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87
主题
1228
帖子
1617
积分
清代民俗花钱炉别研究浅谈 郭宜岭 2 0 1 2年1 0月,中国民俗钱币学会浙江分会在湖州召开了民俗花钱研讨会,前来参加的泉友们围绕着戴志强先生的提议,对花钱炉别进行进一步研究,准备出一期专辑,得到广大泉友的拥护,学会也十分重视,决定第五期文集汇集刊登关于民俗花钱炉别研究方面的文章。现就笔者手中收藏的几枚花钱的炉别,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 “厚德载福背金玉满堂”吉语大花钱(图1)此钱直径7 5毫米,厚3.5毫米,重103.5克,是一枚极少见的大型吉语钱。包浆温润自然,文字刚柔相济,潇洒秀丽。 “厚德载福”中的“载”是承载、满载之意,也就是只有多积德、广积德,才会获得幸福,成为有福之人。 “金玉满堂”寓意是黄金美玉积满堂,表示财富之多,也是教育后人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行为规范。至于其炉别,大家说法不一,有的泉友认为是湘炉,也有的说是浙炉,还有的泉友认为是苏炉。此钱字体端正、字口深峻、制作规范。细看钱穿是喇叭口式,正面穿口小,背面穿口大,符合苏局官铸的明显特征。到底是哪个炉别铸造,还请各位泉友集思广益,再做进一步探讨。 图1二、唯吾知足背藏泉行布当百文用”借口钱(图2) 此钱直径5 7毫米,厚4毫米。制作精良,篆法秀美,钱文为“隹五矢止”四字,中间借用钱的穿孔,即一口四用,把四字连在一起,从右开始向上旋读,形成“唯吾知足”。也可以从左向下旋读,形成“知足唯吾”。所谓“唯吾知足”就是知足常乐,知止不殆。古人将“唯吾知足”四字铸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钱币上,正是提醒人们在金钱面前,要戒贪、知足,正确对待金钱,体现出“贫者知足亦富,富者不知足亦贫”的哲理,表达了一种知足常乐,适可而止的处世哲学。钱背“藏泉行布、当百文用”八个字,字体规整,摆列有序,分上下对读及旋读。“藏泉行布”实际是说这种“借口钱”,既可收藏,又可用于流通交易, “当百文用”也就是此钱可在市场上当作百文钱使用(古代制作的小平钱,每一枚当一文用)古代花钱中兼作流通也是常有的,在民间有“一个铜八卦,胜过五十钱”的说法,此钱还注明了它的计值。此钱极为少见,是枚难得的官炉铸品。自从在中国收藏钱币杂志上发表后,全国很多泉友打电话、发短信询问,问起此钱的出处及炉别,我曾多次向各地的老师泉友请教,大多数泉友认为,是甘肃宝巩局所铸。因为此钱币出自四川,还有的泉友认为是川炉所铸,极少数的泉友认为是江西炉所铸。此钱罕见,还未发现第二枚的出现。就目前所得到的信息,尚无法断言是哪个炉所铸,应再继续探讨,找出确凿的证据。 图2三、准提神咒背梵文钱(图3) 此钱直径5 8毫米,厚3毫米,清代铸品。 “准提神咒”四字对读,钱背梵文2 5字旋读。为准提神咒的2 5字真言,意译作清静,护持佛法,为短命众生,延寿护命之菩萨。可庆的是, “准提菩萨背梵文大花钱”保留了梵文的历史真实性。此钱罕见到代更为稀少,能保留至今,实属不易。此钱铜质精良,钱体厚重,特别是钱穿口是明显鱼脊穿,准提神咒背梵文大花钱,应是四川地区铸造。 图3四、“龙凤呈祥背龙凤” (图4)从整个钱的造型及穿口,都是贵炉的特征。这枚钱最有趣的是钱面除铸有“龙凤呈祥”四字外,还有阴文钱树枝状,并带有四个钱形文,钱穿十分清晰,在阴文钱肉内还能看到“乾”字“寅”字。据原收藏这枚钱币的泉友曾这样写到: “龙凤呈祥背龙凤大钱”,正面压有阴文“乾隆通宝钱树字样,形成原因奇怪,并非无意而是有意制造,如果均为阳文是范错,此一阴一阳而且互相套压,无法解释。”像这样的民俗花钱上带有阴文钱状并不少见,对此现象,刘源泉友曾提倡泉友们对此现象找出合理的解释。台湾的陈鸿禧先生也在网上谈到: “不少的云贵花钱,有这种现象也很有意思,一直很好奇,这种花钱上有钱文印的钱,铸造工艺及原因,应该深入探讨”笔者个人认为,这种钱币大都出于云贵钱局,多年前曾见过一位贵州的泉友拿过一枚“五子登科”,钱面压有云局钱树文,但是是重复压模形成的错版。常见的川局铸造的山鬼八卦图案,也曾出现过压有钱文印的钱形状况。 图4还有一枚“太平通宝背百福百寿”(图5)钱径5 1毫米,厚3毫米。钱肉中出现了阴文钱形状有明显的钱穿、钱缘。这也是贵炉铸品。看来清代民俗钱币面与背上出现的钱文、钱树文,以及满文大都应是云贵川炉所有的特征。 图5 得以留下来的古代钱币,特别是民俗花钱,存量稀少,乃是先民与上苍对今人的所赐,有缘者当竭力呵护,珍藏与研究,花钱中的文化信息十分丰富,探究其中含义,本是花钱收藏的乐趣,对于清代民俗花钱的炉别研究还请各位老师及泉友,发表看法提供资料、共同研讨,把清代民俗花钱的炉别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733
2744
4210
拜读。
1182
6616
8983
坐沙发学习
8633
109422
12.7万
漂亮
3666
29440
3.7万
学习
1463
9544
1.2万
好花!学习!
200
6971
7371
好文章,拜读
581
3578
4758
好文好图
9
994
1012
好文
611
2691
3919
清代花钱炉别研究,花钱的区域人文与地方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