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1
主题
223
帖子
265
积分
王莽铸造过二十多种货币,这些货币的多寡应如何判断决定着品种的价值。通过对古钱币的学习与史料掌握加上适当的推理,我想这二十多种货币的多寡问题也能有些试探。以下希望大家多多讨论,要是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这些也是前几天晚上失眠的时候,没事儿干瞎琢磨的。 王莽四次币制改革,铸造了二十多种货币,但每一次铸造时各种货币的数量就不相同,这是推理的前提,因为每一种货币在当时的作用不会相同。铸钱需要成本,这么多种货币不可能铸造相同的数量。王莽第一次改革延续约两年的时间,铸造了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三种货币(国宝金匮直万、国宝金匮五千两种至今尚无定论)。因为第一次改革时间短,铸造的币种少。而大泉五十主要是为掠夺底层人民,需求最大。契刀五百处在大泉五十与一刀平五千中间,两边分别相差十倍,也会牵扯与五铢钱的兑换,所以数量也会比一刀平五千多许多。甚至相差一级。两种刀币主要是为兑换黄金与大泉五十的数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第二次改革历时一年,增加了小泉直一作为基础货币,所以小泉直一的数量也会很大。但小泉直一的形制与虚值的比例,铸造成本要比大泉五十高,所以它的数量会比大泉五十少。 第三次改革历时三年,铸造的钱币种类也是最多的。这其中可以考虑铸造这种虚值货币对于掠夺时的成本问题。六种泉,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形制、重量差别不大而兑换数量上却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地位上。只要铸造比中泉三十重几克的大泉五十就能多兑换20枚小泉直一,不如多铸大泉五十。所以中泉三十与壮泉四十在六泉中数量是最少的,二者相差无几,而幺泉一十与幼泉二十兑换数量相对较少,或许更能骗取人民资产,所以这两种应该比中泉、壮泉多。而十布中最少兑换100枚小泉直一,贬值最大的就是大布黄千,对于掠夺人民资产来说铸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所以大布黄千在十布中是最多的。用中泉、壮泉的假设来推理则中布、壮布、第布则是相对少的,而铸造第布八百的“投入产出比”似乎最尴尬,故而数量最少。从小布一百到差布五百中,序布四百的“投入产出比”最低,所以序布四百最少,其他几种数量相差无几。 第四次铸造了货布、货泉两种。货泉作为基础货币数量一定很大,而货布相对前三次来说已经贬值很小了。看第四次币制改革,王莽很有缓和民心、稳定物价的目的,所以货布的需求量要比前三次铸造的各种货币数量都要大。 还有一种布泉,在史书中并无记载,无法断定具体铸造时间。而布泉这种特殊的币种,与货泉相近,应该扮演着与货泉相似的绝色,也有一定的数量,但要比货泉少一些。 综上所述,衡量王莽二十多种货币的存世量,最好选择几个参考点加以推理。基础货币一定多,六泉与十布则都以中泉或中布为参考点,在铸造成本差不多的情况下,掠夺的越多数量就会越多,而相邻的三十、四十、八百则相对少。不过这只是对于当今市场中所知数据的理解过程,日后是否会一次出土惊人品种与数量,不能妄下定论。这是我胡思乱想的,估计会有很多漏洞。只是希望大家讨论一下,这样的想法有没有参考性?
2597
14035
1.9万
学习
167
2369
2703
好文章,学习。
舛木: 学习
共同学习!谢谢您。
西安聚泉斋:好文章,学习。
谢谢您!^_^
53
7837
7943
好帖子,学习了
46
814
906
学术需要有依据
过客121: 好帖子,学习了
89
1556
1734
不错
五子登科: 学术需要有依据
对,我也想到了,是要有依据,古钱币铸造的因素太多。不过,这不是学术,是用来打发失眠的。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