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图录》上收有当十宝泉、宝源和祺祥同治合背钱,著述者鲍康是清代官员,几枚祺祥都是另一官员所赠,足见当时收藏祺祥并不是什么违禁的事情。实际上辛酉政变后废除祺祥年号的公开理由是祺祥二字含义相同,属不必要的重复,所以改元同治。宝泉当十和祺祥同治合背都有真钱。我感觉网上不少人不读书,不思索,仅凭自己想当然下判断。如不少人说某某钱没有雕好或者铸造好,制作工匠是要掉脑袋的云云。货币铸造出来是供全国上下通用的,质量说得过去就可以了。其实皇家御用的器具如官窑瓷器,应当更严格把好质量关。但一窑官磁往往只出一两件成品,其余的都有缺陷,也没见甚至没听说杀了谁的脑袋。要知道这些都是国内顶尖的工匠,动不动就杀人,以后指望谁来干活?祺祥年号是皇帝的年号,不是肃顺的,所以,不宜过严苛责,废除祺祥之后的祺祥钱可能是收回销毁,但如果不涉及贪污,官员手中留有几枚也不见得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而且祺祥年号使用了三个月,这期间足以铸造出流通钱了,而且当时正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作乱,政府缺钱。可能是因为当年初铸钱,流通面不大,回收工作比较好做,回收销毁的比较彻底,现在就难得一见了。重和年号也是使用了三个月,听说契丹使用了同样年号,就改元宣和了,徽宗君臣糊涂到一块儿去了,实际上契丹使用的年号是重熙,不是重和。所以说句不中听的话:玩钱不是有藏品就算是玩家,还得多看书,多动脑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1 8:52:2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