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436
主题
8624
帖子
1.2万
积分
前些日子论坛泥沼中的龙泉友发了个帖子“开元铜范欣赏” ttps://bbs.chcoin.com/show-17500959-1.html,引发了各位师友的大讨论。大家对于开元通宝到底是翻铸还是翻砂铸造意见不一。有师友认为开元通宝应该是范铸和翻砂并行,也有师友认为如果是范铸至今却没有官铸大开门无争议的钱范出现,翻砂应该是肯定的。
近日,偶得一枚罕见的开元通宝钱枝,虽然由于铜水流动性不足导致铸钱失败,但观其铸造工艺,其主干、钱枝部分腔体铸造规矩,与常见的翻砂铸造的钱币明显不同。感觉此钱枝应为范铸,搜集一些资料,贴出来敬请师友讨论:
下图为陕西省户县古代铸钱遗址出tu的北周“五行大布”钱树残枝,就是确切的翻砂铸钱遗物。从此图可以看到,其主干与钱体连接的钱枝部分,粗细不一,明显是拨砂而成。
下图为熊版主贴出的广州西湖路翻砂工艺模腔流道铜枝,https://bbs.chcoin.com/show-17500959-8.html也可以看出其主干与钱体连接的钱枝部分大小不一,宽且薄。也符合手工拨砂工艺。
下图为熊版主贴出的宝鸡出土的乾元重宝的翻砂铸钱钱树,同样可以看出其主干与钱体连接的钱枝部分更显粗糙,基本都不成型。
下图为清代的钱树,清代的翻砂工艺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即使如此,其主干与钱体连接的钱枝部分也是不成型。
以上是几个时期翻砂工艺钱树的主干与钱体连接的钱枝部分的特征图。这里也搜集了一些范铸工艺主干与钱体连接的钱枝部分的特征图,仅供讨论。
下图为泉友贴出的“五铢陶母范石范+五铢钱树”中的图片https://bbs.chcoin.com/show-10843950.html。从钱范可以看出,五铢钱体与主干连接部位开槽是在正面,而背面并不开槽。这和此枚开元钱枝特征也完全相同,钱枝背面平整,只是在边郭与内郭有突出。从浇注出的残树也可以看出主干与钱体连接的钱枝部分基本平整,外形规矩。这点我认为也是区别范铸与翻砂的一个重要特征。
结合西安博物院展示的开元通宝铜范,(其实我认为这枚铜范非常开门,应该是到代的东西)其铸造也是在面文部分钱体与浇道之间开槽,而在钱币背面不开槽。和此开元通宝钱枝相同。细观青州陶范也是如此。开元钱范不知道有没有多版一范的现象,不过五铢铜范就上手过 上杠、上尖星、下星、面四决、普版 五个版别在一枚铜范上出现的情况。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开元通宝在早期是有铜范范铸的情况,在中晚期应该大规模翻砂了。至于为什么唐代铜范比汉代少的多,我认为这与整个唐代都经历铜荒有关。实际上唐代的出tu的铜器就是比汉代的少的多,搞杂项收藏的泉友应该有这个感觉。唐代不会浪费铜料的,这也是唐代铜器残件也少的原因吧。
1
399
401
从手工割麦子发展到机械割麦不是一年两年就完全取代的,现在也有些地方是手工。“横空出世”的翻砂法也不会出生就代替范铸
2
1800
1804
好文拜读
谢谢师友评鉴,谢谢园地推荐至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