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转到
    查看 3312 | 回复 20

    [欣赏] 底款清理出耒了,还是漂亮的。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1508
    论坛版主
    好评
    5
    差评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4-21
    最后登录
    2025-09-08
    10楼 发表于2017-09-03 04:14:46

    附上盛世近期所发一类似品:



    离线 正字隆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6-09
    最后登录
    2025-06-18
    11楼 发表于2017-09-03 14:03:53

    感谢版主细致的解答了关于铜炉皮色的问题!其实这两只炉都是出tu的,且狮耳炉膛内还有泥土并伴有土腥味,蚰耳这只买到时就污垢重重,难以入眼入手观赏把玩,因此便褪去了污垢及原包浆,但未抛光(此前已发帖,当时多人询价:)。
    一、对于款识而言,蚰耳炉底款“家藏珍宝”,有人说是铸款,本人等会发图,供辩之。
    狮耳炉底款“金陵甘文堂製”,本人稍做清理其土垢,发现文字像是铸的,因部分笔画旁有流铜。但底款边框倒有修刻痕迹,且呈斜拔状。
    二、对于价格而言,1、如果我们从生产角度来看,这两只炉做出来,要仿古做旧,暂且不说刻款,你说成本多少钱一个?要卖多少钱?还不说上家下家的倒手加价,这里有个生产成本的问题。2、如果从生意角度来看,问题就简单了,卖家收来多少钱,加上车费饭钱烟钱,估算加上几百上千元就卖了,这中间还允许还价讨价,弹性较大,具体收来多少钱,加价多少,自己心中有数,不亏就行。因此这是一个价格逻辑问题,或者说一个思维正常问题。说实话兩只铜炉均收获于地摊,价格都不贵。
    三、明清铜炉(明中期-清中期),看似外观简洁,其实工艺之复杂,现代仿者已难达到,更别说突破。平时逛市场时看到那些“地摊炉”,辨其新老并不太难!

    — 此帖于 2017-09-03 14:05:52 被 正字隆 编辑过 —
    离线 正字隆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6-09
    最后登录
    2025-06-18
    12楼 发表于2017-09-03 14:07:59

    附图:





    离线 1508
    论坛版主
    好评
    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4-21
    最后登录
    2025-09-08
    13楼 发表于2017-09-04 00:26:56

    觅宝心人皆有,探索的过程如一段旅程,走过自有意义,结果也许不是太重要。赞楼主的探索和认真。

    附上15年中鸿信拍的甘文堂款炉(1图)和网上14年所发另一同类(只见一图,有和拍品是同一个两面的可能,但网上那个敞口的曲线和拍品似有不同,所以应是两个),年代性质怎看?



    离线 正字隆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6-09
    最后登录
    2025-06-18
    14楼 发表于2017-09-04 21:00:24

    跟图比较

    — 此帖于 2017-09-04 21:01:04 被 正字隆 编辑过 —
    离线 正字隆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6-09
    最后登录
    2025-06-18
    15楼 发表于2017-09-04 23:19:12

    找到了与版主发的鱼耳甘氏炉,应为同一个,有多图供参考。





    离线 正字隆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6-09
    最后登录
    2025-06-18
    16楼 发表于2017-09-04 23:22:49

    再一图


    离线 正字隆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6-09
    最后登录
    2025-06-18
    17楼 发表于2017-09-04 23:26:02

    说明:本人发鱼耳甘氏炉之图片,仅供学习参考,并无他意,如有冒犯,请告知并谅解!

    离线 1508
    论坛版主
    好评
    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4-21
    最后登录
    2025-09-08
    18楼 发表于2017-09-05 04:11:25

    兄15楼发的那个前几图铜质、款、浆、耳侧面造型。。。那个的款力度不如兄的,但顶楼的土痕也似不够自然、10楼那个圈足的内层褐浆生硬刺眼。通常炉有的是积灰,且灰在内腔伴有烧灼痕才比较自然。甘炉为珍稀品,若一下子出两虽不能充分证伪,但引人警惕。。。一般理解,地摊捡小漏似乎较实际,常捡大漏不是运气超好,就是否是因为期望过高。。。说错望谅,期待更多讨论。

    — 此帖于 2017-09-05 04:12:33 被 1508 编辑过 —
    离线 正字隆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6-09
    最后登录
    2025-06-18
    19楼 发表于2017-09-11 23:56:38
    1508:
    兄15楼发的那个前几图铜质、款、浆、耳侧面造型。。。那个的款力度不如兄的,但顶楼的土痕也似不够自然、10楼那个圈足的内层褐浆生硬刺眼。通常炉有的是积灰,且灰在内腔伴有烧灼痕才比较自然。甘炉为珍稀品,若一下子出两虽不能充分证伪,但引人警惕。。。一般理解,地摊捡小漏似乎较实际,常捡大漏不是运气超好,就是否是因为期望过高。。。说错望谅,期待更多讨论。

    “漏常有,眼光不常有;眼光常有,魄力不常有;

    魄力常有,运气不常有,运气常有,漏不常有”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