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是中国古代酒文化孕生出来的一朵奇葩, 是中国独有的由饮食、文艺、游戏相结合的产物, 其历史可追溯至先秦。那时行令简单, 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 战国初期, 魏文侯(公元前445~前396年在位)有一次和大夫们聚宴, 推举公乘不仁作为行酒令游戏时监督, 规则是“饮不釂者, 浮以大白”, 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庚和, 迟者受罚, 已成风气。不过是要求, 谁要是不能让杯底朝天, 就得再罚饮一大杯酒。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
我国古代有“觥筹交错”一句成语,觥:指盛酒的器血:筹:指行酒令的筹码。形容坐在一起喝酒,极尽欢乐。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
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