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90
主题
438
帖子
851
积分
看了黄旭的藏品,很有感触。看来是下了一定的工夫。 在王莽篡位短短十几年中,铸造大泉五十的时间并不长。 通过众多的大泉五十的版别,可以看出,有些是早期晚期铸造工艺上的差异。有些是在边远落后的地区,工匠在泥范上,不规范的刻画而形成的不同版。这为当时的铸币提供了极好的资料。 我收藏一块铜范,从粗糟的外表和文字风格,应是早期之物。
王莽在篡位前两年就开始“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泉五十’” 它是在王莽货币体系中最普遍最主要的一种铸币。 从王莽时期以后,叠铸工艺广泛的开始使用。 因有大量的莽钱叠铸铜范母和叠铸工艺子泥范的出土证明。 即使在一块铜范母中,也有两枚钱币文字不同的情况。(如一图) 纵观黄旭的藏品,我认为有些是较早期和边远地区的铸币。也就是在叠铸工艺还不成熟时的产物。
832
9294
1.1万
[s:04][s:04][s:04][s:04][s:04]
1402
6315
9152
通过唐老师的讲解!又学到了不少呀!!
133
421
687
6
89
101
小妹也有一"大泉五十集",恭候兄不吝赐教,为谢
216
3153
3591
这才叫高手,高手,高高手!
14
83
111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