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过一个小故事《孩子在为谁而玩?》内容是: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结论: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真是不怎么精彩,可以说是非常的平淡无奇了。我天资愚钝学习一直不怎么好,至于恋爱也是匆匆而过一点都不刻骨铭心。我曾感叹:铜钱把我给救了!喜欢收藏热爱历史的心一直没变,也算我学生时代一抹亮色罢。
小学时,我身体不好,体育课就是弱项,美术音乐劳动课也是经常不及格,那会很羡慕那些学习好有才华的同学。但我很喜欢历史,所以成绩还不错。那时候家里抽屉里能见到几枚铜钱,记得有一次我翻出几枚宝泉局的康熙通宝来,我一下子就对这圆形方孔的东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大肆搜罗,陆续从亲戚那里得到几枚,第一本参考书是绿皮的92华光普。后来越来越不满足手头的藏品,听说潘家园、德胜门、月坛公园和二炮招待所邮局附近都可以买到铜钱,就连鲁迅博物馆里的鲁迅先生以前买的铜钱我也看了。那会我在班里出售过一次古钱,那算我第一次古钱交易了,同学们惊讶我的爱好,很佩服我,我着实扬眉吐气了一次。后来97年报国寺也有了钱币市场,因为水平不济在此吃了大亏,从此偃旗息鼓了。
大学时又想起了铜钱,多年没碰,但还是想,于是太原南宫、文庙和大营盘铜厂都是我常去的地方,比起从前水平提高了不少,起码稳重多了,真是吃一堑长一智。毕业了满是迷茫,跑到报国寺和小伙伴们摆地摊,收摊了在喝喝小酒打打麻将不亦乐乎,他们鼓励我以后干这个,我实在不想为了生计做这个,最终没干这行。那会遇见现在的老婆,我寻思送她一样小礼物一定要特别有意义,于是送她一枚罗汉钱,历经艰辛我们终于在一起了,是缘分,是天佑。
后来经济一直紧张,也就不买铜钱了。在西安时,都不敢进店里看,只好逛逛地摊,看到喜欢的书或钱币资料合适的就买一些,那段时间买了不少钱币资料,周六朱雀路古玩市场周日八仙庵有空都要去逛,就算没收获,也很知足。因为喜爱铜钱爱好收藏,所以关于它的一切都会关心留意,哪怕读到只言片语,也很欣喜。
与古钱结缘已有二十余载如白驹过隙。如今没有太好的藏品,也不指着它们挣钱,而守初心,只因喜欢。
人一辈子,有个不错的爱好是幸福。重读前面的故事,问问自己收藏的初衷,如果是因为喜欢,那就忽略那些旁枝末节罢,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了。
-出自《清淡·无界》
-2015.08.01于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