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 37 转到
    查看 84812 | 回复 366

    永远的战神——我的将马钱集藏(27页添新品)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品泉山房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0-08
    最后登录
    2025-09-12
    120楼 发表于2006-10-12 17:31:00

    29,(宋)吴骑 此马小巧精致,煞是可爱!200610129302270583.jpg

    离线 品泉山房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0-08
    最后登录
    2025-09-12
    121楼 发表于2006-10-12 18:04:00

    马的饲养管理、蹄铁术以及杂交改良
                      马匹不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役畜,更重要的是古代军事和交通的必需物资,所以历代对养马都非常重视。劳动人民在长期饲养家畜的实践中,了解到一切家畜中,以马最娇贵,必须特别加以细心饲养,才能培育出良好的马匹来。当时就已经知道在饲养马匹方面进行饲料的合理搭配。如《诗经·周南·汉广》:“言秣其马”;《韩非子·外储篇》:“吾马菽粟多矣,甚臞,何也?”古代以粟和菽(豆)作为主要精饲料,统称“秣”。粟是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饲料,豆是蛋白质饲料。使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饲料、粗料和精料合理搭配,说明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就有了比较科学的饲养技术。此后,又对马匹进行生态学的观察,掌握它的生活习性,在这方面的经验总结是:“养物惟马为贵,其性恶湿,利居高燥,须惕其好恶,顺其寒温,量其劳逸,慎其饥渴。”   在饲养方面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食有三刍,饮有三时”(《齐民要术》),意思是说饲料不可太单纯,饲饮要有定时。《三农纪》中说:“凡草宜择新草,细锉筛簸石土,”意思是说饲马的草料要新鲜,不可用发霉腐败的草,而且要铡碎簸尽石土,因为马的消化器官最容易犯病,吃了发霉不洁的草,很容易发生疝痛而致马于死命。“每日清晨毕宜出厩,系高桩,梳刷毛鬣。候抵午,入厩复饲,饲毕又移拴厩外。临晚饮水毕牵游一二百步,入厩缓饲。”这种每日注意刷拭、行日光浴和作轻便运动的合理办法,直到现在仍在运用。   古代传说少昊制牛车,奚仲制马车,并制造鞍的勒(胸前的革带)靷(肩前支持鞍的革带),驾六匹马拉的车子。这说明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可能已经用牛和马来驾车了。从近年殷墟的发掘,更证实了殷代已用四马或六马拖车,而且还有辔饰头络,和今天的络制大同小异。   马匹的调教是饲养马的一项重要技术,《淮南子·修务训》有这样关于调教草地马的记载:“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蹄翘尾而走,人不能制,龁咋足以■肌碎骨,蹶蹄足以破卢陷匈。及至圉人扰之,良御教之,掩以衡轭,连以辔御,则虽历险超堑,弗敢辞也。故其马之不可化而可驾,御教之所为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马匹调教技术的精湛。
                      《诗经·大雅·绵》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古公亶父是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可见殷末已有骑术。战国以前,在战术中重车战,战车在战胜敌人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到了春秋以后开始重视骑兵,因而骑术更加重要。骑兵在历代都有所发展。到了元世祖忽必烈(1213-1294)时,部下有很多蒙古骑兵,为了要求能在马上射箭准确,很注意对蒙古马的调教。今天蒙古马在速步时步法所以能这样平稳,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对马的特殊训练调教的结果,是有长期的历史传统的。   蹄铁是马匹管理上不可缺少的东西,由“无铁即无蹄,无蹄即无马”这句谚语,就足以说明蹄铁的重要。制造蹄铁和装蹄、削蹄是一门专门技术,它可以提高马匹的效能。蹄铁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时候在欧洲还只知道用革制简单的蹄鞋。自从我国古代人民发明了蹄铁术之后,各地竞相模仿。今日欧洲的蹄铁术,是受到我国蹄铁术的影响加以改良而成的。
                    汉武帝为了抵御匈奴,曾致力于养马业的发展。为了改良马种,他曾派遣使臣到西域大宛,引入古代有名的汗血马三千匹,进行大规模的繁殖和杂交改良工作。唐代在马匹改良上也曾经作过极大的努力。在汉代以来改良品种的基础上,还不断从西域输入大批的优良马种。据《唐会要》记载: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年到626年),康居国(今新疆北境和中亚地方)进贡马四千匹,属大宛种,体躯很大。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居住在瀚海以北的“骨利干”族人(在现今西伯利亚叶尼塞茨克地方)派遣使者来我国,带来良马一百匹,其中有十匹特别好,唐太宗极其珍爱,给每匹马都取了名字,号称“十骥”。唐太宗曾用军事力量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伴随通商,引进了外国一些先进科学技术,良马也传进来了。“昭陵六骏”中的名马之一“什伐赤”,就是引进的十分名贵的优良马种。汉、唐以来,先后从西域输入的,有大宛、乌孙、波斯、突厥等地的良马。这些良种马的引入,对于内地马匹的改良,起了极大的作用。《新唐书·兵志》称:“既杂胡种,马乃益壮。”汉、唐以来所产生的改良驹,体质健壮,外形优美。这些名驹良骥的雄姿,到现在还可以从汉、唐遗留下的陶俑马、浮雕、壁画和石刻中见到。汉、唐有意识地引入外地种马杂交本地种马,无论是技术成就和数量规模之大,在当时世界上都是少有的。利用异种间的杂交方法来创造新畜种駃騠、骡等,也是中国古代家畜育种科学的重大成就。

    离线 品泉山房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0-08
    最后登录
    2025-09-12
    122楼 发表于2006-10-12 18:12:00

    以下是引用冀中客在2006-10-12 4:22:00的发言:实在是大开眼界!叶兄好收藏! [s:17][s:17][s:17]谢兄支持

    离线 品泉山房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0-08
    最后登录
    2025-09-12
    123楼 发表于2006-10-12 18:58:00

    30,(宋)追风之马2006101210582361263.jpg

    离线 品泉山房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0-08
    最后登录
    2025-09-12
    124楼 发表于2006-10-12 21:00:00

    31,(宋)蜀诸葛亮 2006101212595765157.jpg

    离线 品泉山房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0-08
    最后登录
    2025-09-12
    125楼 发表于2006-10-12 21:03:00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离线 品泉山房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0-08
    最后登录
    2025-09-12
    126楼 发表于2006-10-12 21:03:00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2 14:04:26编辑过]

    离线 品泉山房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0-08
    最后登录
    2025-09-12
    127楼 发表于2006-10-12 21:04:00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韩雪)、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离线 品泉山房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0-08
    最后登录
    2025-09-12
    128楼 发表于2006-10-12 21:20:00

       马钱收藏,当以宋马游戏子者为优,因其有历史、审美的双重价值,然而,若从玩赏马图的角度去收藏,则明清等后铸马钱也绝非无收藏鉴赏价值。当然,明清马钱收藏应尽量遴选字图清晰,铸工精良者,特别是明清马中有白铜钱,经传世,古趣盎然,同样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选几品:

    离线 品泉山房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0-08
    最后登录
    2025-09-12
    129楼 发表于2006-10-12 21:22:00

    32,(清)贞观十骥决波2006101213214842774.jpg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 37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