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时候看书
我经常会想一个问题
英雄和凡人
到底都有什么区别?
以武力来分辨吗?
有人力拔山兮气盖世
却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难道也算英雄?
以成败来评价吗?
有人出师未捷身先死
却能留取丹心照汗青
难道还不算英雄?
(二)
那个甲申之际的历史风云
有人概括为“明亡清兴六十年”
因为从西元1583老奴起兵
到西元1644定都北京
期间恰好整整一个甲子
但我心中却总有疑问
以1644为界,明真的亡了吗?
那在扬州“忠正”的史阁部
忠的是哪一朝的正?
而在江阴“死义”的阎典史
死的又是哪一朝的义?
然而,历史毕竟是胜利者写的
所以,白马非马
南明大概也许可能或者几乎差不多……
也就不是明罢
(三)
明朝亡了一年之后
根据群众举报
弘光帝在南京就擒
被送到京城杀头
明朝亡了两年之后
根据群众举报
隆武帝在福建亡命
被追到汀州杀头
于是在又一次皇帝礼包大派送的时候
问题就来了——
陛下去哪儿
才能躲得过这神通广大的群众举报呢?
答案很明显
奔跑吧,由榔!
(四)
朱由榔其实很擅长奔跑
八大王攻下衡州的时候
他们全家就曾经有过
一次速度与激情的体验
可惜漫长的逃亡路
不仅让他失去了父亲和兄弟
还丢掉了信念和勇气
所以汉人历史上最后的这位皇帝
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跑男
从肇庆跑到梧州
从梧州跑到桂林
从桂林跑到武冈
……
最后一直跑到缅都阿瓦
生命不息 奔跑不止
完美地诠释着奥林匹克的精神
(五)
大明,亡了
皇帝,跑了
鞑子,就要到了
此时此刻
无论是文武百官
还是乡间小民
都面临着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
有人善作悲歌 转身却剃发乞降
有人沉默不语 回头却慷慨赴义
末世的万象光怪陆离
正如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说过的那样
时穷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
只是有些被历史记住
有些则永远被人们遗忘
(六)
时间过去一百年
血色化作春光
往事已成流水
有好古者提出关于敕书钱的假说
据说在永历钱的背后
隐藏着一道十二字的敕书
如果这是真的
那么这道“御敕督部府道
留粤辅明定国”的敕书
堪称天底下最荒唐的命令
亲 对不住
我自个儿先跑了
但你们务必留下来送死
帮俺把江山保住
拜托了!
皇上如此“舍义取生”
您还指望有多少臣下“留粤定国”呢?
……
好吧,还真有这样飞蛾扑火的傻子
(七)
永历元年
皇帝跑了
把防守桂林的使命交给了刚提拔的尚书瞿式耜
结果他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
“辅”出了桂林城下的三次大捷
永历六年
皇帝躲着
把北伐中原的重任交给了刚反正的晋王李定国
结果他“定”下了两蹶名王的大胜
燃起了这个“国”最后的一线生机
历史总是充满着讽刺
大明朝有无数世受国恩的武将门第
他们外战外行 内战内行
恰恰是驱使着这些窝里横的军头
满清席卷了汉人的天下
而真正名垂青史的英雄
却是一个手无寸铁的文人
和一个回头是岸的“反贼”
(八)
但抗日不是搞笑神剧
历史也不是穿越小说
之后的事情
我们都耳熟能详
督师在桂林杀身成仁
晋王则在勐腊悲愤而终
从容待死与城亡
头丝尤带满天香
功垂成而物败之
任死荒徼也勿降
在这个神州陆沉的时代
英雄挺身而出
就像传奇里描述的那样:
当黑暗笼罩了森林
再也看不清方向时
他挖出了自己的心脏 高举过头顶
那点微光 照亮了同伴前行的征程
(九)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
或许是 或许未必
几天前
当缅甸的果敢再燃战火时
我们又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
果敢为什么有汉人?
因为在三百多年前
他曾经来过这里
他的士兵留在了这里
他是谁?
他是黄土高坡农家子
百战军中“小尉迟”
他是一代名将安西王
千古英雄李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