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507 | 回复 2

    [欣赏] 和田籽料手持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梅香剑锋
    论坛版主
    好评
    45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6-15
    最后登录
    2024-06-12
    楼主 发表于2016-03-13 12:34:24
    离线 梅香剑锋
    论坛版主
    好评
    4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6-15
    最后登录
    2024-06-12
    1楼 发表于2016-03-13 12:35:36

    正宗和田籽。越玩越润美。





    离线 梅香剑锋
    论坛版主
    好评
    4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6-15
    最后登录
    2024-06-12
    2楼 发表于2016-03-21 14:45:51

    历史上把产自昆仑山北侧和东麓的和田、于田、且末等地的玉石统称昆仑玉。并根据其不同颜色分为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糖玉、虎皮玉(带皮籽料。前人认为皮色是瑕疵,制器时为保持纯度要磨掉。不似今天的人们,因学识浅薄、眼力不济,没有皮色反而认不得真假和田,故而皮色也就成了和田玉的胎记和通行证了)。
    新疆天山北侧玛纳斯河沿岸所产玉石称之为碧玉,是昆仑玉之外的第二大玉种。(有空再专题管窥论及)。
    今天狭义的昆仑玉已是青海玉的冠称了。而和田玉业已失去了正宗的国家地域概念。什么俄料、韩料、猫三狗四料、白虎黄龙料,均已在成分元素相近的释解下冒名和田玉。如此偷梁换柱瞒天过海、公然篡改历史定义悖逆自然科学,竟然是出自国家的名义概念,可见当今社会制度因素使玉文化倒退到何种地步了。小子我迷惑难解、感叹无限,无奈打油道:
    玉石变幻称谓旗,古人思想犹不及。

    不肖子孙叛祖宗,传统经典生歧意。
    不是数人能撑伞,雪崩昆仑泪千里。
    是非颠倒伤自然,制度文化祸朝夕。

    非原创。摘自贴吧。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