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尘、园地都在热议航天钞、币的开盘价,有人看好,有人看空。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我把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关于发行量
钞是3亿张,币是1亿枚。就要股票原始股一样310亿元等值人民币。从国家层面讲,理想状态是平均每4个人就手持一张,但是有很多人被平均了。我们从发行单位上看,一个是10张,一个是3个,也就是说发行的是千元纪念钞和3元纪念币,如果按照领取的人算的话,也就是3000万人和3333万个有效身份证、军官证、警官证、护照、户口本即可申领。共产党不论是解放前和解放后,无论是打土豪分田地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都喜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一次顶层设计和底层筑基的一次有益尝试,也为进入全民收藏时代进行了一次热身。为什么分2次发行,这个考虑就是天枰加砝码的问题,如果第一次申领市场过热,第二次可以降降温;如果第一次市场申领暗淡一片,第二次估计大妈们也只能去跳广场舞,背着氧气瓶去排队的场面不复存在。我们看看苹果和华为都已经开启了饥渴销售模式,就是让你连夜排队,就是让你有钱不一定能买到,就是制造万人空巷,万人争抢的盛世局面,造势很重要,可劲的造,可劲的让全民为大航天时代欢呼雀跃,就像韩星到中国,必须有女生晕倒,窒息,踩踏一样,不疯狂不成魔。
二、关于能不能炒上去的问题
所有人一致看涨,就是看涨到多少的问题,有人讲百分之十,有人讲百分之八十,今天我不想谈这个,意义不大。我想想谈谈大家关心的天量发行量如何炒的问题。
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估计大家周边都发生过,小区的大妈们每天下午4点5点聚众聊天的习惯,他们谈的除了家长里短,笑料谈资外,还有很多如何理财,如何保值增值的问题,新闻头条上有太多“中国大妈狂扫黄金”、“中国大妈叫板华尔街”等等诸如此类大手笔大投资现象,一方面反映的是中国投资渠道的不畅,为什么中国炒股的股民亏欠还炒,除了炒股和炒房以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像样能炒的。如果你跟大妈们说有个季度收益百分之三十的项目,估计他们的眼睛都发绿,现在这个市场到处都是捧着豆子没有锅炒的人,身边的一些人一听讲有钱赚,都纷纷撂句话,要多少,讲个数。房地产大头被国家拿走了,股票的利润被徐翔这样的操盘手拿走了,实体经济的利润被马云这样的互联网巨鳄吞噬了,大家轻易不敢投资实体经济,想想多处挤压,酝酿的比航天纪念钞、纪念币大成百上千倍的无处安放的闲散资金的怒火何处释放,再加上央妈降息,不把钱拿出来就坐等贬值,中国人最怕的就是缩水、套牢、翻绿。
我来做一个参照系,以一个省会级城市为例,一套120平的商品房基本要100万(为了便于计算),如果按这栋26层一梯3户计,一栋楼就是0.78个亿。这就相当于在中国盖400栋商品房,分布在各个大中城市,然而他比商品房更好的是可以全国流通,没有任何户籍、所在地限制,也没有什么满5、144平以上加收10%的交易金等限制。最大的损耗也就是忽略不计的快递费。
人民齐心协力推着手推车都能拿下淮海战役,航天这一役,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