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质,说几句:古代冶铜大家都知道主要成份是铜、锡,当然也添加一些铅等,但难做到十分精确。所谓青铜面目,我们今人认识的多是表面氧化(俗称包浆、皮壳)了的,并不是青铜的本来面目。新出炉的青铜也是黄灿灿的,只不过和明以后加了锌的黄铜有色阶的区别(在下也爱丹青,用了这个术语,日本同一颜料〈如同是红色〉的色阶能达到近20个区分,比中国大陆细得多),故在汉以前,对铜的称谓就是金,说明青铜和金色相近。赏金十万,指得就是铜钱十万。但新出炉的青铜看上去有的微发青白,有的微发淡红,成份是也,但仍是黄色。另:青铜和黄铜氧化后产生的包浆也是不同的,和出土地的酸碱成份也有关。故判定二者是青铜是黄铜要综合分析。此币我认为还是属青铜范畴。就是明(含清)以后,也还是有青铜质的钱币的。不能认为明以后的钱都是黄铜。管见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31 18:30:3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