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45678910111213下一页... 30 转到
    查看 70524 | 回复 294

    [讨论] 古钱币范铸工艺浅析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两泉
    实名认证
    好评
    32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4-21
    最后登录
    2024-03-28
    70楼 发表于2015-01-01 16:34:50

    图一有两个大泉的铜范,但铸造工艺大相近庭,“叠范铸造”提前出古代工匠在提高铸造效率上的智慧,正式为了解决“合范铸造”的繁琐程序

    未验证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8-13
    最后登录
    2021-04-12
    71楼 发表于2015-01-01 19:42:48

    文章不错

    离线 懒的去想
    二级发帖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3-20
    最后登录
    2023-12-28
    72楼 发表于2015-01-01 21:43:44
    两泉:
    楼主如果仔细看看图一的大泉阴文铜范,再看看图八的西汉五铢阳文陶范,铸造工艺一脉而成,铜范下一工艺的产品是什么?一清二楚,自可马上领悟到铜范出铜钱的谬误

    老兄您的意思是阴文铜范就是用来印压阳文陶范的?既然您说铜范铸不了铜钱,那请问阳文陶范的下一工序是什么??陶饭干嘛用?

    — 此帖于 2015-01-01 21:45:12 被 懒的去想 编辑过 —
    离线 懒的去想
    二级发帖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3-20
    最后登录
    2023-12-28
    73楼 发表于2015-01-01 21:52:04
    两泉:
    图一有两个大泉的铜范,但铸造工艺大相近庭,“叠范铸造”提前出古代工匠在提高铸造效率上的智慧,正式为了解决“合范铸造”的繁琐程序

    图一有两个大泉铜范??老师您好,既然您说合范铸币繁琐,那请问,叠铸法产生之前古代工匠到底是采用什么工艺来提高铸币效率的?学习下!

    离线 君子兰3230
    实名认证
    好评
    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7-12
    最后登录
    2023-08-07
    74楼 发表于2015-01-02 09:30:37

    学习了!

    离线 大猫A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10-25
    最后登录
    2021-04-10
    75楼 发表于2015-01-02 12:22:16

    作者对本人的揣测和责难可以理解,本人不会怪罪。实际作者并没有理解我那两句话的意义,即你的观点继承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钱币热时某些人在同样缺乏对基础工艺和材质的了解和实践、对铸造货币即大规模生产的商品这一根本属性缺少根本认识,或者歪曲概念的情况下做出的生产工艺上的推论和有限实验。做学术本身就是有板有眼冷冰冰,要想成为公知首先就要用实物质疑原有理论特别是自己的固有观念,因为基础认知是错误的,建立在其上的推定没有一样能是正确的,这和单纯收藏是两个概念——希望被认可是正常心态,但是对称赞你如果同样也可以像对待否定一样质疑例如“好在什么地方?是因为图片漂亮还是您了解和实践了多少?....”,那才是成熟心态。
        例如你称在可陶板上刻范,那很简单,用能找到的现代磨、刻工具找片细质低温陶片实验,看看地张是否容易掏挖平整、复下刻线条的崩裂状态,再对比你所引用的模范标本形态,结合对当时工具资料及实物的研究,相信很容易就能推翻自己的认识;又如你称直流型铜范是用来直接铸钱的,那在焊接技术很落后的当时,范背加提梁要另加一套组合范,这不但在制范工序中繁琐了工艺、增加了难度,而且在铸币工序竖立范时实际上难于固定,在浇铸作业中也增加了动作行程和劳动强度,而铸造的要求是范要紧密压实以抵消金属液冷却时产生的应力所导致的货币变形——这不是费力不讨好多一道程序吗?;再如,如果同一些人坚称的三官中期制造金属“子范”的工艺既然已经如此发达和便捷,在叠铸盒型范取代直流范时,为什么不直接制作成两面阴型腔中通流道的金属“子范”?!铸造完成后分层截取金属回缩后的钱树取钱,岂不比印模、阴干、烧制陶质子范更加方便快捷?!或者干脆还是沿袭制式统一的直流型金属“子范”,加长范腔,增加单位产量,没有改变或者制造出一型钱多型模具的必要啊;而且西汉中期冶铁技术和规模已经相当发达,后续完全用高熔点的铁取代铜材制范按你的“理论”应该没有任何难度吧;又如金属“子范”和陶质“母范”上排列的数枚钱完全同模,它的上一级容易想象,而它的最初样貌是什么样子?又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呢?如同所谓“母钱”的最初级是怎么制作呢?很多老一些的泉商早转到铜杂等项目上,再看手中很多外形规矩但文字率意、泥味十足的早期玺印押章,反过头会再考量过铸币工艺没有?——这些小问题会有非常多,哪一个都是软肋,哪一个也可以是巧辩,相信作者稍加梳理和实践一下会有不同的体会。
         http://www.kyq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amp;page=3这是很早我们的一个讨论贴子,有些东西当时不算很成熟,但当时我们的大多数人现在都在不同的方向上进步,在我发相关对应的贴子前你可以先熟悉一下有些观点和依据。我的确“懒得”现在把很多反应在标本上的基础形态用语言描述出来,因为在对方没有基础感知的情况下再说实际也难理解,在知铢网上也是这情形,并非单对你这一个帖子。未来把标本整理完备给自己个交代写作时亦会完整复原这些流程,论据做不实等同于无用,也希望大家能理解。顺祝新年快乐!

    X楼主留言:
    大猫先生,您好。关于石范以及铜范可否直接浇铸铜钱的问题,前辈董亚巍先生以及周卫荣先生早已有专文论述,并且有确凿的实验结果支撑其理论,我手头有一些资料正在整理,整理好之后会陆续发帖。也希望您不要固守成见,抱残守缺。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是在发展变化的,人如果不小心到了“高手”的位置,听到不同的声音可能会越来越少,反倒真的可能会“将错就错”,也希望您能够本着平和的心态和大家讨论这一话题,抛开“高手”的桎梏。再次感谢您的参与,祝您新年快乐!
    离线 大猫A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10-25
    最后登录
    2021-04-10
    76楼 发表于2015-01-02 17:56:53

    什么叫做成见?是指并非自己通过实践经验和自身通过科学论证拿来的别人的东西。我反复强调的是你继承的理论是没有是把铸造货币当做一种规模性生产商品的行为,省时、省工、产量最大化的效率原则和因地制宜的便利性是其首要原则,并非指石、铜质范在特殊条件和历史情况下或者“精心呵护”的“复原工序”中制不出小批量的成品,特例非凡例,并非正常现象,董还有其他几位引用这些实验结论者正是没有遵循这个基本科学原则,所以才叫其后“百害而无一利”。而数年后在出土相关标本实物已经极大丰富的今天,不经细致琢磨和研判、缺乏基本经验还要抱定这些固有理论才至于裹足不前。
         再考量几个问题,其说“铜子范”的脱模剂是“米汤”,米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在铜液灌入时高温闷烧的条件下分解成什么?所生成气体对铜液的凝固是利是弊?范面层余下的碳和直接使用草木灰有什么区别?长安当时的米价(不管是稻还是麦)多少,其产力和运力情况及为什么以后逐渐被废弃?还有,齐大刀是普遍认为的所谓“石范”铸货,但是其巨大产量和众多的完全同模面、背文还有不同记范背文说明了什么?是否真有所谓“石范”和“泥范”的区别?用不同干湿度的石范、铜范及陶范在不同干湿度的泥板上模印的不同效果如何?如果你说的若干种范只是用来直接铸钱母范,要那么多的面、背记范次、序还有何用——为什么你所认为的这级范表面从标本发现上往往只有阴文记范存在?铸造货币的改模和减重存在何种关系?....这看似不相干的问题一定要个个搞清楚,才能圆满解释“你的”理论体系。
         见识和水平向来都是由上向下兼容的,但所谓的高和低在做研究上不能成为制约自己进步的心理因素。在有些朋友的帖子和评述上不置一词很可能是因为顾忌他人的名誉和生计原因,与在这里如此讨论这个帖子同样是善意的,望理解。

    X楼主留言:
    大猫先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董亚巍也好,周卫荣也罢,他们所提出观点或理论,毕竟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之上的,即使有疏漏或不足,也绝不可能是“百害而无一利”,您提出的所谓的“基本的科学原则”,我倒是真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每一个对这个问题有所思考的人都会虑及,您怎么就知道别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呢?另外,请教一下,您的有实际铸造铜钱的经验吗?如果有,希望您可以不吝分享;如果没有,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向真正的高手学习,共同进步。
    离线 金湖泉子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10-15
    最后登录
    2021-12-29
    77楼 发表于2015-01-02 18:17:08

    学习了,通俗易懂好贴!

    离线 douwaya
    实名认证
    好评
    4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5-10-10
    最后登录
    2024-06-15
    78楼 发表于2015-01-02 21:26:56

    离线 douwaya
    实名认证
    好评
    4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5-10-10
    最后登录
    2024-06-15
    79楼 发表于2015-01-02 21:47:10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45678910111213下一页... 30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