏把玩,因此便褪去了污垢及原包浆,但未抛光(此前已发帖,当时多人询价:)。
一、对于款识而言,蚰耳炉底款“家藏珍宝”,有人说是铸款,本人等会发图,供辩之。
狮耳炉底款“金陵甘文堂製”,本人稍做清理其土垢,发现文字像是铸的,因部分笔画旁有流铜。但底款边框倒有修刻痕迹,且呈斜拔状。
二、对于价格而言,1、如果我们从生产角度来看,这两只炉做出来,要仿古做旧,暂且不说刻款,你说成本多少钱一个?要卖多少钱?还不说上家下家的倒手加价,这里有个生产成本的问题。2、如果从生意角度来看,问题就简单了,卖家收来多少钱,加上车费饭钱烟钱,估算加上几百上千元就卖了,这中间还允许还价讨价,弹性较大,具体收来多少钱,加价多少,自己心中有数,不亏就行。因此这是一个价格逻辑问题,或者说一个思维正常问题。说实话兩只铜炉均收获于地摊,价格都不贵。
三、明清铜炉(明中期-清中期),看似外观简洁,其实工艺之复杂,现代仿者已难达到,更别说突破。平时逛市场时看到那些“地摊炉”,辨其新老并不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