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转到
    查看 7803 | 回复 83

    外行插足:从对于花钱官铸、民铸问题的认识谈起、、、、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半分
    正式会员
    好评
    133
    差评
    1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5-05
    最后登录
    2024-06-17
    50楼 发表于2005-06-03 05:45:00

    个人认为:花钱官“民”同铸,民间不可以随意铸。这里的民不同于私,带有地方政府之意。也有少量“军阀割据”之意。

    2023-04-04 转正
    离线 张三少
    论坛版主
    荣誉
    2017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3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5-13
    最后登录
    2024-06-17
    51楼 发表于2005-06-03 17:03:00

    基本同意官多的说法,为什么说基本呢,瓷器中好象也有官办民烧的情况............

    离线 许楚三
    正式会员
    好评
    340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2-09
    最后登录
    2024-06-11
    52楼 发表于2005-06-03 17:04:00

    以下是引用热门话题在2005-6-2 18:08:03的发言:

    本帖引发争辯的话題 就因先前您的理论 确实是凭着自己的感觉 所作出不符于史实的错误判断. 而这个错误 不是您一个人的错误 而是几十年來 花钱界的错误.
    这裡我所说的"花钱界的错误" 就是以前大家都以为: 花钱多民铸 且民间可以随意铸!
    事实是: 花钱多官铸 且民间不可以随意铸! 这是我要表達的重奌.
    至于历朝历代 花钱如何铸? 如何贩售? 如何使用? .....这是个很大的课題 往后几百年 可能还不一定能研究清楚.
    不错,正如版主所言,笔者的确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所做出的判断,但是究竟是不是不符于史实的错误判断,还有待于研究论证。虽然您说花钱多民铸 且民间可以随意铸是"花钱界的错误" ,但是笔者不认同您的观点,才发表了那一篇心得,笔者的观点也就是同意过去的观点,绝非沿袭旧思维,而是对于您所持有的观点提出若干异议吧。
    一个新论点的成立,的确要从各方面考虑和检验其是否正确,虽然笔者提出的种种理由只是一种感觉,有的还未必正确或准确,但是如果在这些问题面前都无法解释,恐怕更加难以服众了。一个观点的成立,不仅要看引导出本身的理论、实据是否可信、翔实、充分,而且对于观点所导出的问题必须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还要将观点涉及的一些概念明确,方才称为一个正确的观点。之所以笔者所提出的理由牵扯很多,大约全是直接导出您的观点,或者您的观点导出的问题啊。不知此说法当否?
    笔者在文章中的观点,虽然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但这些感觉不是凭空杜撰的,而是从自己对于历史、习俗、改朝换代的规律、花钱本身的文图及借鉴一些资料分析出来的,对于您可能认为是旧思维,但是对于笔者是完整的新东西。不知您的观点是不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或者有什么史料的佐证,能否告知一二,不胜感谢。
    对于诸位泉友回复中的不同观点,笔者已经一一拜读思考,除去个别本人没有明白其意思的回复外,可以归纳为两点:花钱是货币,还是不是货币;铜是历代管制金属,还是不是管制金属。不日,笔者还将此两个问题广泛求教,不仅征求观点,而且征求依据,引经据典的依据。不是迷信古籍,而是寻求论据(或者是驳倒自己的论据,当然如果届时对于古籍上的说法也心存疑问,也不会善罢甘休的,争论出个明白才好。)。
    谢谢。

    离线 斯是陋泉
    店主
    好评
    6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12-09
    最后登录
    2024-06-14
    53楼 发表于2005-06-03 17:30:00

    我认为:有少数带面值或者带年号的花钱,可能在小范围、短时间内参与了流通,与流通货币的兑换有一定比率。但如果说全部花钱都是官铸,我想我自己还是暂时接受不了。如果把锁形的也看成花钱,那么疑点就出来了,有些锁形花钱是阴刻,图案、文字都很粗糙,这恐怕用官铸难以令人信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3 9:34:22编辑过]

    离线 热门话题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11-10
    最后登录
    2022-09-21
    54楼 发表于2005-06-03 17:40:00

    请泉友細心看好主题: 花钱多官铸 且民间不可以随意铸! 这是我要表達的重奌.其他2000多年來 历朝历代的诸多細节.....官炉粗铸? 官允民铸? 民间盗铸?.....非一时一地的事 也非我能了解的事.

    离线 西王赏功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5-14
    最后登录
    2021-10-13
    55楼 发表于2005-06-03 17:59:00

    花钱之于汉代,以钱文为主要形式,辅以人物、佛教图案,多出于钱窖中,与行用钱夹杂。花钱之于隋唐,内容多为图案,故目前对它们的确切断代尚不明朗。花钱之于宋辽金元,题材广泛,钱文者有、图案者有、游戏子者有,有出于钱窖,有出于墓葬、有与铜镜内容完全一样的。花钱之于明清,规模、内容上沿袭宋金,只是越发落于俗套,同时,又大量涌现出钱文钱,但钱窖中发现的就很少了,而粗糙者又增加了很多。    如今定义的花钱,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的作用并不相同、性质不相同,一秆子打翻亦官亦民,都是不科学的。

    离线 jiyi
    五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2-01
    最后登录
    2023-01-05
    56楼 发表于2005-06-04 01:02:00

    以下是引用西王赏功在2005-6-3 9:59:54的发言:

    花钱之于汉代,以钱文为主要形式,辅以人物、佛教图案,多出于钱窖中,与行用钱夹杂。
    花钱之于隋唐,内容多为图案,故目前对它们的确切断代尚不明朗。
    花钱之于宋辽金元,题材广泛,钱文者有、图案者有、游戏子者有,有出于钱窖,有出于墓葬、有与铜镜内容完全一样的。
    花钱之于明清,规模、内容上沿袭宋金,只是越发落于俗套,同时,又大量涌现出钱文钱,但钱窖中发现的就很少了,而粗糙者又增加了很多。
       如今定义的花钱,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的作用并不相同、性质不相同,一秆子打翻亦官亦民,都是不科学的。
    说的好,完全同意

    离线 半分
    正式会员
    好评
    133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5-05
    最后登录
    2024-06-17
    57楼 发表于2005-06-04 06:19:00

    以下是引用西王赏功在2005-6-3 9:59:54的发言:

    花钱之于汉代,以钱文为主要形式,辅以人物、佛教图案,多出于钱窖中,与行用钱夹杂。
    花钱之于隋唐,内容多为图案,故目前对它们的确切断代尚不明朗。
    花钱之于宋辽金元,题材广泛,钱文者有、图案者有、游戏子者有,有出于钱窖,有出于墓葬、有与铜镜内容完全一样的。
    花钱之于明清,规模、内容上沿袭宋金,只是越发落于俗套,同时,又大量涌现出钱文钱,但钱窖中发现的就很少了,而粗糙者又增加了很多。
       如今定义的花钱,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的作用并不相同、性质不相同,一秆子打翻亦官亦民,都是不科学的。
    这种论断令人点头。

    2023-04-04 转正
    离线 热门话题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11-10
    最后登录
    2022-09-21
    58楼 发表于2005-06-04 09:08:00

    古代"铜管制"有松有严. 严时还有"铜禁".....发一段历史:


    200564183087126.jpg

    离线 热门话题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11-10
    最后登录
    2022-09-21
    59楼 发表于2005-06-04 10:35:00



    2005642344516454.jpg
    2005642352927145.jpg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