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泉通:
现代字体,这种东西就是2,30年的现代东西。多看母钱再去理解雕母。
这枚钱币是一个网站竞拍成交图库里的3000多成交的,好像没标性质,先不争真假。以你定性钱币的习惯,就是看字体笔划风格,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工艺常识,你的原则是源于既有的一些钱币理论,并不是真正的独立研究结果。而在既有的理论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未经证实的部分藏家的推理甚至臆想,并不具备可经得起验证的科学证据。以前你就判断过第二枚嘉庆是雕母。也仅是因为在表面看上去很像,一部分符合传统雕母的特征。但永远无法解释表面的高温氧化痕迹,和内应力产生的铸裂特征。如果认定这枚铸造的钱币成了雕母,是不是有些鉴定依据就出现偏颇了哪?
就古代制币工艺来说,仅从字体表面粗略的风格根本不能作为定性的关键依据,因为有几种不同的工艺都可以达到不相上下的工艺特征。这几个钱币从制作原理说都是用了哪些工艺制做的第一代雕母的哪?又用了哪些工艺把雕母印制成母钱的哪?能确切答出来吗。
华夏古泉本期拍卖的一枚圆穿“雕母”,看到你http://www.hxgqw.com/hxgq/lpai/view.jsp?ID=7441&am...P=5#274027有评论“好东西”就是说你是认可他雕母的性质的。其实这也是一枚典型的铸造钱币。因为沿袭了人云亦云的圆穿和字体整齐和知名交易机构,而忽略了基本的铸造常识和雕刻常识。
现在很多人在古钱币收藏的研究方向上就错了,还有很多行业内的误导。加上一些所谓名家的宣传炒作,名品珍品就“打造”出来了。
就事实本身来说,无论华夏也好,嘉德也好,都有判定错误的可能,并不是这些机构鉴定能力就真的有多高明。我认可的是循证鉴定。就是每一句论证要有依托的科学依据,可以经得住交叉论证,逆向推理,重复例证等客观鉴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