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2176 | 回复 6

    [其它] 宝苏铸钱局:关于钱币史的苏州记忆(转)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蘇齋
    荣誉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15-04-25
    最后登录
    2025-04-22
    楼主 发表于2015-04-29 16:23:58
    — (蘇齋) 设置高亮操作 (2015-04-29 16:24:28) —

     曾经铸造过苏州钱币史上的第一版古钱
      宝苏铸钱局:关于钱币史的苏州记忆
      如今随着岁月的变迁,当年姑苏的宝苏铸钱局现已荡然无存,旧时铸钱遗址上早已不见当年炉火冲天的雄姿,只留下给人回味的路头堂,东混堂弄,更楼弄等宝苏局的老名称。
      
      康熙通宝“背苏”
      苏州钱币史上的第一版古钱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江苏布政使佟彭年奉诏在苏州负责筹建铸钱机构。清代苏州实行“都图制”,江苏苏州府局选址处在“吴县北利三图”,为明代永丰仓旧址。即如今的东中市崇真宫桥北堍,中市河下塘,现久福里一带。
      初称为:江苏省钱局苏州府局。局务工作由省财政、民政等部门管理工作,苏州府局内设监督官一名、协理员一名、帮办多名。每一熔炉招募殷勤炉头一人,全面经营炉务,手下雇用多名熟练的熔炼工匠,按期开炉铸钱。
      当时户部规定,钱文正面为汉文“康熙通宝”(直读),钱背面为满汉两种文字,穿方孔右面是汉字“苏”,穿方孔左面是满文表示苏(见图1)该钱直径27.3毫米,重4.25克,这是苏州历史上的第一版古钱。该古钱的铜质,开始先是采用铜锌两种金属铸成,称为“二色”,呈金黄色、但比较脆、后加入少量铅、又称为“三色”,之后为了防止私铸制钱,再加入少量锡、称为“四色”,钱币铜色发青黄色。金黄色的康熙通宝背苏钱,铸期较短、故至今传世不多,现常见为青黄色的一种。
      江苏苏州府局铸造的康熙通宝背苏铜钱时间不长,仅先后四至五年之间,后就改作火药局。
      江苏苏州府局铸造的钱背为满汉文的钱式,自康熙以后就不再采用了。
      雍正通宝
      品相精美的宝苏局铜钱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冬,圣祖玄烨病故,四子胤 祯继位。雍正皇帝对全国铸钱局进行整顿,确定各省只准设一处铸钱局,撤消了江宁府局。这样,江苏省只设苏州宝苏局铸钱,局址选择在原苏州府局,移去火药局。
      宝苏局初设熔炉12座,铸钱的正面钱文为“雍正通宝”,钱背面左右满文为“宝苏”两字(见图2),直径为27.5毫米,重为5.3克。目测该钱质地精良,轮郭规正,文字挺拔,峻深、钱缘宽阔、加厚、平整、光洁,至今传世包浆,讨人喜欢。
      因当时开采铜矿有限,加上船队运输不便、对铸钱用铜造成紧缺、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诏禁三品官以下不得使用黄铜器皿,规定民间除乐器、园镜、箱柜附件外,其余不论多少,悉行交官领价。雍正五年,户部遵旨论定,各省未完旧欠钱粮,准以黄铜器皿抵交,从中可见当时是何等的紧缺黄铜。
      雍正皇帝在位时间不长,前后仅12年,其中铸钱年份更少,且在黄铜有限的情况下,所铸雍正通宝铜钱在数量上与康熙通宝无法相比,也就少的可怜,因此如今要寻觅一枚品相精美的宝苏局雍正通宝铜钱也是一件不易之事了。
      “版版六十四”
      方言和铜钱大有渊源
      在老苏州传统俗话中,经常会听到对某人评解办事呆板、一成不变、丝毫不差、性情拘执、不知变通的人、引伸比喻谓:“版版六十四”。
      其实在《雨航杂录》中记载,“铸钱之模为版,宋时铸钱每版六十四枚”原来出于此典。
      从宋代开始,历朝历代的铸钱,钱范就开成八排钱模,每两排之中为一道浇口,每排浇铸八枚、这样,一范就浇铸成六十四枚。钱范为两块合成中间有两小榫,浇铸时正背面两块范板合扰,两小榫牢固定位,一次浇铸六十四枚,个个不走样、一模一样、丝毫不差、真是“版版六十四枚”。
      苏州宝苏铸钱局从康熙、雍正、到乾隆、嘉庆等历代的小平铸钱都是‘版版六十四’这样浇铸的。如今苏州人把这样浇铸钱币的方法也演变为一句蛮有意思的老苏州地方语言了。
      铸钱局遗址
      何时再现苏州古钱币文化史
      如今阊门内东中市崇祯宫桥北堍地区,南起崇真宫后,北至中同仁街、东起东角墙、西至西角墙、这些街巷原来就是当时宝苏铸钱局的部分护厂河道填没而建成的。
      现在周边附近的老年人还能讲起有关:“路头堂”的故事,(当时供奉财神之用)那时在每炉熔炼开炉之前,炉头必需先要恭恭敬敬的带领炉工门到路头堂里,供奉路头财神,请路头财神保佑他们顺利开炉,寄托美好的愿望,就象如今的年初五接路头财神烧香一样。因为当时有熔炉12座,所以路头堂内经常香火燎绕,接路头烧香是每炉熔炼之前的头等大事。路头堂早就拆除后建了学校。(见图6)
      东混堂弄(当时浴室),那时熔炼铸制钱币的熔炼工匠是繁重艰苦的工种,一天劳作下来浑身是灰沙。所以铸局为熔炉工匠建造一个大浴室,苏州人俗称为“混堂”,后来百姓就称为混堂弄了。(见图3)
      更楼弄(当时更夫报时的小楼),宝苏铸钱局规模较大,占地面积较广、雇工也多、那时没有时钟,只能靠更夫报时,宝苏局内专门修建一个三层楼高的小更楼准时为工匠们报时,同时更楼也可兼顾宝苏局周边的安全。但长期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就把小弄称为更楼弄了。(见图4)
      当时宝苏铸钱局前临中市河建有一个规模宏大的运输、装卸码头,中市河向西出阊门水关后连接上塘河,再进入古运河,可直通枫桥,水路河道运输方便。
      宝苏铸钱局的北面紧靠桃花河,当时是苏州城内的一条主要横河,隔河对面就是桃花坞大街,与清官兵驻军教练场近在咫尺,置于严密监护之下,这样的地理位置正是设置宝苏铸钱局的最佳选择。
      如今随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宝苏铸钱局现已荡然无存,旧时铸钱遗址上早已不见当年炉火冲天的雄姿,只留下给人回味的路头堂,东混堂弄,更楼弄等宝苏局的老名称。在原址前那条狭窄的中市河到此突然开阔的景象,(见图5)。告诉人们这里曾是宝苏局宏伟的码头所在,当年在这码头上卸载铜材,炭料和装运出新钱的繁忙景象似还依稀可见。也许在不久的老街坊改造中,文物部门可能会在中市河下塘河畔,原宝苏局码头的地方建立起一块纪念清代宝苏铸钱局遗址的石碑。为现人讲述鲜为人知的苏州古钱币文化史。

    离线 蘇齋
    荣誉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15-04-25
    最后登录
    2025-04-22
    1楼 发表于2015-04-29 16:25:29

    不错的资料,转大家看看

    离线 水中人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2-03-16
    最后登录
    2023-11-02
    2楼 发表于2015-04-29 16:31:04

    很珍贵的资料!很值得一读!

    离线 赵宝重兴
    实名认证
    好评
    5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5-10-15
    最后登录
    2025-09-21
    3楼 发表于2015-04-29 16:47:16

    好资料,学习

    离线 金百泉
    五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6-27
    最后登录
    2025-10-17
    4楼 发表于2015-04-29 17:08:30

    好文章,赞。

    离线 孔方流萤
    实名认证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5-24
    最后登录
    2024-03-18
    5楼 发表于2015-04-29 17:14:25

    好资料。学习。

    离线 泉社泉涌
    实名认证
    好评
    5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7-23
    最后登录
    2025-06-26
    6楼 发表于2015-04-30 14:47:56

    学习!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