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钱第:
你曲解了楼主的意思。完整的铸造和原汁原味的包浆是正面的历史痕迹,而磕碰、针眼、铸坑、断笔、粘的字口、洗出来磨出来玩出来挂出来的黄亮、清理出来的美锈、埋出来的沧桑是负面的历史痕迹。我们收藏应追求正面的历史痕迹,拒绝负面的历史痕迹。如果我们放低收藏古钱的标准,那和收破烂有什么区别?那是粗糙的土豪审美观,还会导致本不应该出现在市场上的弱品大量出现,导致破坏古钱包浆、锈色、坑土的行为大量出现,所以用机...
老哥的说法有道理,但是我觉得我们做为历史的承接者,古钱传到我们手里时已经走过千百年的岁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单纯做为一件历史文物遗存而存在。既然我们没有参与到它们那个时代,自然就没有权利对古钱流传的现状做出任何改变,无论古钱的品相好与不好,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它并一视同仁。中国几千年来古钱的收藏从没有断过,一直以来都是走的品种路线,追求古钱的稀有度珍稀度,而并不特别注意品相,因为老前辈们都知道不能对一个日常流通使用并且经过千百年的东西的外貌有太多苛求,近代兴起的机制币,大家在收藏时才会注意到其的品相问题,这也是有原因的,机制币铸造规范,千篇一律所以有一个标准去衡量品相,但是古钱铸造却不一样,千奇百怪有精有粗,甚至同一种币铸造的都大不一样,你说这个标准谁能制定出来?不否认单纯从投资角度出发,好品相的钱确实更容易出手并且价格更高,我也是这样的看法。但是也就仅此而已,只是一个投资的角度。但是其他的方面比如古钱的考证价值历史文化的内涵则是一样的。品相派的兴起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玩钱从古到今都没有这么玩的,把古钱装盒打分,现代人真大胆啊,居然敢制定,也不知道这个标准的依据是什么,现在已经到了一种苛刻的地步,以至于不能容许古钱的一点瑕疵,正常的磕碰都算是缺陷了,真没有道理好讲,几百年的东西一尘不染,这符合情理吗?至于以后究竟像兄说的那样对古钱的要求要向机制币看齐,这能不能符合现实,那就交给时间去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