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下一页... 126 转到
    查看 115973 | 回复 1255

    笑迎2014新年征文,开创园地新纪元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禁止发言
    好评
    468
    差评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1-06-20
    最后登录
    2024-05-11
    1110楼 发表于2014-01-16 20:43:31
    该用户已被禁言

    禁止发言
    好评
    46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1-06-20
    最后登录
    2024-05-11
    1111楼 发表于2014-01-16 20:44:02
    该用户已被禁言

    离线 观察哨
    实名认证
    好评
    12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9-15
    最后登录
    2024-06-15
    1112楼 发表于2014-01-16 21:20:56
    老东西收藏屋:

    拜读!


    谢谢阅读

    信誉好(2014-12-8提升)

    离线 平安吉庆
    实名认证
    好评
    86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1-23
    最后登录
    2024-06-14
    1113楼 发表于2014-01-16 22:20:39

    最佳建议:园地改版后现在必须用二个字节才能搜索的功能每次使用都麻烦心也烦,搜索少了买泉也少了,应尽快恢复原来一个字节的搜索功能。

    离线 古币富翁
    实名认证
    好评
    4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6-08
    1114楼 发表于2014-01-16 23:32:18
    老东西收藏屋:

    学习了!

    谢谢

    身份证已确认:陈长安 安徽省淮南市

    三级发帖
    好评
    3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6-04
    最后登录
    2024-06-13
    1115楼 发表于2014-01-17 15:41:11

    古币情缘每当看到静静躺在书柜水晶盒里的那枚残币时,就会勾起我对那段往事的回忆。
    那是6年前盛夏的一天,正值我们这个小县城的集市,当然少不了贩卖古玩的小商,那时的市场监管还不是很严格,没有集中管理,零零散散的摊位无序的排列在道路两旁。只要有时间,我是肯定会来转悠一圈,当然主要是出于对古钱币的喜爱。记得那天很热,好多摊主都无心看摊,三五成群的聚集在路旁的树荫下,买卖显得很冷清,来来往往的人偶尔有一个驻足一会,也就离开了。我强忍着烈日的曝晒,转了一圈,也准备回去了。转身刚要走的时候,看见前面来了一个老人,身上背一个皮包,边走边看着路边的摊位,从来没见过这个人呀,说不定会有惊喜。我在心里默默的想。这时,他在一个摊位前停了下来,从皮包里拿出一本册子,和摊主交流了起来,一会儿工夫,在他周围聚集了十来个人,我也凑了过去,只见他翻弄着那本册子,原来是一本古钱币收藏册,每页都整齐的排列着大小不一的古钱,而且币夹的周围都有文字说明,一看就知道下了很大的功夫,人群里有个人说活了:“老人家,你这一本我都包了,开个价吧?”老人不紧不慢的抬头对他说道:“朋友,实在不好意思,我只收不卖。”那人一听这话,满脸的沮丧和无奈,转身就走了。我也觉得这老头也太傲慢了,什么年代了,市场经济了,只收不卖那是有意抬高价格罢了。眼看着周围的人慢慢散去了,我倒是还没有想走的意思,一上午什么收获也没有,多少心里有些不甘,就凑到老人身边小声说:“老人家,再给我看看那册子吧?刚才人多没看清。”老人对我笑了笑说:“小伙子,你不是也想给我一本全包了吧?还是算了吧”。我说道:“您就是卖给我,我也买不起呀,主要是想欣赏欣赏”其实当时我说这句话是违心的,就想看看到底有些什么钱币。老人很爽快,把册子递给我说:“你自己看吧。”我接过了册子,开始近距离的观赏起来,这一看才知道确实不一般,基本上是清代钱币,而且大部分成套系,版别分类很清楚,其中还有乾隆、嘉庆、道光的铸母钱各一枚。真是一本很好的清代古钱币教科书呀!我强忍住内心的狂喜,恭敬的把册子递还给了老人,“谢谢您了”。老人说道:“谢什么呀,收藏本来就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嘛!和你们年轻人交流,我也显得年轻了,是不是?”我连连点头称赞道:“老人家好心态呀!”我接着又问道:“您还带了别的藏品吗?”老人一边收起册子一边说道:“有是有 ,但是没带来,背着太沉了,你要是有兴趣,有时间可以去我家里,再看看其他的东西。”我一听老人说话很诚恳,就答应了下来,随后我们互留了电话。我抬起手腕一看表,快12点了,时间过的真快呀。这就是我和老人的第一次会面,匆忙却很深刻。
    大概过了半个月,我又去了两趟集市,但都没见老人的身影。一个周末的早晨,我想起了老人留给我的电话,试着拨通了,那头是老人接的,开始没听出我的声音,我一提在集市上见面的情景,他想起来了,我在电话里说您方便的话,我想去拜访一下您,他很爽快的说:“有时间你就来吧,我随时有空。”他住在城西,路途大概也就20分钟。第一次来到他家,那是一个80平米左右的楼房,老俩口住,房间收拾的很干净,我一进屋,他就把我让到了沙发上坐下,聊天才知道,原来他刚从北京搬来没多长时间,这是女儿特意给他们买的旧楼,难怪在集市上没见过他。他说岁数大了,不愿意出门了,而且还患有哮喘,活动多了就难受。但是我们聊起钱币的时候,可还真看不出他的年龄,就像个孩子一样,他和我讲了许多他年轻时的经历,那时由于并不宽裕,错过了好多珍稀品,现在想想就只剩一声叹息了。我听的很入迷,时不时的给他讲讲现在古钱币收藏的方式和原来有区别了,尤其是网络的介入,价格的浮动等等。我们聊的很投机,得知他姓戚,接触古钱币已经30多个年头了,算得上老玩家了,但自始至终确实没有卖过一枚钱币,我对老人最初的看法也在我们慢慢熟悉中改变了。那天,我有幸看到了他的全部藏品,虽然说不上高端化,但是,种类之全,分类之细,确实令我钦佩。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一把断了的先秦三字刀币,还配有他自己的拓片。他告诉我,当年买来的时候就是一把残币,还有一把完好的要价高无缘购得。我反复的端详那把刀币,真是不忍放下。他也看出了我的心思,说道:“你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以后会碰到完好的,这把毕竟是残品了。”我点点头,小心翼翼的装回了盒子里。
    以后只要我闲出时间,就会到老人家里坐上一会,有时会带上几枚自己比较满意的收获,和老人共同交流,每次去我都会看一遍那把三字刀,不知不觉,已过了2年。
    一天,我意外的收到了一个从北京发来的快递包裹,看看发件人的姓名,也不认识,满怀疑虑的打开了包裹,引入眼帘的竟是那个熟悉的盒子,我当时就呆了,小心的打开盒子,看到了那把断币,附带一封简短的信,大概意思是:老人回到北京治病了,委托他的孙子给我寄来的包裹,他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不想这把刀币永远断裂着,委托我找人修复好,就当是我们在钱币收藏道路上结识的一个见证和纪念,并特别说明,一定珍藏好!

    但是后来,我一直没有联系上老人,关于修复的事,我联系过几家公司,随时过去就可以修复。每当我看着那把残币躺在那里时,我就会想,他还没到复原的时候,如果老人还健在,我一定奉还一把完整的三字刀币。

    离线 观察哨
    实名认证
    好评
    12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9-15
    最后登录
    2024-06-15
    1116楼 发表于2014-01-17 20:34:00

    2544
    邂逅“村田22式”潘莹斌
    记得在地摊上遇到“村田22式”那刻,它静静地躺在一堆稀稀落落的干海货和海瓷碎片中间。那时的名字还叫“小刺”。
    那是2009年的11月15日。惯例的是周日早上,空气中嗅得出太阳和椰青的淡香。每个周日早上去东湖市场的惯例就无异于一个小孩儿春游出行的心情,明媚得像狗熊吃了蜜糖。这里的人一如往常的多,大都是熟面孔……走着……
    看见这把像儿童玩具似的刺刀时,下意识地停了脚步。这把灰头土脸的小刺看上去型制很规整,不像是炉匠铺子里敲打出来的。我拿起来试一下,刺柄只占到手掌的一半,很难着力;手柄上的柄木是两片松垮的竹片;铁鞘锈蚀倒也透骨;抽出刺刃硬朗和谐,血槽开线流畅坚挺;刀鞘严丝合缝像是原装;卡簧虽略有些不流畅,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但刺的手柄特别短促,只够一个10岁孩子的握把。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儿童款”。
    我心下基本有了六成的把握,以我多年玩钱币的经验,这金属锈色和包浆是真的,那它的年龄少说也有80岁以上,但是来历和出身,我还搞不清,最不济就是 “非制式”。反正“书到用时方恨少”……
    摆摊的海南小伙土头土脑,看着我蹲下并不招呼。我装作不经意地问,“小弟,这小刀多少钱?”。答说最少800,从琼海老家收来的,老乡用这个做杂活不趁手,就卖给他了云云。我说贵了,站起身佯装准备离开,眼神却仍落在这柄小刺身上,不肯移开。
    不经意的细看,竟看见了刀档上有一枚淡淡的“梅花”压制纹小标识,那时我的军刺知识尚浅,不知道这是倭寇天皇的菊纹家徽,这个待会再表。这个纹徽款识更让我断定,这是个官制刺刀无疑,因为当时只有大机器才能有这么压力。但这柄和长度,又显然不合理。日本30刺比例都很协调,而眼前这一把接在枪管显得短小,作为匕首又不趁手,都不是那么顺畅……我心里盘算着,嘴里回了价“就200吧”。海南小伙略有些气恼地没有理我,见我抬脚要走,来了句:“低于400不卖。”
    我磨蹭着往前走了两步,站在隔壁摊位上佯看,但眼睛的余光,仍然留在这个摊上,时刻注意着这把小刺的动向。在我盘问小刺的时候,站在旁边的一位因此留意了它。当我起身离开,他也蹲下来,拿起小刺盘看。我心里的毛虫瞬间激活,像千万只小蚂蚁在热锅上爬。哎呀,可不能失之交臂呀,哪怕是买错了,也不过是300块钱的事,心下一跺脚,一步跨回摊上,跟小伙最后砍价。360果断入手。
    买到了,依旧心存诸多疑虑,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吃了洋亏。这会儿也再无心思继续闲庭信步,浮皮潦草地看完左右,一脚油门回了家。
    更多配图请移步 http://bbs.chcoin.com/show-6936692.html

    这几张就是当初邂逅时的状态



     
    网络是最好的老师!上网求证,查根溯源。
    回到家,已是中午12点半了,饭也没顾不上吃,给小刺上下左右拍了照片,以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到了“正宗刀剑论坛”。当时我在刀剑论坛还处于学习阶段,与大佬级的从无交道。于是我发了个不标价的交流贴,帖子末了我留下了自己的QQ号,起身准备吃饭。
    半分钟不到,QQ的咳嗽声传来,是加好友的,留言信息竟是“欲购村田22”。我“腾”地一下,热血上涌,激动得直搓手,“这肯定是把真刺了,这回百分之百。”再一细看网名“儒剑斋”,那是老师级的玩家。我迅速通过了他的验证,把自己看到的刀身上的细节一一描述给他,同时对应着图片。我把“梅花”纹和钩档上有“1785”编号的细节重点告诉他。儒剑斋说:“那不是梅纹,是十六瓣八重表菊纹,天皇家徽。出的话给个价”……
    知道了刺刀名字“村田22式”,接下来就问“度娘”了。
    这款刺刀是小日本1889年制造并的制式武器,曾少量用于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但早期22式一版因设计的手柄过短不便于操作,很快便停产。重新修改为长手柄的22式二版刺刀。因此,早期22式是日军装备时间最短的一款刺刀,产量不超过20000把;而二版22式也只生产了40000把。这两版22除了刀体是白磨外,柄和鞘皆为烤兰处理,护手上都铭有菊标。一版村田22式刺刀手柄长67MM;二版手柄长86MM,二版的刀体总长也比一版长15MM。一版22刺刀的收藏等级为:非常稀有6级;二版22的收藏等级为:稀有5级。我360元买的这把正是一版村田22式刺刀了,哈哈。
    更多配图请移步 http://bbs.chcoin.com/show-6936692.html 

    如今换了柄木后的状态







    我兴奋不已,有捡漏的兴奋,更有珍稀的兴奋。虽然后来我的刀剑类收藏也有了一定的升级。从制式刺刀到98秀辉军刀,林林总总一百来件,但从喜爱程度和把玩频率上,我最珍爱这柄村田22。
    在惜养它的岁月里,我倾注了很多心血,先是一遍一遍上枪油,用软布擦拭,渐渐卡笋和枪簧都流畅了,刀刃的青烟锐利也浸发出来,壳身润泽细腻,那种陈年绣蚀的生涩已不见踪迹。现在只剩这柄木的竹片成了心头事。我在网上查了大量关于柄木的资料,自己也试着用花梨木刀削斧锯做过一对柄木,装上去怎么都不是那个味道。不合缝不说,还透出一股子南阳味,坏了整体的味道。
    闻说“T-90”是维修刺刀的大师,便抱着三顾茅庐的态度,请T-90出手相助做两付。为此还专门拍下了另一支“村田22”的残刺,实在不想在途中折损了。不巧恰逢T-90老大家里面改造房子,接着装修、搬家……好在时隔一年,T-90老大做的柄木来了……小刺有了新木柄看上去神采奕奕。
    现在这柄村田二二是我的睡伴,搂着它睡觉,浆养它的寒光锐气。因此常常遭到夫人的呵斥。她的嗔怒伴着村田的铩铩肃响,成为我生活里最快乐的回响。
    更多配图请移步 http://bbs.chcoin.com/show-6936692.html

    随手放了几个鬼子罪证一起扎堆


    【附注】村田22式刺刀小资料
    此刺刀配备明治13年式与明治22年式村田步枪,1897年退役,不过二战时期仍有一些村田式刺刀装备部队,用于士兵在野外切割肉类等生活用途。
    服役年代:1880-1897
    所属军种:陆军
    全刀长:69.5cm
    刀刃长:56.5cm
    刀锷厚:0.8cm
    刀身制作:模制机械加工
    村田22型是1889年生产,但第一版22型因为设计的手柄太短很快便停止了生产,而重新修改后设计成为了长手柄的22型,因此,一版22是日刺史上寿命最短的一款刺刀,真实的生产数量无人知晓,但一般被认为最多不超过20000把;而二代22被认为生产了40000把。这两版22除了刀体是白磨外,柄和鞘皆为烤兰处理,护手上都铭有菊标。一版22手柄长为67MM;二版长为86MM,另外二版的刀体总长也比一版长15MM。一版22的稀有等级为:非常稀有6级;二版22的稀有等级为:稀有5级。

    — 此帖于 2014-01-17 20:38:03 被 观察哨 编辑过 —

    信誉好(2014-12-8提升)

    离线 松下听泉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12-16
    最后登录
    2017-02-10
    1117楼 发表于2014-01-17 20:52:14

    【建议】
    个人主页左侧的个人信息栏里的“信誉参数”是指买入的信誉吧?如果是,建议改为“作为买家的信誉参数”。
    下面的好评和差评是指卖出的吧?如果是,建议扩展为“作为卖家的好评”、“作为卖家的中评”、“作为卖家的差评”。【这样就能反映某个用户的买入和卖出的信誉,便于大家参考。】
    精华  是指精华帖子吧?如果是,就改为”精华帖子“,并提供链接供大家查阅。
    这样更实用,理解起来更方便一些。

    — 此帖于 2014-01-17 20:53:04 被 松下听泉 编辑过 —
    离线 泉沙山人
    三级发帖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9-01
    最后登录
    2024-06-15
    1118楼 发表于2014-01-18 18:26:42

    欣赏

    离线 老学员
    实名认证
    好评
    2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12-08
    最后登录
    2022-10-10
    1119楼 发表于2014-01-18 22:09:34

    喝酒归来,趁着酒劲(本人胆小),为感谢园地工作人员和帮助过我的泉友,来个顺口溜。祝各位在新的一年事事顺利:

    新年伊始网站去;收藏版块聚人气;借问哪家人最旺;牧童遥指咱园地。

    呵呵 。。。见笑了。

    身份证已确认:李保成  郑州市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下一页... 126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