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5 转到
    查看 19082 | 回复 142

    [讨论] 赤仄五铢再探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佩园主人
    三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2-12-03
    楼主 发表于2013-03-10 12:57:05

    两年前曾经发过一小帖“从一批赤仄五铢钱看郡国赤仄三官的辨识”,感谢大家的参与讨论,从大家的参与中收获颇多,因原帖太长,现另开新帖,继续谈论此话题。
    原帖链接:http://bbs.chcoin.com/show-3546621-1.html
    关于赤仄五铢的历史、史料记载及当前研究现状,原帖已讨论良多,众泉友补充的宝贵资料极大丰富了原帖内容,但原帖仍未能对赤仄的主要鉴别特征得出较有价值之观点,现开此新帖,主要目的即是想进一步讨论赤仄五铢的特征,以期对此历史之谜能有进一步的交流和认识。
    1_2348_4f151318ae0ad88.jpg

    离线 佩园主人
    三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2-12-03
    1楼 发表于2013-03-10 12:58:03

    本帖所用实物标本,仍为本人手上这批十年前购进之五铢,其主要特征将在以下进行补充,现先引用一下“吕梁”泉友的观点,我觉得他的观点很有代表性。
    吕梁泉友在原帖第281楼写道:
    我比较认同“新手古泉”的观点,“佩园主人”别误导大众泉友了。史书所载赤仄五铢废后又铸上林三官五铢,这里的废不一定就是销毁溶化了,也不见得赤仄五铢只在赋管手中以一当五兑换郡国五铢,而没有流通市场。赤仄五铢与郡国五铢肯定在当时的朝代有明显的区别才能使人们好识别。色泽红也不是染红,应该是金属的比例变化引起的色泽红。史书记载:赤仄五铢,郭边细如刀锋钱文比划纤细流畅,色如赤绀。重量要比郡国五铢重,(不规整的厚重郡国五铢除外)制作打磨要比郡国五铢精细。郡国五铢和上林三官五铢身上都有赤仄五铢的影子,比郡国五铢制作精细但没有上林三官更加精细。
    这里,吕泉友提出了一个关键的论点,那就是“赤仄五铢可识别”,这正与我的观点一致,这也是此帖讨论的意义所在,如果讨论半天的结论是“赤仄混在三官中不可识”,那只要读读史料即可,还有什么可讨论呢?
    所以,关键的仍是赤仄特征问题。吕泉友说:“史书记载:赤仄五铢,郭边细如刀锋钱文比划纤细流畅,色如赤绀。重量要比郡国五铢重,(不规整的厚重郡国五铢除外)制作打磨要比郡国五铢精细。”这句话非常重要,实际上这也是两千多年来(直至正规的考古研究为止)鉴定赤仄五铢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来看看我手上的这批是否具备这些特征。

    离线 佩园主人
    三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2-12-03
    2楼 发表于2013-03-10 12:59:05

    第一,赤仄五铢的郭边细如刀锋,钱文笔划纤细流畅,色如赤绀。
    原帖中的图片已有很多,钱文和色泽已经探讨过了,下面谈谈郭边,这是原帖疏忽之处。
    实际上,这批五铢的郭边高耸,郭的高度全部超过钱文,因此侧面看钱体特别厚,但重量却与三官相近,三官五铢并不具备这个特征。大家可以拿出手上的三官对比一下郭与字体的高度及侧面。
    1_2348_4fbb573466e2f6b.jpg

    1_2348_653032f3a06ea38.jpg
    1_2348_30994d8eb844cdf.jpg

    离线 佩园主人
    三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2-12-03
    3楼 发表于2013-03-10 12:59:24

    第二,吕泉友引用资料说:(赤仄)重量要比郡国五铢重,(不规整的厚重郡国五铢除外)制作打磨要比郡国五铢精细。
    我觉得这个观点不精确。因为郡国之所以为郡国,即是诸国混乱铸币产物,重量与形状皆无严格标准,从郡国五铢实物看,重量非常混乱。既说赤仄一定要重过郡国五铢,又说“厚重郡国五铢除外”,等于没说。
    我认为,赤仄既然是官铸币,重量必然有较严格的规定,不可能太轻,也不可能过重,但可能会略重于后来的三官五铢。
    本人这堆“赤仄”钱,共计31枚,其中重3.4克的2枚,3.7克的1枚,4.0克左右的24枚,4.4克左右的3枚。平均重4克。从重量看非常统一。
    而制作打磨的精度,毫无疑问是要比一般的郡国五铢要高得多,但这仅能区别于郡国,不能区别于三官,而郡国与三官的区别已是我们早已知晓的。

    离线 佩园主人
    三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2-12-03
    4楼 发表于2013-03-10 13:01:24

    第三,吕泉友说“色泽红也不是染红,应该是金属的比例变化引起的色泽红”。
    我赞同这种说法,赤仄五铢的赤仄有两种解释:一是“赤侧”,这并不能作为赤仄五铢的识别法,原帖已经讨论过绝大多数郡国五铢实际上都经过磨边,前人以为毛边五铢是郡国五铢,现在早已知道毛边五铢实际只是未经正式流通的半成品(或废品)五铢,因此赤仄五铢即“赤侧五铢”说法不成立。二是“赤色”,这种说法有一定依据,赤仄五铢铸期短,铸量少,又是国家铸币机构正式铸币,所采用的铜必有较严格的金属成份比例标准,而本人这堆“赤仄”的重要特征即是“色泽红、锈少”,从图片中也可清楚看出。

    离线 佩园主人
    三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2-12-03
    5楼 发表于2013-03-10 13:02:06

    在旧帖的9楼,我曾经引用过刘胜墓的考古研究资料,目前这个资料仍是研究赤仄的最重要资料,现重引于此:
    目前学术界对赤仄五铢的所有考古研究,最有信服力的只有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一批五铢钱。
    中山靖王刘胜系景帝子,武帝异母弟,元鼎四年(前113年)卒,与其夫人窦绾同葬于河北满城县之陵山。1968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发掘,其中铜钱发现2317枚,除1枚四铢半两外,其余全部是五铢钱。除一枚五铢出自南耳室外,其余五铢全部分置两处,2034枚出自中室,282枚出自后室,其中277枚与40枚金饼同置一漆盒内,后室东南角放置5枚。
    从考古报告看,中室的2034枚版别众多,有明显的使用磨损痕迹,后室的五铢钱比较单纯,篆体一致,钱文清晰,无使用磨损痕迹。报告认为后室钱是铸成后未经分散使用流通即用来殉葬的货币。
    蒋若是先生在《秦汉钱币研究》一书中对这批出自后室的五铢钱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这批就是传说中的赤仄五铢,原因列下:
    第一,这批后室所出的五铢钱,赤铜其质,制作精美,篆文清晰划一,“五”字交叉两笔多取缓曲,钱型似武帝三官而厚重过之,钱郭厚而整齐,垒叠之后,侧视极为精美,其工艺远非中室的2034枚可比。
    第二,中山靖王去世的时间,恰好是废赤仄的公元前113年,后室五铢钱与金饼同置漆盒内,说明其为朝廷精铸,而公元前113年前于郡国时期官铸的五铢钱,只有赤仄一种。
    此图是河北省博物馆提供的刘胜墓出土赤仄五铢拓片。
    1_2348_aa4b13c0b3f25da.jpg

    离线 佩园主人
    三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2-12-03
    6楼 发表于2013-03-10 13:02:56

    我的实物标本与刘胜墓出土标本拓片对比。
    1_2348_9da04c9621deef9.jpg

    1_2348_cf2b9321826087a.jpg

    离线 佩园主人
    三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2-12-03
    7楼 发表于2013-03-10 13:05:22

    一代有一代之文化,一代有一代之时代特征。当代人做假古董,最难即是仿出古代的时代特征,因此张大千做的假宋画,总是带着浓厚的清代画特征,为识者所轻易看破。
    钱币也是如此。
    从秦半两到汉半两到郡国到三官,一代有一代之特征,玩古钱者自知,在此不多说。
    赤仄既是介于郡国与三官间,时代虽短,却难免要露出郡国的一点痕迹,不可能与三官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应跳出就钱论钱的局限,不拘泥于史料及前辈的论述,放远视野,从秦汉时代特征、文化特点、书法艺术、金属铸造工艺等进行整体考察,也许能对赤仄五铢有进一步的认识。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强盛大国时期, 其文化的时代特征即是浑厚阔大又不失古拙, 这可以从其所有文化艺术上看出, 发一对自藏汉代对弈俑助兴.
    1_2348_278ce68eb4fe92e.jpg

    离线 佩园主人
    三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2-12-03
    8楼 发表于2013-03-10 13:06:04

    先谈书法,蒋若是先生在中山靖王刘胜墓的钱币研究中,早已注意到后室“赤仄五铢”的钱文书法与三官明显有异,具体表现在五字写法和铢字的金头及点横分布上。
    试论此“五”字。
    春秋战国以来,“五”字无大改变,从大篆到小篆,“五”字皆无大变,以下引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和孔家坡汉墓出土的竹简,看看“五”字的变化。
    1_2348_3584ef9f1bf421c.jpg


    1_2348_e083c7156e5d9c4.jpg


    字体虽无大变,但古拙趣味却不同, 泉友对郡国之五与三官之五可轻易识别, 原因亦是在此, 总体而论, 赤仄之五, 因铸工精良, 书法水平必在大多数三官之上,  实际上, 整个三官五铢的演变过程, 就是"五"字越来越难看的过程. 大家熟悉的僵硬无比的"双炮弹头五"即是晚期三官直至东汉五铢的共同特征.

    实名认证
    好评
    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8-18
    最后登录
    2021-04-11
    9楼 发表于2013-03-10 13:09:26

    学习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5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